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能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中學 浙江嵊州 312452)
你的地盤你做主
——倡導學生自主管理,構建和諧班集體
魏曉能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中學 浙江嵊州 312452)
一直以來,傳統的教育都比較注重對學生的“包辦”,從而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學校教育中處于從屬、被動的地位。
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又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體,如何在班級建設中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班級自主管理中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目前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內容。自主管理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習慣的一種重要手段。在高中階段實行班級自主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在班級中找到主人翁的感覺,激發學生為集體服務的意識;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有利于形成融洽、和諧的班級氛圍,從而可以建設和諧的班級文化。在和諧的集體中,學生能更好地學習和成長,也能更好地實施班級自主管理。
如何開展學生自主管理,怎樣自主管理,以體現班主任的主導作用,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達到和諧滿意的教育效果,本人結合平時的班主任工作實踐,就此問題做了些思考。
現代教育名家魏書生說:“班主任是在廣闊在心靈世界中播種耕耘的職業。”班主任工作是神圣的,也是富有挑戰的。這種挑戰來自于學生的多樣性、多變性和反復性,也來自于班主任本身對時代進步變化的適應性。當今時代面對新的教育對象和教育環境要求班主任樹立人文管理理念,即學會以“尊重、寬容、賞識”的心態去對態學生。
身為班主任,要清楚,站在我們面前的學生,無論“優”“差”都是權利的主體,都應得到尊重與愛護。班主任管理班級的過程,實質上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一種雙向的情感交流過程。只有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才能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有愉悅感、安全感、尊嚴感,學生的潛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我曾以聊天的方式跟一位成績很差的同學談心,我真誠地向他表示:“我很欽佩你。”他很詫異:“我沒什么值得人欽佩的。”我說:“不,對你來說,學習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基礎差,困難特別多,經過努力后考試的成績又沒有多大進展,在這樣的情況下,你仍在繼續努力,這需要克服比別人更多的困難,承受比別人更多的壓力,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毅力,我佩服你就在這里。”他聽了我的話,臉上顯露出很激動的表情,眼睛也有點濕潤了。他隨即向我表示:“就沖著老師這幾句話,我一定會堅持下去。”我鼓勵他:“你會成功的。”自那以后,他學習更用功了。后進生有被尊重的權利,更有自己的閃光點。在班會上我常發掘這些學生的優點,展示他們積極的一面,以我為先,要求全班同學向他們表示敬意,懂得他們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人的尊重更容易讓這些學生懂得自尊、自重。在班級中,他們逐漸學會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渴望認同、渴望賞識,是每一個人深層的精神需要。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對學生表示班主任對他的褒獎,將比最有建設性的批評都行之有效,因為后者帶來的傷害常常甚于幫助。因為對學生表示賞識和信任可以使學生增強自信和勇氣,在心理學提示的“積極自我暗示效應”作用下,學生會向期望的方向不斷發展。對學生的賞識需要班主任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善待班內的每一位學生,特別是那些所謂的“后進生”,要努力為他們創造人人成功的機會,進而培養他們的管理意識,參與意識。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而,只有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意識,才能從根本上在班級建設中開展學生自主管理,才能充分激發學生自主管理的參與欲望。
激發學生自主管理的參與欲望,首先是要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自我控制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使他們具有自主教育、自主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高中學生正處于身體心理知識漸趨成熟時期,針對學生渴望成熟、獨立的心理,實現學生的自主管理,我在班級嘗試推行了“班級自主化管理隊伍”。
班級干部包括班委會成員、團支部成員、輪值班長、課代表、組長。“多能者上,少能者下”,以工作熱情評工作態度,以工作業績評工作能力,進行全面衡量,充分發揮普通學生的監督作用,隨時反饋監督結果以省自身,促進工作。班級大小事務均由班委會和團支部組織管理,班主任只起協調作用,是非功過需要民主監督,并用班級全體成員共同認可的標準去評價班級管理的所有工作,這種用客觀標準去評價監督他人的過程,也是自身約束自己,教育自己的過程。
班級盛衰,人人有責,要善于調動集體成員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發揮各自的風格,推進班級建設。自己輪值時,由他律變自律,再從自律參考他律,從中體會到他人工作的艱辛,集體榮譽取得的艱難,在親身實踐中提高自覺性、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這樣做的好處在于,有效地激發和推動學生參與自主管理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實行班級學生自主管理,使每一個學生從單一的被管理者成為管理者,因而煥發出管理的積極性和對班級的責任感。事實證明,學生的自主管理體現地越充分,積極性就越高,班風學風就越好。
在班級管理建設中,班主任好比“導演”,學生就是“主演”。“導演”應通過談話或主題班會的形式,引導“主演”入戲。要讓“主演”勝任角色,“導演”必須會“導戲”,因此,班主任必須培訓學生,提高學生的工作水平。
為“演員”搭建“表演舞臺”。集體活動是培養學生參與管理的重要途徑,除了各種文娛、體育、社會調查等集體活動讓學生展現其才干外,還可以讓學生自主制訂班級教育管理目標、自主組織實施班級教育管理目標,在活動中,班主任在“臺后”作必要的指導,讓學生獨立去組織、設計和開展,在展現自己才華的過程中,不斷增強自己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和為集體服務的熱情。通過開展班級活動,盡可能地為全體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使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現自我的空間。通過開展班級活動,有利于建立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并使之取得協調,從而建立起“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念。
總之,新課程實施賦予了班級管理全新的使命,也為班級管理創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由于班集體成員的結構、心理水平、經驗、需要及所處的環境資源和學習任務不同,因而,每個班集體都有自己的創新發展之路,都可以利用各自的課程資源,選擇班集體建設的切入口,形成自己的特色。班級管理是一項極具藝術性的工作,只有大膽實踐,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才能開創新局面,促進一切學生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