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體育教學策略的研究
有些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把握不住課堂,使體育課形同虛設,流于形式,不能有效地突出教學目標,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本文從研究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出發,對小學體育教學策略進行了簡單分析,以期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
小學;體育教學;策略
在我國的教學體系中,體育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體育運動和體育鍛煉在培養學生健康體質和心理健康方面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小學生天性愛玩,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充分利用游戲的教學作用,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這種方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運動中去,真正實現“我快樂、我運動、我健康”的教學目的,從而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小學生天性活潑愛動,他們往往把
體育課看成是玩游戲,有些體育教師也正是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為了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一些,多采用小組合作法、游戲法等來輔助教學,但是由于把握不好尺度,往往使體育課流于形式,沒有真正實現其意義和價值。一節課下來,表面看起來熱熱鬧鬧,實際上近乎于學生的自由活動,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浪費了課堂時間,而且發揮不出應有的教學效果,也嚴重影響著體育課教學質量的提升。
2.1 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小學生活動能力較強,但注意力不集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合理選擇教學內容。教學的內容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可選擇學生喜歡的羽毛球、籃球、足球等項目,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盡量減少純理論的講解,讓學生在互動中掌握運動的規則、技巧。以羽毛球的學習為例,如果教師單純地講解羽毛球的接發球技巧,學生沒有興趣,也不愿意聽;如果教師給學生分好組,讓他們兩人一組,先從雙打練起,然后在練習的過程中把接發球規則、注意事項講清,讓學生邊練習邊學習,學生不僅興趣高漲,而且掌握的也快,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2.2 采用游戲法來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小學生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都有幾分鐘的熱度,因此就出現了體育課上前幾分鐘學生都積極主動,但過不了多長時間,就成了自由活動,根本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課堂效率低下。因此,教師需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通過實踐,游戲法教學有很好的效果,但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層次來合理選擇游戲。
比如傳統的游戲項目“老鷹抓小雞”,這是很多小學生都玩過的游戲,而且百玩不厭,它可以培養學生的靈活性和集體的協調能力;對于年齡稍大一點的學生,可以開展跳繩比賽或是接力賽,這種游戲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個人優勢和人個能力。游戲法教學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教師要明白,游戲法教學中的游戲最終還是為提高教學質量而服務的,不可出現本末倒置的現象。
2.3 培養合作與競爭的意識。體育精神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合作與競爭,在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點突出這一體育精神。現在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唯我獨尊,與人合作的機會不多,因此,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采取分組教學法,一個組就是一個團隊,一個團隊就要有合作意識,團隊的每個人都要有為集體的榮譽而努力的精神。
比如可以利用撲克牌進行比賽:把十三張撲克牌倒扣著,讓學生記住撲克牌的數字及位置,按1、2、3……順序翻牌,說對了牌數可以一直翻下去,錯了就要重來。這個游戲重點是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和團隊的互助意識。在游戲過程中,學生興趣很濃,但總是出錯,針對此筆者就提議讓學生先定好方案,再去按方案實施,這個效果較好。在體育運動中合作與競爭是并存的,學生通過體育課堂的鍛煉,不僅提高了合作與競爭能力,也培養了永不言敗的體育精神。
對于小學體育來說,它對構建學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體質有著重要的作用,體育教學應該是一種有目的、重效果的實踐性課程,因此,優化體育教學策略,研究體育教學教法,提升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每位體育教師孜孜以求的追求。
[1]車志宏.小學體育教師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陰山學刊,2006(01):62~64.
[2]孟冬琴.如何讓小學生喜歡體育活動 [J].科技信息,2010(34):328.
051430 石家莊市欒城區故意小學 程慶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