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利
(吉林省輝南縣第八中學 吉林通化 135100)
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淺議
張敏利
(吉林省輝南縣第八中學 吉林通化 135100)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和深入化,初中歷史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到了挑戰(zhàn),要求教學模式有所創(chuàng)新。將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結合起來,才能夠使高中歷史教學效果得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高。本文對初中歷史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將初中歷史教學中三維目標結合起來的有效措施。
初中歷史 教學 問題 淺議
歷史是初中生必修的一門課程,初中歷史要求學生在記憶的基礎上去理解歷史事件,分析歷史事件的內涵。傳統的歷史教學中,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傳授知識的方法。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初中歷史教學需要將三維目標結合起來,以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1]
1.課堂教學形式單一。
由于歷史課的特殊性,在課堂教學中在只注重了老師的講和學生的看,缺乏學生的學的引導,所以“歷史上常常有驚人的相似的一幕”出現,因而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不夠濃厚,更何況原有的歷史教學沒有注重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沒有把歷史的社會教育功能與人的發(fā)展功能相結合,因此,課堂對學生缺乏吸引力。
2.歷史教學內容的狹隘性和抽象性。[2]
中國歷史教學內容始終受到了“儒家思想”和“馬列主義”的束縛。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歷史使被“儒家思想”所“剪裁”,成為一家一姓政權的更替史,所以司馬光將其主編的史書稱為《資治通鑒》。新中國成立后,歷史教學內容成了闡釋固定觀點的材料和佐證,失去了作為一門獨立科學應有的地位,如對某些農民運動的評價就出現了絕對性,只看到了進步性而忽視了破壞性等。而美國在中學生世界史課考試曾有這樣一道題∶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當初如果沒有死,歐洲會發(fā)生什么變化?試從經濟、政治、社會三個方面分析。于是有學生答道∶如果當初窩闊臺沒有死,那么可怕的黑死病就不會帶到歐洲,這樣神父和修女就不會死亡,人們就不會懷疑上帝的存在,從而也就不會有意大利的文藝復興,西班牙、南歐也就不會強大,隨之意大利也不會強大,日耳曼跟奧匈帝國也就不可能存在...... 回答得頗具政治高度,讓人大開眼界。對比我國的歷史試卷,這就體現了中國創(chuàng)新意識教育有待完善。而且,在歷史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的學習的資料非常狹窄,常常是一個老師,一本教材,圖書館名存實亡,多媒體教學的缺乏,更不用說有讓學生走向社會、文物古跡去訪問探尋的條件了,使歷史在人們的心目中枯燥無味。當然,根據國情,這點是確實需要的,但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不過現在的教科書開始重視創(chuàng)新的思想,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3]
3.極端依賴教學設備。教學基本技能退化
日新月異的多媒體技術運用到教學中來,引發(fā)了教學手段的革命。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后。學習的速度、內容的豐富、學習的研究性、知識構建的合作性、信息的收集與處理等方面,相比傳統課堂有無可比擬的長處,有著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因此多媒體與網絡技術得到了廣大老師、尤其是對新事物特別敏感的青年老師的青睞,在歷史教學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正發(fā)揮著不可估量的數育教學作用。
但我們也注意到,部分老師對技術設備產生了極端的依賴性,一旦設備故障或停電,則惶惶然手足無措,教學風采頓失。透視這一現象,我們可以發(fā)現的是部分老師教學基本技能退化的嚴峻事實。
運用信息技術與教學技能退化之間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但如果教師不重視專業(yè)技術的培養(yǎng)與鍛煉,過于依賴設備,將本應由老師親自完成的工作全部交給機器去承擔,教師指導作用會日趨淡化,最后發(fā)展為“機灌”。“機灌”與“口灌”一樣,都是對學習中學生主體地位的忽視。
“技術”與“技能”僅一字之差,但前者決不能代替后者。曾幾何時,歷史教師非常推崇的對史實的精彩講述、對問題的精辟分析、系統而合理的板書、快捷而達意的徒手畫示意圖等基本技能,如今在部分老師中日趨式微,幾近銷聲匿跡。這些基本技能在今天是否已不合時宜、無用武之地了?回答是否定的。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當前階段,我國初中歷史教學中還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1.學生的學習受教師教學理念的影響
初中教學免不了來自中考的壓力,中國的教育是應試教育,一切教學都圍繞著高考展開,初中歷史教學也不例外。因此,為了升學率,為了中考分數,教師們的教學完全以中考為依據,中考考什么,課堂就教什么,以灌輸課本內容為根本任務。而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完全被教師忽略了,教師一味的講授知識,卻不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這是初中歷史教學效果不明顯的重要原因。
2.初中歷史內容難度加大
初中歷史只需要簡單的記憶即可,但是初中歷史在記憶的基礎上,還需要對其內涵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初中歷史相對初中歷史來說,要復雜得多。另外,每個學生的歷史基礎存在差異性,初中歷史教師常常會從一個較高的層次開始教學,這讓學生難以適應。跟不上教師上課的節(jié)奏,教材內容難度加大,這無疑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教師隊伍的教學素質有待提高
由于部分教師缺乏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方式也不夠靈活,這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些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態(tài)度也存在誤區(qū),認為這是背誦科目,只要考試前背一背就可以,甚至認為歷史并不是重點科目。對于這樣的錯誤觀念,教師并沒有及時給予糾正,反而少數教師會認同這樣的觀點。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歷史學習效率,歷史成績也停滯不前。
落實課程教學的三維目標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這也就要求教師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在課堂教學中,應切實改變教師包辦一切,剝奪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權力的做法,要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師生互動,營造民主、和諧、熱烈、開放、有效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心智在教學過程中都能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1]李克靖. 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促進情感教育實施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2]唐賢美. 論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結合[J]. 學周刊,2016,01∶140.
[3]索南措. 論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結合[J]. 留學生,2016,0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