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

豌豆又名荷蘭豆、金豆。隨著種植年限的延長和面積的增加,病蟲害發生越來越重,主要為白粉病、根腐病、炭疽病、病毒病、美洲斑潛蠅。今年特別是炭疽病發生較重。由于廣大農戶認識不足,防治不當,致使產量降低,收入減少,一些地區的部分田地甚至絕收。為此,綜合防治豌豆的病蟲害尤為重要。
豌豆;病蟲害;綜合防治
期納鎮位于云南省麗江市城西南,距永勝縣城55 km,直距44 km。東與東風傈傈族鄉接壤,西南與濤源鄉為鄰,北與程海毗連,地處南片三鄉二鎮中心。平均海拔1 430 m,年平均氣溫18℃,屬亞熱帶氣候。近年來,整個期納鎮冬季蔬菜以豌豆種植為主。豌豆又名荷蘭豆、金豆。隨著種植年限的延長和面積的增加,病蟲害發生越來越重,主要為白粉病、根腐病、炭疽病、病毒病、美洲斑潛蠅。今年特別是炭疽病發生嚴重,由于廣大農戶認識不足,防治不當,致使產量降低,收入減少,一些地區的部分田地甚至絕收。結合期納鎮多年秋豌豆生產經驗并借鑒各地一些有益做法,提出了秋豌豆生產上一些常見病蟲害的發病特點、規律和防治措施。
1.1 病毒病
1.1.1 危害癥狀。又叫豌豆黃頂病,主要表現為黃脈和黃色花葉,從頂部嫩葉開始黃化,逐漸向植株下部擴張,植株萎縮,葉片變小、皺縮,葉色濃淡不均,不在繼續生長,結莢少或不結莢,最后整株死亡。
1.1.2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毒在植物活體上越冬;種子也可帶毒,翌年播了帶毒的種子,發芽時病毒即侵染,田間出現幼苗病株。病毒在田間傳播主要靠蚜蟲傳毒。發病與溫、濕度有關,氣候干旱,濕度低,利于發病。期納鎮的豌豆種幾乎是采用自留種,這導致在很大程度上種子都是帶毒的,豌豆病毒病在當地普遍發生。
1.2 白粉病
1.2.1 危害癥狀。由豌豆白粉病病菌侵染引起的,主要危害葉、莖蔓和莢,多始于葉片。葉面染病初期現白粉狀淡黃色小點,后擴大呈不規則形粉斑,互相連合,病部表面被白粉覆蓋,葉背呈褐色或紫色斑塊。病情擴展后波及全葉,致葉片迅速枯黃。莖、莢染病也出現小粉斑,嚴重時布滿莖莢,致莖部枯黃,嫩莖干縮。后期白粉層中散出閉囊殼,先為黃色,后為黑色的小點。
1.2.2 發病條件。豌豆白粉病多從植株下部葉片開始發病,逐漸向上發展,發生在開花結莢期。該病的發生流行同氣候及品種抗性有很大關系,田間溫度22℃~24℃是病菌侵染的最適溫度。田間晝暖夜涼,干濕相間、潮濕結露、植株貪青徒長,或長勢衰弱等均易發病。細莢豌豆較大莢豌豆抗病。針對期納鎮的豌豆,在品種上更趨向于紅花二豌,屬于大莢豌豆。
1.3 根腐病
1.3.1 危害癥狀。幼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病,以開花期染病多,主要危害根或根莖部。病株下部葉片先發黃,逐漸向中、上部發展,致全株變黃枯萎。主、側根部分變黑色,縱剖根部,變褐或呈土紅色,根瘤和根毛明顯減少,輕則造成植株矮化,莖細,葉小或葉色淡綠,個別分枝呈萎蔫或枯萎狀,輕病株尚可開花結莢,但莢數大減或籽粒秕瘦;重病株的莖基部縊縮或凹陷變褐,呈“細腰”狀,病部皮層腐爛或開花后大量枯死,顆粒無收,致全田一片枯黃。
1.3.2 發病條件。病菌在土中和種子內越冬和傳播。溫度24℃~33℃是發病的最適溫度。此外,土壤肥力不足、氣候比較干燥、施未腐熟農家肥、農事操作傷根、地下害蟲和線蟲蟲口密度大等發病重。
1.4 炭疽病
1.4.1 危害癥狀。豌豆炭疽病主要危害莖、葉和莢。莖染病:病斑近梭形或橢圓形,中央淺褐色,邊緣暗褐色略凹陷。葉片染病病斑圓形或橢圓形,邊緣深褐色,中間暗綠色或淺褐色,其上密生小黑點,病情嚴重的,病斑融合致葉片枯死。莢染病:病斑圓形或近圓形,大小2~5 mm,病斑中間淺綠色,邊緣暗綠色,亦密生黑色小粒點,濕度大時,病部長出粉紅色粘質物,別于褐斑病和褐紋病。
1.4.2 發病條件。病原菌在殘體上越冬,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在田間造成流行。某些地區種子可以帶菌,進行遠距離傳播。該病主要發生在春、夏兩季高溫多雨條件下,隨連陰雨日增多而擴展,低洼地、排水不良、植株生長衰弱發病重。病菌生長適溫20℃~30℃。
