郭 濤
(鄭州人民廣播電臺,河南 鄭州 453400)
淺議廣播新聞連線的采編播“三元架構”
郭濤
(鄭州人民廣播電臺,河南 鄭州453400)
廣播和新聞連線可以即時地播報新聞事件,實現新聞的發生和被報道同步傳輸,大大增強了新聞的時效性。本文從廣播和新聞連線的“三元架構”著手,分析記者、編輯以及主持人各自在此結構中的作用,闡述了“三元架構”存在的必要性。
廣播新聞;“三元架構”;連線
信息時代的到來,新聞發布平臺的多樣化使得新聞傳媒不斷更新自己的技術裝備,以求在新聞傳播中占據先機。廣播新聞的連線模式就這樣應運而生。它借用無線通信技術傳導即時信息,讓廣播記者在得到新聞的第一時間就報道新聞,極大地提高了廣播新聞傳遞的速度,有效地增加了廣播新聞的競爭力。
廣播新聞連線,也叫作電話連線,就是使用電話作為信息傳遞的介質,將直播室的主持人與新聞事件現場的播報記者連接起來,在同樣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一起完成信息播報的一種新聞呈現方式。
這種模式出現在我國的20世紀90年代。那時的連線僅僅用于傳播重大的新聞事件,如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的現場直播、1999年的澳門回歸祖國的現場直播和三峽工程截流成功的現場直播等。這種即時呈現新聞的方式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視覺沖擊,在他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跨入21世紀以后,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不小的變化,廣播新聞的連線模式也越來越現代化。在汶川大地震爆發、2008年的奧運火炬傳遞時,這種模式都發揮了即時報道的作用,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千里之外事件的進展。接著,江浙滬等地開始加大在這個模式上的投入,不斷將廣播新聞連線方式運用到平時的新聞報道中,極大地促進了廣播新聞連線的發展。
而今,自媒體的沖擊無疑給傳統媒體帶來了新的挑戰。廣播新聞連線模式經過長足發展,不斷更新優化,已經將新聞傳遞的呈現方式做到了極致,更快更及時地呈現新聞事件,充分展現了廣播新聞“第一現場”的魅力。
主持人,是這個架構里的“導演”。主持人在傳播新聞的時候,要通過與記者的互問互答來生動呈現新聞事件。這就需要主持人在利用現有已處理信息的基礎上,引導記者進行多方位、多視角地描述現場信息,在新聞傳遞的專業性與受眾快速接受的通俗性中間找到平衡點,充分調動記者的報道情緒和觀眾的觀感,讓廣播新聞連線報道的內容吸引到更多的觀眾,增加媒體的知名度和信譽度。
在廣播新聞連線中,一個好的主持人要和記者在同一個對話的平臺上,而不僅僅是接受記者的單方面傳播。主持人要在連線中調動自己的感官,認真地傾聽、分析,提出具體問題,引導記者。當記者講述的內容比較分散時,主持人要及時總結歸納,給聽眾一個集中的信息;當記者闡述偏離主題時,主持人要巧妙地拉回來,真正發揮導演的作用。
(一)廣播新聞連線采編播“三元架構”
為了更快、更好、更完美地播報新聞事件,我們有必要調整以前采編播分離的工作機制,將記者、編輯與播報有效結合,形成共同合作的“三元架構”。
記者在連線模式下不再只是采編人員,而是從幕后走到了臺前,成為站在新聞直播現場即時呈現新聞的前沿者。這就要求記者不僅要具備極強的信息處理能力,還能有敏銳的新聞觸覺,能夠迅速在新聞發生現場綜合新聞事件的前因后果,以觀眾感興趣的角度切入,播報出有價值的新聞。在現場采訪的過程中,記者充當的是信息初步處理者的身份,也是最能接近新聞真相的“第一人”,他需要根據主持人拋出的問題在事件現場就真實情況作出回答。
編輯在“三元架構”中充當協調者的角色。他需要根據新聞的來源和編輯部的意見,深度挖掘新聞的價值,策劃好新聞的呈現方式,對記者前方發來的初步信息進行過濾處理,甄別有用消息和無用信息,做好連線的整體布局,以待主持人將新聞事件完整播報。
主持人是這個架構里的“導演”。主持人在傳播新聞的時候,要通過與記者的互問互答來生動呈現新聞事件。這就需要主持人在利用現有已處理信息的基礎上,引導記者進行多方位、多視角地描述現場信息,在新聞傳遞的專業性與受眾快速接受的通俗性中間找到平衡點,充分調動記者的報道情緒和觀眾的觀感,讓廣播新聞連線報道的內容吸引到更多的觀眾,增加媒體的知名度和信譽度。
(二)“三元架構”在廣播新聞連線采編中的必要性
目前,已有的采編模式還存在許多問題,傳統的采編播工作方式依然存在,各個部門的協作達不到高效一致,以至于呈現的新聞或者節目吸引力不夠。改革現有模式,打破采編播之間的分離,將記者、主持人和編輯有效地結合起來,形成一條完整的信息處理鏈,才能改善目前的狀況。
第一,構建記者能力與水準考評的“三元架構”。連線播報的形式要求記者從采編走到“同聲”傳遞信息的道路上,這對于記者無疑是一種考驗。采編的時候,不需要有那么多的信息處理能力,只需認真細致地采集信息,交由編輯處理即可;而“三元架構”的連線報道,要求記者從采集者轉為第一時間的信息講解者,要從錯綜復雜的現場情況中快速找到有用的信息,以吸引觀眾的目光。這樣的模式能夠有效提高記者的信息處理能力,促進記者自身專業化的發展。
第二,構建編輯與主持人創意及工作考評的“三元架構”。在這個模式里,編輯與主持人也面對著新的挑戰。編輯需要更加快捷地處理信息,將編輯部的意見有效地加入信息處理過程,同時還必須考慮到記者和主持人發布信息時的具體應用。而主持人不僅要對編輯過濾處理好的信息進行生動展示,還要及時與記者互動,以自己專業化的視角深度挖掘新聞的價值,站在觀眾的角度上,問出他們最想問的問題。在這樣新穎的模式下,編輯和主持人的創意能力和靈活思考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升,這些能力反過來會促進他們自身專業能力的發展。
在新技術的指引下,在廣播與新聞連線的模式中運用“三元架構”,充分發揮記者、編輯和主持人各自不同的作用,強化三者之間的合作,才能提高新聞傳遞的效率,提升新聞的品質。
[1] 宋梓禎.三元結構在廣播新聞連線采編中的應用[J].新聞傳播,2015(3):109-111.
[2] 李爽.淺議新媒體時代電視直播創新研究——以央視新聞直播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4(18):35+86.
G222
A
1674-8883(2016)12-01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