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媛媛
(河南大學,河南 開封 475000)
探析“鄭開國際馬拉松”品牌傳播效果
賈媛媛
(河南大學,河南 開封475000)
以體育賽事品牌“鄭開國際馬拉松”為研究對象,基于品牌理論和傳播效果理論,從品牌識別、品牌定位、品牌特色等方面分析其品牌概況,從環境認知效果、價值形成與維護效果、社會行為示范效果三個層面探究其大眾傳播效果。認為該品牌應從拓展傳播渠道、改進傳播內容、優化傳播理念等方面著手,進一步優化傳播效果。
馬拉松;品牌;傳播效果;優化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依托于城市的大型體育賽事已成為一種相對獨立的品牌類別,對城市的發展及形象塑造起著愈發重要的作用。體育賽事中所蘊含的名稱、標示、格言、物理屬性、文化內涵、歷史特征與核心價值及功能和服務等,是塑造城市品牌不可缺的元素。[1]
“鄭開國際馬拉松”始于2007年,經過十年的發展已成長為一個相對成熟的品牌。本文結合品牌理論和傳播學原理,分析其品牌概況及傳播效果,為其傳播效果的優化提出建議。
中國“鄭開國際馬拉松賽”是目前河南省唯一常設的大型國際體育賽事。[2]隨著賽事影響力的日益擴大,“鄭開國際馬拉松”已成為中原體育賽事的一張閃亮的名片,樹立起了較成熟的品牌形象。
首先,“鄭開國際馬拉松”有著被廣泛認可的賽事名稱、徽標、主題口號、獎牌設計等,具有較高的識別度。并 且“鄭開國際馬拉松”組委會不斷舉辦以增強品牌認可度和辨識度為目的的相關活動,如口號征集、主題征文、跑友分享會等,使受眾對該品牌的接受程度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逐漸擴大。
其次,在品牌定位上,其發展目標是打造大型國際體育精品賽事;打造省內最有影響力的公益和慈善平臺之一;打造人文體育賽事;打造體育旅游精品線路;推廣馬拉松精神。在兩城政府的支持下,“鄭開國際馬拉松”將兩城的公共資源整合利用,這是賽事正常、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在此基礎上,“鄭開國際馬拉松”以“打造省內最有影響力的公益和慈善平臺之一”推廣馬拉松精神為綱,大力開展相關公益活動。
另一方面,“鄭開國際馬拉松”以鄭州和開封為依托,以鄭開大道為主賽道,形成了獨特的品牌特色。自然環境方面,鄭州和開封都處在平原地帶,降水豐沛,氣候溫和。鄭開大道總長39.2公里,寬100米,道路兩側綠樹成蔭、風景秀美。近年來,“鄭開國際馬拉松”的賽道終點向開封市內遷移,參賽選手沿途還能欣賞到古都開封的大宋傳統景觀。人文環境方面,該賽事最初由網友發起,得到了鄭、開市民的積極響應,這為其一直以來的高人氣奠定了基礎。馬拉松組委會也十分重視人文關懷,舉辦了一系列旨在營造良好氛圍、增加與參賽人員黏度的活動,充分凸顯其人文特色。
綜上,“鄭開國際馬拉松”自身品牌建設已相對成熟,有著清晰的定位和較高的識別度,特色鮮明,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
根據傳播效果理論,本文從環境認知、價值形成與維護、社會行為示范三個層面,對“鄭開國際馬拉松”這一品牌的大眾傳播效果進行分析。
(一)環境認知效果
探討“鄭開國際馬拉松”傳播活動中環境認知效果的效度,就是要考量關于“鄭開國際馬拉松”的傳媒報道是否完整、客觀地向受眾呈現了賽事的全貌。每年比賽期間,以河南省媒為主、鄭開市媒為輔,國家級媒體參與的各類媒體都會對賽事開展全方位的新聞報道,品牌傳播場面宏大、效果明顯。
綜觀媒體報道,大眾傳媒關于“鄭開馬拉松”的報道涵蓋了賽事的方方面面,從比賽成績到熱門人物,從賽前預熱到賽后收尾,受眾可以多角度地獲知“鄭開國際馬拉松”的全貌,并可通過這一賽事了解鄭、開兩城。
與此同時,媒體“把關人”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賽事的負面消息幾乎沒有,僅在2013年、2014年幾家國家級的網絡媒體提到過賽后垃圾遍地等不良現象,省內媒體對賽事所伴隨的一些陣痛和不良現象幾乎都是噤聲狀態。
(二)價值形成與維護效果
在價值形成與維護效果層面上,“鄭開國際馬拉松”的傳播活動基本上都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每年的傳播活動都為推動全民運動、弘揚馬拉松精神、志愿服務精神起到了積極作用。
有關“鄭開國際馬拉松”的媒體報道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比賽記述類:重點突出主題賽事中選手在比賽成績上的突破,弘揚運動精神;兼顧展現豐富的配套活動,宣傳全民運動的精神內涵。特殊群體特寫類:比如老人、盲人、連續多年參賽的選手等,通過放大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跡,宣傳其對馬拉松運動的執著,為普通人樹立榜樣。鏡頭捕捉類:比如馬拉松婚禮、趣味Cosplay、親子互動、輪滑秀等。其主題是運動融入生活、運動快樂,充滿了趣味性和人情味,感染力強。公益宣傳類:比如志愿者、好人好事、慈善活動等;凸顯賽事的公益性,弘揚和諧社會正能量。形象塑造類:通過馬拉松賽事展現鄭、開兩市的自然、人文景觀,推介河南特色、中原風格。