1.5 美洲斑潛蠅。又叫潛葉蠅,成蟲、幼蟲均可危害植物,以幼蟲為主。雌成蟲用尾針刺傷植物的葉片和葉肉吸食汁液,并在葉上形成近圓形凹陷的黃色斑點。幼蟲潛入葉片、葉柄蛀食,形成帶濕黑和干褐區域的蛇形白色潛道,終端明顯變寬,成蟲產卵取食也造成傷斑。受害重的葉片表面布滿白色的蛇形潛道及刻點,失去光合作用能力,干枯脫落,影響植物生長發育,從而造成減產,降低商品價值。
2.1 選用抗病品種。適當調換種子,選種外地抗病品種,一般細莢豌豆比大莢豌豆抗病。
2.2 實行輪作。因豌豆根系分泌物對翌年植株根瘤活動及根系生長有影響,故其本身也忌連作。可同非豆科作物如瓜果類或禾本科糧食作物實行輪作。
2.3 種子消毒。可用8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或用先正達適麥丹(咯菌腈+苯醚甲環唑)拌種劑拌種。注意在拌好種后要把種子攤開晾干。
2.4 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密植,避免在低濕地種植,采用高畦或起壟栽培。還要有科學的施肥方法,做到氮、磷、鉀配合施用,增施菜豌豆喜歡的鈣肥、硼肥,補施土壤中缺乏的錳肥和鉬肥。
3.1 病毒病。病毒病有植物中的癌癥之稱,一旦發病,必須及時拔除病株,并使用藥劑控制,以防傳染。防治病毒病應以豌豆苗期作為防治重點。發病初期,可用1.8%辛菌胺醋酸鹽+翠茂(甲克素+菌毒導抗劑)1 000倍液,配合蚜蟲藥、斑潛蠅藥連續使用2~3次,每隔5~7 d噴1次。或用香菇多糖加禾豐鋅葉面噴霧,可有效的防治豌豆病毒病的發生。
3.2 白粉病。發病初期用10%晴菌唑10 g加多抗霉素25 g兌水15 kg均勻噴霧。發病中后期混合使用25%乙醚酚25 g、50%福美雙20 g、翠茂10 ml均勻噴霧2~3次,可有效控制白粉病。一般白粉病發生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伴隨有一定的灰霉病,每次打藥的時候加上70%的嘧霉胺20 g,可起到顯著的增效作用。
3.3 根腐病。開花結莢期重點預防根腐病和白粉病,預防根腐病可采用8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20%噻菌銅懸浮劑500倍液或95%綠亨1號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灌根。也可用4.8%適麥丹(咯菌腈 +苯醚甲環唑)10 g加巧綠50 g兌水15 kg噴霧或灌根。
3.4 炭疽病。發病初期噴灑45%咪鮮胺加80%甲托1 000倍液1~2次,或用40%苯醚甲環唑+ 25%咪鮮·己唑醇800倍液加翠茂噴施1~2次;病情稍重的可使用49%的道立鋒1 000倍液加翠茂連續防治2~3次。采收前3 d停止用藥。
3.5 美洲斑潛蠅。前期用1.8%阿維菌素乳油加70%滅蠅胺1 000倍葉面均勻噴霧,中后期使用斑克800倍液葉面噴霧,10~15 d噴1次。
豌豆是期納鎮主要的冬種蔬菜作物之一,每年都有較大面積的種植,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經濟來源。由于蔬菜種植面積較大,復種指數高,品種結構調整滯后,病蟲害發生日趨嚴重,嚴重影響了產量和品質,制約了產品的價格,嚴重田塊收入損失達20%以上。為此,通過調查研究豌豆主要病蟲害的發生特點,因地制宜制定和實施綜合防治對策,基本有效地控制了豌豆主要病蟲害的發生,達到了增產增收的目的。
[1]畢天龍,鄧光武,畢紹強.青豌豆種植技術要點[J].農村實用技術,2000(03):15~15.
[2]周小珠.豌豆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J].上海農業科技,2007(02):80~81.
[3]朱洪啟,朱四洪.豌豆病蟲害防治技術 [J].河南農業,2009(04):24.
[4]郭銳.關于澄江縣菜豌豆病蟲害防治的探討[J].農村實用技術,2013(07):6~7.
674203 云南省麗江市永勝縣期納鎮
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羅燕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