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美
(貴陽學院 文化傳媒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3)
基于網絡假新聞透視網絡媒體的新聞道德建設
楊樹美
(貴陽學院 文化傳媒學院,貴州 貴陽550003)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互聯網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當前,網絡已逐步進入大眾的生活中,網絡新聞的發展勢頭更是給傳統媒體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但是,網絡媒體給人們帶來的不只是生活上的便捷,更多的是因其忽視新聞道德建設給社會輿論帶來的不利影響。本文簡要分析了當前網絡媒體道德建設的現狀,并據此提出針對性的措施,包括加強傳播規范性、加強網絡媒體的素質教育、健全嚴格的監管體制以及提升網監的辟謠力度等,從而實現健康網絡環境的建設。
網絡新聞;網絡媒體;新聞道德建設;措施
如今,網絡新聞已逐漸成為人們了解新聞時事和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網絡新聞的影響力不亞于傳統媒體。但事實上,許多網絡媒體缺乏必要的新聞道德觀念,在進行新聞傳播時一味地想吸引大眾目光,而忽視了對新聞真實性以及合法性的審核。各式各樣假新聞的出現,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因此,加強網絡媒體的新聞道德觀念,提升網絡新聞的真實度和合法性是當前網絡監管力量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網絡謠言肆意傳播
網絡傳播具有速度快、影響范圍大、信息量大等特點,這些特征使得網絡媒體擁有比傳統媒體更多的受眾。截至2015年,我國的網民數量已達到7.74億,網絡的普及程度已達到50%左右,由此可見網絡的傳播影響力之大。因此,當有不實言論或不利于社會發展的言論出現在網絡上時,其造成的惡劣影響無疑是巨大的。而伴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發展,其中不乏關注量上萬甚至多達百萬的“網絡大V”,若是此類網絡自媒體參與了謠言的傳播,其危害更將以幾何式方式增長。這樣的現象帶來的后果是,謠言通過互聯網肆意流傳,社會公眾的判斷能力受到阻礙,人們開始對網絡信息習慣性地持懷疑態度,長此以往導致社會產生信任危機。
(二)低俗新聞泛濫
不論是新聞還是娛樂信息,互聯網信息逐漸暴露出一個共同點,即經常帶有低俗的語言描述或非主流的思想觀念。例如,互聯網經常出現的“某某明星突發疾病死亡”,這些不實言論大多涉及某領域的著名人士,通過對這類知名人士消息的造假來換取公眾關注度。另外,色情、血腥的內容也常常出現在網絡新聞中,網絡媒體工作人員一味地博取大眾關注度和知名度,而忽視了自身新聞道德的建設,最終使得網絡媒體的形象大打折扣。從短時期來看,確實可能獲得客觀的經濟效益,但事實上,這樣的方式最終只會導致大眾逐漸對這類新聞產生厭惡和反感,形成對網絡媒體的偏見。
(三)侵權問題嚴重
互聯網新聞的侵權問題,主要有對名譽權的侵犯、肖像權的侵權、隱私權的侵犯以及著作權的侵犯。網絡信息資源豐富,許多人在利用網絡進行創作時,極易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而不自知。但另外一方面,許多不法分子正是看到了網絡的隱蔽性,利用網絡打法律的“擦邊球”,或直接惡意侵犯其他人的合法權益。例如,某些人冒用別人的個人信息在網絡傳播謠言,此類現象導致網絡公共秩序遭到破壞,侵權問題日益嚴重。
(一)加強信息傳播規范性
目前,我國的網絡新聞媒體主要由媒體網站和自媒體組成。加強媒體網站的自律性主要通過媒體形象的塑造、新聞發布的審核等方面進行規范。新聞單位需加強員工的職業道德素質、提高新聞敏捷度、把控新聞質量,從而逐漸樹立起正面的社會形象。同時,需嚴格按照最新新聞法規要求,堅決抵制不合法、不真實的新聞和信息的傳播。另外,增強自媒體的自律性,需要媒體經營者充分意識到不實新聞傳播的嚴重性,提升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應有的職業道德觀念。因此,加強信息傳播的規范性,提升網絡媒體的自律性,有助于改善網絡環境。
(二)幫助大眾理性判斷
面對互聯網中的各種信息,社會大眾應學會理性判斷和傳播,盡量避免在不實新聞中耗費時間,或間接做了謠言的傳播者。如果大眾能夠對網絡信息和新聞作出理性判斷,通過自身能力對新聞進行合理的分析,從而得到科學的結果,這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網絡不實信息傳播帶來的不良影響。例如,對于部分難以辨別真偽的信息,可尋找可靠的新聞媒體進行確認,不應盲目傳播,或在傳播之前,仔細思考該信息傳播將會導致什么后果,同時,面對不實言論,更要敢于對其進行反駁和揭露。
(三)健全嚴格的監管機制
面對當前網絡媒體的現狀,網絡監管力量的首要任務是將現有的關于互聯網新聞的法律條文進行整合和調整,對已經不適應社會的內容進行及時修改。同時,要將各個法律制定部門的立法內容進行體系化的整理,只有網絡監管力量的目標一致,才能使網絡立法更有效。另外,還可頒布針對網絡新聞發布和傳播的法律文件,加強對網絡謠言和不實新聞的打擊力度。在制定法律文件時,需充分考慮到網絡立法工作的復雜性和針對性,可聘請相關專家和知名人士進行理論指導和輔助。
(四)加大辟謠力度
從實際來看,社會新聞共享的范圍越大,謠言產生和傳播的可能性就越小。例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發生之后的幾分鐘里,關于地震的謠言瞬間傳遍神州大地,直到震后的18分鐘,新華社發布了相關的準確信息,及時制止了謠言。此類實例數不勝數,可以說主流媒體為謠言的停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為加強網絡媒體道德建設,可進一步健全政府網絡平臺的建設,而加強相關工作人員的新聞道德意識,提高信息敏感度,能夠對社會輿論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互聯網新聞是依靠各類新型計算機技術來實現的一種新聞形式,具有覆蓋范圍廣、信息量大、效率高等特點。但另一方面,互聯網新聞和信息的傳播也為社會發展和大眾生活造成了極大的不利影響。比如侵權問題嚴重、低俗文化流行以及網絡謠言肆意傳播。因此,應加強對網絡新聞和信息的監管力度,逐漸建立一個健康和諧的網絡環境。
[1] 劉立紅.從網絡假新聞透視網絡媒體的新聞道德建設[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23):168-169.
[2] 燕道成,何韜.從網絡謠言透視網絡新聞道德建設[J].傳播與版權,2014(11):150-151.
G211
A
1674-8883(2016)12-03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