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英喆
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反思探究
□江英喆
反思是對自身行為一些問題的發現和思考,而語文教學反思則是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規律性策略的探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學反思既是落實新課標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語文教學的內在需要,更是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師如果想要進行合理的教學反思,就要從教材、教師、學生3個角度進行探究。
語文教學;反思;方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行,“反思”一詞被一次次提及,教學反思也慢慢成為熱門詞匯。想要對教學反思進行研究,必須弄清教學反思的層層內涵。
1.反思
反思是一種高級的認知活動,反思有 “尋根究底”和在行動之后 (包括行動中)進行的 “反溯性反思”的含義。
2.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不是僅僅局限于解決具體教學問題,還應包括運用理論知識、實踐經驗解決實際教學問題而歸納的一般規律。
3.語文教學反思
筆者認為,語文教學反思是指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發現一些問題,然后借助一些特定的方式帶有批判性地考量自我行為,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者否定、思索與修正,從而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
既然要對教學反思進行探究,就必然要探討語文教學反思對教學產生的意義。
1.落實 “語文新課標”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4個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樣教師就不是用書本上的知識去教育學生,而是用自己的人生體驗、用對世事的洞見、用飽滿的激情、用活躍的思維去影響學生,實現對傳統語文學習知識傳授的超越,使語文教學成為教師的一種個性化的創造活動。”語文教師在反思中才能超越自己,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促進語文教師自我提升和發展
在以往的教師培訓模式中,只要掌握理論性知識和策略就可以很好地引導其教學行為,這種錯誤的認知導致長期以來語文教師只注重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性知識的掌握,語文教學實踐也停留在模仿的層面。在當代語文教育界享有盛譽的于漪老師就特別注重對教學經驗的反思,她曾經在多部著作中闡述教學反思對提升語文實踐能力和修養的重要性,并且認為對于教學中的缺陷應該 “對待它,認識它,填補它,跨越過去”。著名教育家魏書生也十分重視通過反思來認識和改造自己,他通過寫反思日記來記錄經驗和教訓,改變自己、改造自己、解剖自己、分析自己。
3.適應語文教學的內在要求
語文學科是一門極其豐富、極其復雜的學科,它承擔著表情達意、口語交際、傳承文化的多重任務。語文不僅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還是 “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熔民族性、工具性、知識性、技能性、人文性于一爐。除此以外,語文教育還是我們的母語教育,語文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學生,學生個體有不同的語言文化背景,因而多元的文化成為語文學習的語境并成為語文學習的隱形課程。學生的個性和心理都是變化的,成長中的各種因素都可能給他們帶來不同影響。語文學科具有很多不確定性,涉及很多無法按照預定法則進行的事情,因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難以按照常規的理論和模式進行。
停留在理論層面的語文教學只能是紙上談兵,只有真正在實踐中反思語文教學的行為與理念、問題與對策,教學反思才能煥發出生命力。綜合運用教學反思的方法,并且通過分析比較,尋求最佳的教學反思策略。
1.語文教材的反思策略
教材反思方法與策略的運用是為了合理選擇教材內容,一般要經過以下幾個過程:課前反思、課中反思和課后反思。
課前對于教材的反思要著眼于課程標準,因為教材是課程內容轉化為教學活動的產物,所以課前要根據教材和課程標準制定教學目標,再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內容進行反思,以求得教材的最大化利用。例如,教學 “我心歸去”一課時,課前教師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制定三維目標,然后仔細研讀教材,對教學步驟進行設想。導入部分可以利用單元教材之間的聯系,“法國的家”和 “故鄉”之間的對比也需要教師根據教材中的課文理清脈絡。最后還要反思教材的教學內容是否真正達到三維目標的要求,必要的時候可以做出對 “故鄉”主題的延伸。課前對于教材的反思是為了最大化地利用資源,這就要求教師運用上述合理聯想和構思策略達到目的。
課中對教學材料的反思是靈活、機動的,需要教師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和教材中的知識點去啟發、引導學生的思維,但不能局限于教材,而是要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讓他們很好地聯系生活。例如,在命題作文 《好奇心》的教學中,拿一篇高考滿分作文作為范文,語文教師應該捕捉到其中對于 “感情”的細節刻畫,讓學生將這種 “以小見大”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而不是對于范文、教材的簡單分析。因此,課中反思策略的運用要求教師以教材為 “本”,善于觀察、善于捕捉,以求教材在課堂上的最大化利用,這也是教材反思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
課后對于教材的反思也很重要,首先要用記憶和回想的方式對教材內容進行反思,看看哪些內容能夠引起課堂教學的高潮。例如,教學 “祝福”一課時,學生對祥林嫂外貌的刻畫很感興趣,那么課后反思就要提取精練的教材內容,將其運用到下一階段的教學。除此以外,很多教材內容都是寫作教學的良好素材,如朱自清的散文 《背影》中對于父親一系列動作行為的描寫值得學生借鑒,這就需要語文教師運用追憶再現、遷移引申的方式對教材進行更加深入的反思。
2.語文教師的教學反思策略
對于教學理念的反思可以分為集體反思法、對話反思法和個人反思法。集體反思即語文教師集體聽課,共同研討,對課堂教學的理念是否合理進行反思,通過相互剖析和指正,更加清楚教學亮點和存在的問題。這樣的群體反思使得每位語文教師都能從集體中汲取智慧。對話反思是采取訪談式的對話交流反思,這樣的方式能夠一針見血地提出問題,對于教師的個體發展無疑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個人反思是語文教師對自己或他人的某種理念進行反思,通過撰寫教學日志、教學后記,從中借鑒經驗、規劃改進。
對于教學過程的反思策略可以分為錄像反思法、觀摩反思法。錄像反思法即對教學過程進行錄制,通過反復觀看來進行教學反思活動,這是一種快捷、有效的方法。錄音反思法是專門針對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反思而創造的方法,進行語音分析和反思,以改進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如口頭禪、語言感染力、誦讀能力等。觀摩反思法是語文教師觀摩其他教師的課,通過反思分析、對話交流得到啟發和提高。
3.學生學習的反思策略
對于學生學習的反思可以采取課堂觀察法、課后談活法及問卷調查法。課堂觀察法,顧名思義就是察言觀色,對學生的學習情緒進行考量。例如,在 “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中,很多教師會引入影視作品,此時教師應仔細觀察學生,及時進行引導,以更好地貼合課文和課標要求。觀看后可以讓學生用自由討論、合作交流的方式對林黛玉進賈府之后的種種表現進行分析,讓學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感受體驗性學習的樂趣。課后談話法也稱詢問法,這是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反思的一種策略。一堂課結束后,可以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學生進行談話、咨詢,便于教師了解教學情況,反思教學效果。問卷調查法就是根據一個階段的學習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再根據調查結果進行反思。
語文教學反思為語文教師提供了發展和提高的途徑,需要語文教師具備一定的反思方法。但是,目前的語文教學反思依然停滯不前,這就需要探究出一些切實可行的策略和方法。語文教學反思這條道路注定是艱辛的,希望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可以有更好的認識和理解。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靳健.后現代文化視界的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6.
[3]于漪.語文教學談藝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4]齊慧麗.中國當代優秀教師教改理論與實踐[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7.
[5]呂洪波.教師反思的方法[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6]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7]施良方,崔允漷.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編輯:易繼斌)
G40-034
A
1671-0568(2016)09-0103-02
江英喆,揚州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語文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