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微思,李建英,劉紹雄,羅孝坤,王 洹,李 耀,桂明英
(1.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21;2.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221)
雙孢蘑菇新型覆土材料研究
張微思1,2,李建英1,劉紹雄1,2,羅孝坤1,王 洹2,李 耀2,*桂明英1
(1.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21;2.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221)
通過研究5種不同覆土材料的不同比例配比對雙孢蘑菇產量和穩定性的影響,設計21個試驗配方,各3次重復,以期篩選出適合本地雙孢蘑菇栽培的新型覆土材料,為當地雙孢蘑菇生產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結果表明,無論是田土、紅壤土,還是河泥土,通過添加廢菌糠,雙孢蘑菇的產量均有一定的提高;綜合雙孢蘑菇產量、穩定性和經濟效益,最終確定最佳覆土配方為河泥土添加量30%,廢菌糠添加量70%,可以作為一種理想新型覆土材料推廣使用。
雙孢蘑菇;覆土栽培;生物學效率
雙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Large) Sing.) 俗稱蘑菇,又稱洋蘑菇、白蘑菇,色質白嫩、味道鮮美,富含甘露醇、有機堿、菌糖等營養物質,是典型的低脂肪、低能量、高蛋白的菌類保健食品[1],還具有較好的藥用功能,常食可以預防腫瘤、壞血病等疾病[2-3]。雙孢蘑菇屬于目前世界上栽培地域較廣、生產規模較大、產量較多、消費量較大的人工栽培食用菌之一[4]。
長期以來,雙孢蘑菇生產經濟效益較低,主要原因是成本高、產量低。影響雙孢蘑菇產量的因素有原料選擇與配比、原料發酵、菌種、發菌管理、覆土栽培、出菇管理、病蟲害等[5],每個環節都可能決定雙孢蘑菇的最終產出量,只有把握好各環節的關鍵技術,才能從覆土栽培雙孢蘑菇獲得經濟效益。雙孢蘑菇不覆土不出菇,菌絲生長到一定階段,需要通過覆土刺激其子實體形成,覆土材料的差異直接影響菇型、產量和品質[6]。不同地區土壤差異較大,本文主要通過研究當地5種不同覆土材料的不同比例配比對雙孢蘑菇產量和穩定性的影響,以期篩選出適合本地栽培雙孢蘑菇的新型覆土材料,為本地雙孢蘑菇生產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1.1 試驗材料
(1)菌種。本地主栽培品種雙孢蘑菇As2796,麥粒菌種,來自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2) 培養料(按100 m2計算)。稻草2 000 kg,牛糞750 kg,石灰粉50 kg,石膏50 kg,尿素25 kg,過磷酸鈣35 kg,均為實驗室自備。
(3)覆土材料。田土(稻田耕種層以下土壤)、河泥土、紅壤土、草炭土、廢菌糠(本次研究在云南昆明進行,所用土壤均采自當地)。
1.2 試驗方法
1.2.1 覆土配方
本研究以田土(本地常規覆土材料)、河泥土和紅壤土作為主要覆土材料。通過在田土、河泥土和紅壤土中添加不同配比的廢菌糠、草炭土進行覆土材料配方篩選試驗,研發新型覆土材料。
供試覆土材料配方見表1。

表1 供試覆土材料配方
共21個配方,各3次重復。每個處理0.96 m2(1.2 m×0.80 m),共60.48 m2。
1.2.2 培養料堆置
(1)前發酵(第1次發酵)。牛糞、稻草應新鮮無霉變,一切配料均嚴格過秤,切斷稻草,在1%石灰水中浸泡,充分預濕,撈起,堆踩成長方形。碾碎牛糞,加水預濕成長方形,含水量為握在手抓成團、放開松散即可。
底層鋪30 cm厚的稻草,寬2 m左右,長度可根據面積適當增減,交替鋪上牛糞(3~5 cm)和稻草,從第3層起開始均勻加水和輔料(尿素、過磷酸鈣、石灰、石膏),逐層(層數為10~12層) 覆蓋,直至料堆高達1.5 m左右。
建堆約5 d后進行第1次翻堆,10 d左右翻第2次,再經4~5 d后再翻第3次,使培養料得到良好的轉化和分解,第3次翻堆后2 d左右,前發酵結束。
顏色為咖啡色,生熟度適中,有韌性,不易拉斷、疏松,含水量65%~67%,pH值7.5~8.5。
(2)后發酵(第2次發酵)。把經前發酵的培養料迅速搬進菇房,均勻、疏松地堆放在各層床架上,料厚20~35 cm,關閉門窗,用滅菌鍋爐的蒸氣加熱使其升溫,促其達到46~52℃,培養1~2 d,再進行巴氏消毒,使培養料中心溫度達到62℃,周圍溫度60℃,保持10 h后,壓爐火保持50~55℃,繼續培養5~8 d(根據料的腐熟程度而定),每天通風1~ 2次,每次數分鐘。
1.2.3 播種
二次發酵結束后要進行通風,等到培養料溫度降至26℃以下時即可播種,使用量為1.5瓶/m2麥粒菌種,撒播并將部分輕翻入料面內,壓實打平,關閉門窗。定時檢查室內溫度,適時通風,防止溫度過高導致燒菌現象。
1.2.4 覆土
播種后(約20 d),當菌絲吃料2/3以上后即可覆土。覆土時用2/3的粗土粒放在下層,細土粒放上層,粗細土層總厚度為3~4 cm。
1.2.5 管理及采收
覆土12 d后,待土縫中可見到菌絲時,及時噴結菇水,促進菌絲扭結,噴水量為平時的2~3倍,以土層吸足水分不漏進料為準。因蘑菇是好氣性真菌,所以在噴結菇水的同時,通風量必須比平時加大3~4倍。若氣溫高于22℃時應適當減少噴水量,增加通風,推遲噴結菇水。當土縫中出現黃豆大小的菇蕾后,及時噴出菇水,促進子實體形成。當子實體長到標準規定的大小,且尚未成薄菇時應及時采摘。采摘時先向下稍壓,再輕輕旋轉采下,盡量避免帶動周圍小菇。采收后記錄出菇數(朵)、總產量、單菇質量、菌蓋顏色、菌柄形狀、菇型等指標。
每個試驗組3個重復的平均值,記為平均產量,用STDEVP計算各試驗組標準偏差。
不同覆土處理對雙孢菇產量的影響見表2。

表2 不同覆土處理對雙孢菇產量的影響
不同配方中的子實體均為白色、整齊,菌蓋和菌柄無明顯差別,說明在此次研究中的21個覆土材料配方對雙孢蘑菇的子實體性狀無顯著影響。
