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丹
(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北京 110120)
虛擬現實技術在出版領域的應用及展望
張丹
(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北京110120)
虛擬現實技術是科技時代傳播信息資源的重要科技手段,將先進的技術手段應用于傳統出版領域,是促進傳統文化傳媒的更新和發展,是適應時代科技發展和社會需求變遷的重要途徑。虛擬現實技術在出版領域的應用也是打開印刷傳媒行業發展的重要突破口,為促進我國傳統信息傳播行業提供了新興的發展空間。
虛擬現實技術;出版領域;應用與展望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水平的逐步提升,虛擬現實技術(VR)作為科技創新發展的新趨勢在社會中的應用范圍逐步拓寬。目前,虛擬現實技術(VR)的應用范圍主要有醫學、航天、地理、教育、工業以及考古等多個領域。虛擬現實技術(VR)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事物發展的原始場景,保持聽覺、觸覺甚至嗅覺的感知,將虛擬現實技術(VR)應用在出版領域能夠豐富圖書的內容,完善圖書的思想表達效果,是促進我國出版行業的技術轉折點。
(一)虛擬現實技術(VR)概述
虛擬現實技術(VR)是將仿真技術與互聯網圖形綜合應用技術相融合的傳感技術,是現代科學研究發展過程中的新型發展領域。[1]虛擬現實技術(VR)主要包括環境模擬和再現、感知模擬等方面。虛擬現實技術(VR)的應用原理可以概括為通過互聯網圖形綜合應用技術依據設定的虛擬環境進行環境還原,為再現現實提供完整的場景設定,[2]然后通過仿真技術對場景中涉及的所有事物進行仿真設定,包括對人的聽覺、觸覺、力覺,以及人身體處于不同狀態時頭部、眼睛、四肢等多方面的感知模擬,形成完備的模擬情景。最后將兩種技術融合在一起,達到虛擬現實的效果。
(二)虛擬現實技術(VR)的特點
1.虛擬現實技術(VR)具有藝術性。虛擬現實技術(VR)具有一定的藝術性。虛擬現實技術能夠還原不同領域的事物,并且通過互聯網圖形綜合運用技術和仿真技術增強了虛擬環境中的真實感和內部效應模式。此外,虛擬現實技術(VR)通過硬件和軟件相互配合完成人的感知變化與虛擬現實變化同步,實現了虛擬場景發展超文本性和融合交互發展的藝術性體驗。
2.虛擬現實技術(VR)具有創新性。虛擬現實技術是現代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研發成果。這種科學技術將互聯網技術與仿真技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從而達到了傳播信息以及與人交流的智能發展目標。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程度逐步擴大,這種先進的科技手段也被賦予了一定的時代意義,實現了現代科技發展與時代科技發展,跨越了時間上的障礙,促進了社會歷史發展與時代發展的同步演進。
虛擬現實技術(VR)作為一種集感官與認知共同發展的新型科技發展手段,應用在出版領域中為出版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保障了出版行業的發展活力。其中主要涉及教學類領域的出版應用,技術類出版領域,通俗類出版物領域等眾多出版領域,打破了出版行業的技術限制,[3]促進了出版事業的創新發展。
(一)教學類出版領域
虛擬現實技術在教學類出版中的應用為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途徑,豐富了教師的課堂教育形式,提高了現代科技手段在教育中的合理應用,優化了教育實踐的教學效果,同時也為出版行業的發展開拓了新的銷售市場。例如,虛擬現實技術作為學校教材的一部分,使這種新型虛擬現實技術隨著教材進入教學課堂中。在小學語文課文《海底世界》[4]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將講解課文與虛擬現實技術在多媒體中的應用結合起來,還原課文中的海洋場景,使學生真正“看到”海底世界。這樣既豐富了課堂教學,也逐步推廣了虛擬現實技術(VR)在出版領域中的應用。
(二)技術類出版領域
傳統的出版行業的各種技術的應用技巧和實踐操作只能通過文字的形式來描繪,大量的文字記載容易使讀者在閱讀時產生心理壓力,這樣不利于行業技術的傳播和學習。此外,文字限制了專業技術的實踐效果,不利于人們掌握專業技術。將虛擬現實技術(VR)應用到技術類領域中,一方面為技術行業的知識構架提供了模擬知識的模型,增強了應用專業知識的立體效果,能夠激發人們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其專業能力;另一方面,虛擬現實技術(VR)能夠為演示專業技術的實際操作提供良好的模擬演練環境。通過計算機等硬件設施實施虛擬現實技術(VR)為專業技術人員提供了技術操作平臺,通過模擬場景進行綜合技能演練,從而提高了專業人員的實踐操作性,為虛擬現實技術(VR)在出版領域的發展提供新的開發領域。例如,建筑技術人員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對《施工電梯應用技術安裝與檢測》進行實地現場操作和實驗。[5]
