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英
(山東省濟南市濟陽縣競業園學校 山東濟陽 251400)
淺談如何實現課堂教學之“善”
高學英
(山東省濟南市濟陽縣競業園學校 山東濟陽 251400)
思品課教學肩負著培養人的品質的重要任務,只有引導學生摒棄壞思想、壞行為,才能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才能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才能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因此“善”的引領至關重要。
善意 善舉 善行 善引
開放的課堂,要引進生活的源頭活水才能有更好地激發,教師應該是課堂的一臺屏蔽儀,及時將假、惡、丑從學生的思想與行動中剔除出去,這正是教育的本質所在。上施下效,長善救失,做一名良師,這是教師的基本屬性。
作為教師就應該結合自己的學科教學及社會生活引領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好人,做文明人,做對社會有用的人。下面就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對這一問題的粗淺認識:
工具單是競業園學校學生學習的第一手資料,所以從導讀目標到導讀問題都要正確引領學生。好的導讀單要目標明確,導讀問題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認知規律,符合學生情感切入點。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們組在原來設計好的工具單的基礎上,每周都有老師負責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重新修改,組內人員再次審核,務必做到目標明確,導讀問題符合學生的實際。
1.情境創設要有“善意(意圖)”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課堂的情境創設筆者常采用的方法有:圖片導入、故事導入、笑話導入、謎語導入,結合生活實例等多種方法。如在學習《多彩情緒》時采用謎語導入,當學生猜出謎語時,筆者因勢利導,情緒可真奇怪,它像魔術師一樣能讓人千變萬化,它能怎樣變化呢,讓我們走進文本。這樣就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帶著疑問走進教材,就能更深入的與文本對話。
2.自學、交流要有“善舉(舉動)”
自學文本、小組交流是競業園課堂模式每個課型不可缺少的環節。在這兩個環節中,學生的主動性充分發揮出來。教師在調度、在觀察、在個輔。發現不認真參與的同學用善意眼神、微笑、動作去暗示他們,用語言激勵他們,指導他們真正參與課堂,這樣的行為比嚴厲苛責更有效。
3.課堂展講要有“善行(行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引進生活的源頭活水才更有實踐性。實踐是另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和途徑,社會是另一個重要的“學校”和“課堂”,生活是另一種重要的“課程”和“教材”。思品課堂重在理論聯系實際。
如在學習《誰為我們護航》時,學生在展講“當父母處理問題不當時應該怎么辦?”學生能把處理問題的方法和實例和同學們交流,并結合《弟子規》中“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進行升華,讓傳統文化走進課堂進而指導學生行為。
在《交往有藝術》問題解決課上,在學生生成問題基礎上我們組進行了整合,出示了這樣的任務:
(1)請列舉我校校園中的文明禮貌現象?談談為什么這樣做?
(2)展講是我校課堂模式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那么我們在展講中展講者和傾聽者應該注意什么?
(3)觀察你周圍受歡迎的同學,結合第十課、十一課知識,談談他們在交往中做到了哪些要求?
這樣的問題就在學生身邊,通過學生交流展講,學生對我校的禮儀教育、課堂模式有了更深入的認識,踐行如春風化雨,深入人心。
再如在《正視自我發展自我》中我們整合了這樣的任務:
(1)《貞觀政要》中李世民的話告訴我們評價自我的方法是哪一種?此種評價方法有哪些要求?
(2)生活中常聽同學們說 “天生我才必有用”,我們應該怎樣解讀這一觀點?
(3)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應該怎樣悅納自己呢?
通過對以上問題的展講學生明確了正確認識自我的重要性。
在學生展講第(3)題時筆者進一步給學生拓展。在14班上課時學生拓展后筆者提出了問題:你們覺得我們班“穆舒新”怎么樣?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爭先恐后的發言。有的說:“她品質好,團結同學”;有的說“她學習好,樂于助人”……之后筆者問:“穆舒新,你自卑嗎?”這學生很自信:“我不自卑啊,我個子矮,可是其他方面不弱啊,再說,我還會長得啊。”說的同學們哈哈大笑。隨機筆者又出示了一組圖片(潘長江:濃縮的都是精華。葛優:熱鬧的馬路不長草,聰明的腦袋不長毛。對美女于丹的描述:她眼神從容,氣度華貴,語氣溫暖而自信肯定;通古博今,語言精妙,依靠自己的學術實力與個性修養的魅力讓國人欽佩),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容貌一般,可以因自信而美麗;長相平常,可以因學識和能力而美麗;外表普通,可以因高雅而美麗,優秀的內在素質可以彌補外表的不足。以內補外,揚長避短,可以使我們變得可愛,我們不是因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而美麗。
4.總結延伸要有“善引(引領)”
總結延伸是課堂不可缺少的環節,是“以疑延伸”的落腳點,思品課要注重與社會生活的聯系。
如在入學第一課《走進中學》總結延伸時筆者給學生展示了我校的基本情況及獲得的榮譽:濟陽縣競業園學校確立了“給我一個孩子,還您一個人才”的辦學理念,確定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校訓,堅持“讓每個孩子抬頭走路,讓每顆心靈感受成功”的辦學追求;形成了六大校園精神:“忠誠、求實、規范、科學、協作、創新”;將“仁義禮智信,忠效勤儉恥”十大中華傳統美德作為校園主題文化,并積極付諸教育教學實踐。我校先后被評為山東省規范化學校、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學校、山東省綠色學校、山東省電教示范學校、濟南市德育先進單位、濟南市衛生先進單位、濟陽縣教書育人先進單位等,先后承辦了多次全國和省級課堂建設現場研討會。《中國教育報》《現代教育報》等多家媒體報道介紹了我校的工作經驗,先后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近百所學校到校參觀考察。通過拓展讓學生自己感受到學校的美好,發自內心的為學校做貢獻。
在七年級下冊《多彩情緒》總結延伸時筆者給學生展示了兩個例子:(1)美國作家卡森曾患重病,醫生斷言他存活的可能性是1/500,但他常讀幽默小說、看滑稽電影,堅持“笑療”,后來病情不斷好轉,幾年后竟恢復健康。(2)《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對于處處高他一籌的諸葛亮又氣又惱,機關算盡。由于長時間緊張,使之憂愁成疾。在盛怒之下,連叫數聲“既生瑜何生亮”,繼而金瘡迸裂,命赴黃泉。從而引發學生思考,明確調控情緒的重要性。
總之,思品課的主要任務是育人。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筆者重在培養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學習習慣,用善的思想、善的行為、善的舉動去引領他們,解決了學生身上許多問題,為學生健康成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