由表2可知,不同類型的覆土材料對雙孢蘑菇產量影響較大,覆土配方5(田土30%+廢菌糠70%)的產量最高、生物學效率最高,平均產量為5.30 kg/m2,生物學效率為21.20%;其次是覆土配方11(河泥土30%+廢菌糠70%),平均產量為5.06 kg/m2,生物學效率為20.24%。但配方5的標準偏差達1.50,比配方11大很多,說明配方5的產量穩定性差,而配方11產量穩定性較好,2個配方中均添加廢菌糠。從表2中還可看出,其他所有添加廢菌糠的配方(配方5,7,9,11,13,15,17,19,21)平均產量均達到了3.7 kg/m2以上,相比添加草炭土的配方產量均明顯偏高。因此,無論是田土、紅壤土,還是河泥土,通過添加廢菌糠,雙孢蘑菇的產量均有一定的提高。
覆土配方5的平均單產量雖比配方11的稍高,但產量穩定性較差,不利于大規模生產。綜合考慮產量及生產穩定性,配方11的產量較高,生產穩定性好,更適合于規模化的雙孢蘑菇生產。
與田土和河泥土相比,紅壤土無論是否添加其他覆土材料,產量均相對偏低,不利于雙孢蘑菇的生產,因此不適合作為雙孢蘑菇栽培的覆土材料。21個覆土配方中,添加廢菌糠的配方單產量普遍比添加草炭土的高,這說明在雙孢蘑菇覆土栽培中,添加廢菌糠相比較草炭土更有利于提高雙孢蘑菇的產量。廢菌糠作為食用菌栽培中的重要副產物,用于雙孢蘑菇覆土栽培,既能提高蘑菇產量,又有利于食用菌循環經濟的發展。綜上所述,配方11(河泥土30%+廢菌糠70%)產量高、穩定性好,經濟發展效益好,為雙孢蘑菇栽培最佳覆土配方,可以作為一種理想新型覆土材料推廣使用,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1]張榮飛,王相友,劉戰麗.納米TiO2/SiO2復合膜結構的表征及其對雙孢菇涂膜保鮮的影響 [J].現代食品科技,2014,30(9):134-141.
[2]趙春霞,李大虎,程玉嬌,等.高氧氣調包裝對雙孢蘑菇品質的影響 [J].包裝工程,2014,35(15):5-10.
[3]周曉慶,胡蓉,鄒凱,等.MAP技術在新鮮食用菌包裝保鮮中的研究進展 [J].包裝工程,2010,31(15):117-121.
[4]羅信昌,陳士瑜.中國菇業大典 [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542.
[5]李旭東.影響雙孢蘑菇產量的因素分析 [J].農村科技,2016(4):68-69.
[6]李漢昌.白色雙孢蘑菇栽培技術 [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69.◇
Study on New Cover-soil Material for Agaricus bisporus
ZHANG Weisi1,2,LI Jianying1,LIU Shaoxiong1,2,LUO Xiaokun1,WANG Huan2,LI Yao2,*GUI Mingying1
(1.Kunming Edible Fungi Institute of All China Federation of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Kunming,Yunnan 650221,China;2.Kunming Fungus Garden Food Co.,Ltd.,Kunming,Yunnan 650221,Chin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covering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proportion on the Agaricus bisporus yield and stability.Twenty-one experimental formula are designed,and all of them with 3 repeats,to select the new covering materials,suitable for local A.bisporus cultivation,playing a guiding role for the local Agaricus.bisporus production.The results showthat Agaricus.bisporus yield is improved by adding spent mushroom compost in field soil,red loam,or river mud. The covering formula with 30%river mud added 70%spent mushroom compost is the best formula,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A.bisporus yield,stability and economic benefits.And it can be used widely as a kind of ideal newcover-soil material.
Agaricus bisporus;soil covered cultivation;biology efficiency
S318
A
10.16693/j.cnki.1671-9646(X).2016.12.046
1671-9646(2016)12b-0062-03
2016-11-30
“十二五”農村領域國家科技計劃課題(2013BAD16B04)。
張微思(1982— ),男,碩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食用菌遺傳學。
*通訊作者:桂明英(1965— ),女,博士,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食用菌資源開發與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