(三)社會行為示范效果
大眾傳媒通過其“地位賦予”功能,通常還能影響到人們具體的行為模式,即“社會行為示范”效果。“鄭開國際馬拉松”近年來有力地帶動了兩地居民的日常運動及體育事業發展,相關的志愿服務及公益事業也有了更高的參與度。
近幾年,該賽事的參與人數成倍增加,從2007年的5600人,到2016年的4.9萬人,越來越多的人參與了這一賽事。這說明,有更多人從心底認可了馬拉松的精神,以媒體榜樣為示范,親身參與馬拉松運動。
除參賽選手外,更多的普通人選擇參與“鄭開國際馬拉松”的配套活動,如全民健身嘉年華、趣味馬拉松、馬拉松進校園等。媒體的報道使大家意識到運動的力量,而走進校園、社區、廣場的馬拉松更是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帶動人們融入全民運動的大潮中。
在“鄭開國際馬拉松”賽事中,有一個龐大的大學生志愿者群體。幾年來,參與到賽事中的大學生志愿者不斷增加,而且更加規范化、專業化,為賽事的安全保障、秩序引導、宣傳報道等貢獻力量。
“鄭開國際馬拉松”在本省已享有較高的知名度,但賽事及周邊活動的影響力仍有待加大。品牌傳播效果與傳播理念與傳播模式相關。[3]本文主張“鄭開國際馬拉松”從以下三個方面優化傳播效果:
(一)拓展傳播渠道
目前,“鄭開國際馬拉松”的品牌傳播仍以傳統媒體為主。雖然馬拉松設有官方網站,開通有微博、微信賬號,但這些平臺的活躍度和影響力都十分有。其微博賬號“@鄭開馬拉松”僅有8000余名粉絲,2015年比賽期間的微博話題“鄭開馬拉松”僅有5060的討論量。其微信公眾號每條推送的平均閱讀量只有500左右。
在新媒體普及和盛行的環境下,這種局面大大限制了“鄭開國際馬拉松”的傳播。組委會應當充分重視新媒體途徑的宣傳報道,主動拓展傳播渠道,挖掘新媒體的傳播潛力。
(二)改進傳播內容
優質的傳播內容不僅能吸引更多受眾的持續關注,也能更有效地將品牌的信息和理念傳播出去。“鄭開國際馬拉松”亦需在傳播活動中改進傳播內容,提高傳播的有效率。
首先,“鄭開國際馬拉松”的品牌傳播應重視信息的實用性,從受眾角度出發,減少程式化的通報,多些充實有用的內容,主動整合社會媒體及自媒體資源,將官方的傳播內容充實起來。其次,傳播活動還應切實提高時效性,切忌信息發布滯后、更新遲緩,每個傳播環節都應緊跟熱點、及時發布,保證信息的新鮮度及吸引力。除此之外,賽事的傳播活動還應關照到內容的全面性和貼近性,主動走近受眾,在內容上多設置易引起受眾共鳴的話題和易發起討論的話題。同時,官方報道不應一味地宣傳成績,還應正視發展中的陣痛和存在的不足,客觀、全面地進行信息傳播。
(三)優化傳播理念
與國內其他城市主題的馬拉松賽事相比,“鄭開國際馬拉松”在文化內涵、參與廣度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由于傳播理念相對保守,其品牌傳播效果始終不甚理想。歸根結底,改善傳播效果的根本在于優化、更新傳播理念。
總體而言,組委會需要敞開胸懷,在品牌傳播的總體構思上貫徹更開放、更新穎的理念。組委會可采取放管的方式,引入專業的傳媒公關公司來管理賽事品牌傳播的營銷和推廣事宜,或與社會媒體合作,利用其專業性和豐富的媒介資源,推動賽事傳播思路的拓展和效果的提升。
高校大學生是馬拉松賽事及相關活動的主體之一,“鄭開國際馬拉松”也一貫重視校園推廣與宣傳。除了現有的傳播方式外,馬拉松組委會應賦予校園媒體更全面、開放的權利,以大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無限的創意為基礎,激發校媒宣傳更多的可能性,為賽事品牌傳播注入活力。
政治氛圍決定著傳播氛圍,媒介作為意識形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把握先進思想,踐行正確理念。在國家大力倡導全民健身的背景下,“鄭開國際馬拉松”的品牌傳播不僅要關注比賽,更要積極發揮媒體議程設置、輿論引領、行為示范的作用,全力傳播全民健身的理念,引導更多民眾參與運動、堅持運動,體會運動的快樂。
[1] 戴冬.體育賽事傳播與城市品牌塑造的關系研究——以廈門國際馬拉松賽為例[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0(06):72-75.
[2][DB/OL]http://www.zkmarathon.com/.
[3] 劉強.論品牌傳播效果[J] .現代營銷(學苑版),2011 (15):54-55.
作者簡介:賈媛媛(1993—),女,河南駐馬店人,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新聞實務,新媒體。
G206
A
1674-8883(2016)12-03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