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平
(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世紀小學 吉林長春 130000)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的思維能力
劉 平
(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世紀小學 吉林長春 130000)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教學的核心問題。我們要培養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條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創新的精神。小學數學教學從一年級起就擔負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任務。下面就如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談幾點看法。
如何 培養 小學生數學 思維
兒童的思維離不開動手操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維的起點。小學低年級數學教材在編排時就注重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編排原則,多讓學生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在“拼組圖形”的練習時,課前老師準備許多大小各異的三角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首先引導學生觀察、照著例題的圖形拼圖,然后再讓學生發揮想象,大膽拼組。教師要求學生任意選出老師課前準備的教具,拼出自己喜歡的東西。結果,學生的作品豐富多彩,他們拼出了自己喜歡的動物、植物、人物等等。如拼出了不倒翁、小松樹、小雞、人物等。就連平時學習有困難的同學也拼出了自己喜歡的東西。這樣的操作活動既能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數學知識是嚴密的邏輯系統知識。就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說,往往以前所學舊知識、舊經驗是新知識的基礎,新知識同時又是對舊知識、舊經驗的引申和發展,學生的認知活動也總是以已有的舊知識和經驗為前提。鑒于此,每教一點新知識都要盡可能復習有關的舊知識,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為探究新知來鋪路搭橋,引導學生運用知識遷移規律,在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構建知識網絡、發展思維。如在教學常見的數量關系“單價×數量=總價”時,我先在課堂上組織了一場小小的購物活動,利用學生已有的購物經驗和利用乘法計算總價的知識,計算出5只鉛筆、3塊橡皮、4條毛巾、2千克蘋果等商品的總價,列出算式后再引導學生總結出“單價×數量=總價”。這樣引導學生通過溫故知新,將新知識納入原來的知識系統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當中,才能提高課堂效果。周玉仁教授說:“要為學生多創造一點思考情境,多一點思考時間,多一點活動余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快。”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體積之后,我拿出一塊不規則的石頭,讓學生求它的體積,如果不改變石頭的形狀你能求出它的體積嗎?正當學生迷惑不解時,我把盛了一部分水的長方體水槽放在講桌上,引導學生,通過實驗,這時課堂氣氛活躍,爭著要講自己的想法,我因勢利導讓學生量出水槽的長、寬,又讓學生測量水面上升的高度,使學生弄清水面上升的高度就可以算出石頭的體積,然后讓學生動筆計算,學生很快算出石頭的體積。同時也感到成功的喜悅。學生不僅輕松地學到了知識,而且活躍了思維,加深了對公式的理解;不僅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學會了把未知向已知轉化的思維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樹立了有怕困難敢于探索的勇氣和信心,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學習計算方法、掌握解題方法一樣,也必須通過練習。而且思維與解題過程是密切聯系著的。培養思維能力的最有效辦法是通過解題的練習來實現。因此設計好練習題就成為能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一環。一般地說,課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數量的有助于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練習題。但是不一定都能滿足教學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級的情況不同,課本中的練習題也很難做到完全適應各種情況的需要。因此教學時往往要根據具體情況做一些調整或補充。
教學中要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一定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小學數學圓面積計算公式,一般是通過由教具的直觀演示對圓形面積的割補轉化,推導出圓面積計算公式。這對于小學生來說,無疑是一次具有創造性的思維過程。
學習圓面積計算方法時,學生已掌握了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有了利用割補學習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初步經驗,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應體現在幫助學生樹立假設,一步一步地展開推理論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可設計四個思考題:①能否將圓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②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的周長和半徑有什么關系?③如果圓的半徑是r,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④依據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整理出圓面積計算公式。
通過上述四個問題的思考,啟發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主動地發現規律,掌握規律,創造性地獲取新知。
總之,數學是一門具有很強邏輯性、抽象性、系統性的學科。如何使小學生的數學基本思維能力得到發展,這將是我們數學教師長期的有意識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多給點思考的機會,多方面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必將成為我們數學教師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