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林下經濟的“杠桿”作用 促進林業生態建設健康發展
開封市地處黃河故道,風沙化土地面積240多萬畝,占全市總面積的24%,風沙危害十分嚴重。因此,大力發展林下經濟,保障生態安全,是開封市林業生態建設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林業;林下經濟;生態建設
2008年以來,開封市積極實施《開封市林業生態建設工程規劃》,認真抓好防沙治沙、平原綠化等林業生態工程,加快產業發展,林業生態建設成果顯著。林業生態建設工作跨入了全國、全省先進行列,全市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當前,開封市的林業生態建設已到了攻堅階段,森林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效益不高等問題突出,林業生態建設任務仍然艱巨;林業的比較效益下降的現狀還沒有得到明顯改觀,群眾發展林業的積極性受到明顯抑制。針對目前木材價格低、糧食價格高、國家涉農補助多的現實情況,要因勢利導,積極挖掘林業潛力,增加務林群眾的收入,提高林業的關注度和吸引力,推動林業生態建設持續健康發展。
目前,林下經濟作為新興產業正在全國各地蓬勃開展,已經成為林業工作的重點和發展方向。發展林下經濟的重要性體現在三個方面:2.1 提高閑置土地利用率。發展林下經濟,使閑置的林地得到了充分開發利用,從而顯著地提高了林地生產率。一個時期以來,由于人們認知水平有限和保守思想的束縛,林下土地和林蔭空間資源被忽視,林地生產率很低,可以說是“守著金山要飯吃”。其實,林下可以開展養殖、種植等多種經營活動,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發展林下經濟既能取得短期收益,又能促進樹木生長,可謂長短結合,一舉兩得。
2.2 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發展林下經濟,優化了農村產業結構,增加了農民收入。林下經濟經營范圍涉及種植、養殖、森林旅游等多個方面。河南省濮陽市林下經濟發展起步較早,目前已經發展到12萬畝,年產值5億元,年均輻射帶動農戶2萬余戶,形成了6家龍頭企業和6大特色產業聚集區,初步形成了公司化運作、規?;洜I的格局。這些成功的實踐表明,林下經濟投入少、見效快、易操作、潛力大。
2.3 有利于生態農業發展。發展林下經濟,提高了群眾對林業的認識,調動了群眾林業生態建設的積極性。在林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群眾的生態意識明顯增強,對林業生態建設重要性的認識明顯提高,林業生態建設的積極性得到提升,來之不易的林業生態建設成果得到鞏固。一些要求砍樹種莊稼的地方不砍樹了,紛紛要求發展林下經濟了。
可以看出,林下經濟與林業生態建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包含,構成一個有機整體。林業生態建設是基礎,通過增加森林資源,為林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空間;林下經濟是林業生態建設的延伸,既促進了森林生長發育,又實現了森林蘊含的巨大價值,進而鞏固了林業生態建設成果。
開封市適合發展林下經濟的林地面積共28萬畝,發展潛力十分巨大。據統計,截止到2015年,全市林下經濟經營面積3.8萬畝,年產值1.58億元,林業專業合作社27家,入社農戶2 103戶。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3.1 制定規劃,加大投入。出臺了 《開封市林下經濟發展實施意見》,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內全市林下經濟發展的目標、任務和措施。同時,多方籌集資金,解決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
3.2 搞好試點,示范帶動。杞縣在西寨林場建立了試點,在林下種植草本油料油沙豆、花卉苗木等高效經濟作物,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開封市電視臺、開封日報等新聞媒體對涌現出來的典型進行了集中報道,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炒熱了群眾發展林下經濟的熱情。
3.3 發展森林旅游業,弘揚生態文明。各縣區積極挖掘森林文化內涵,開展多種形式的森林旅游活動。尉氏縣發展生態莊園、森林農家10多個,集食宿、娛樂于一體,成為群眾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充分發揮林下經濟的杠桿作用,統籌安排,促進林下經濟與林業生態建設協調發展。
4.1 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統籌制定林下經濟和林業生態建設規劃,使之相互適應、相互促進。林業生態建設規劃要尊重自然規律,因地制宜,適地適樹。近年來,開封市栽植樹種以楊樹為主,107、108楊樹占90%以上,樹種過于單一,而且栽植過密,疏于撫育管理,造成林地生產力低下。所以,我們要大力調整林種、樹種結構,為林下經濟的發展騰出空間。根據不同樹種林地、林蔭的不同特點,選擇靈活多樣的經營模式。
4.2 加強領導,部門聯動。各縣區都要成立林下經濟發展領導小組,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解決存在的問題。林業部門要發揮主體作用,制定規劃,多方協調,督促指導。
4.3 培育龍頭企業,提高產業化水平。下大力氣引進和培育一批有實力、講誠信、影響力大、輻射力強的龍頭企業,增強輻射帶動作用,逐步形成“龍頭企業+基地+大戶+農戶”等發展模式,形式種植養殖加工森林旅游一體化經營格局,提高林下經濟產業化程度。
4.4 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資金投入。深化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主體的各項改革,明晰產權,激發活力。按照性質不變、渠道多樣、捆綁使用的原則,將發展林下經濟與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科技推廣等項目結合起來,整合政策資金技術,創造倍增效應。
475000 河南省杞縣林業局 李純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