(三)通俗類出版領域
通俗類出版領域包括通俗文學出版和通俗應用出版兩方面。通俗類出版的受眾群體是大眾。這個受眾群體的特點是要求通俗類出版物能夠通俗易懂,專業性應用較少。虛擬現實技術(VR)在這類圖書中的應用增加了為大眾講解文學作品中的相關知識的機會,大眾通過聽覺、視覺、味覺等多種感覺變化在虛擬現實中感受通俗出版物的內容。這進一步擴大了通俗出版物的受眾領域,實現了科技時代科技發展與文字的完美對接。
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虛擬現實技術(VR)在出版領域的應用程度也逐步擴大,但虛擬現實技術(VR)在出版領域的應用依舊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成為阻礙虛擬現實技術(VR)在出版行業深入應用的障礙。技術困難主要包括硬件和軟件兩部分。第一,硬件部分。虛擬現實技術(VR)需要將計算機圖文技術與仿真技術結合起來應用,VR技術應用的內存空間設置得較大導致虛擬現實技術(VR)的應用范圍僅限于在計算機上運行,無法達到隨時隨地使用的目的,獨立便捷性較差。虛擬現實的場景變化在人們視覺處于3D、4D環境下進行模擬,容易引起人們的視覺疲勞,長期應用會刺激人們的視覺,不利于人們的健康。第二,虛擬現實技術(VR)在我國出版領域的應用時間還處于起步階段。系統中各項技術的性能相對薄弱,技術應用開發的經濟支柱較淺、發展速率緩慢、應用專業水平較高等因素都對我國虛擬現實技術(VR)在出版領域的進一步推廣產生了阻礙作用,成為制約我國虛擬現實技術(VR)在出版行業發展的因素。
作者簡介:張丹(1980—),女,吉林安圖人,研究方向:編輯出版。
(一)把握行業發展特點進行技術創新
虛擬現實技術(VR)在出版領域的創新應用會隨著社會科技手段的逐步發展不斷進步。為了更好地將先進的技術手段應用于出版領域,首先應當注重把握行業的發展特點,實現虛擬現實技術(VR)的技術創新。逐步實現虛擬現實技術在出版領域應用的廣泛性,促進行業內部資源的合理化調控,實現虛擬現實技術的內部數據結構模式逐步精確化、縮小化發展。從而實現出版領域發展過程中信息資源傳播與資源情景再現相互融合發展的目標,為出版領域的發展提供更加靈活多變的技術支持,進一步拓展出版印刷領域的市場。例如,逐步縮減虛擬現實技術(VR)的內存容量,使虛擬現實技術能夠通過手機客戶端運行,實現可以隨處應用虛擬現實技術的目標。
(二)實現虛擬現實技術(VR)在出版行業的靈活應用
實現虛擬現實技術(VR)在出版行業的靈活應用。目前我國出版領域的虛擬現實技術(VR)應用主要用于對傳統出版圖書中晦澀難懂的文字進行真實再現以及將文字“實踐”轉換為“場景實踐”。虛擬現實技術(VR)的應用僅限于將這種技術手段直接應用于出版領域中,并且這種技術的應用受到出版圖書內容的限制。如果是文學性較強的內容則無法進行情景再現模擬。相關人員要逐步實現虛擬現實技術(VR)在出版領域的應用逐漸打破出版內容的限制,實現出版內容與技術應用人工智能化的選擇,擴大文字應用在虛擬現實技術中的同步轉化,實現出版領域的智能化發展。
虛擬現實技術在出版領域的應用是促進我國信息傳播發展的新途徑,現今科技手段的應用迎來了技術發展與出版行業同步增長的經濟發展趨勢,為出版行業積累了豐富的受眾群體,擴大了出版領域的銷售市場。同時也為我國信息傳播和科技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連接橋梁,為我國社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虛擬現實技術(VR)應用于出版領域是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持,實現了文化發展,同時也促進了現代科技手段的同步發展。此外,也促進了文化知識的進一步傳播與應用,為現代科技手段在社會發展中的應用提供了可參考的實例。
[1] 盧韶芳,劉大維.自主式移動機器人導航研究現狀及其相關技術[J].農業機械學報,2002(02):112-116.
[2] 白濤.基于VR的城市規劃管理探討與應用[J].科技信息,2010(07):446-447.
[3] 謝文,劉勝林,孔維佳,張佳華.虛擬現實技術在微創外科手術學的應用[J].中國醫療設備,2010(07):76-77+73.
[4] 趙卿,王楊建,馮鳳娟.自動識別技術在軍事后勤領域的應用回顧與展望[J].中國科技信息,2007(19):94-95.
[5] 聶偉.新媒體技術在煤礦安全培訓中的應用展望[J].煤礦安全,2015(02):227-230.
G230.7
A
1674-8883(2016)12-03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