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亮

入刊理由
“全域旅游”是伴隨旅游業從傳統的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轉型升級過程,從景區旅游向旅游目的地發展的要求,全新定位的區域旅游發展理念。云南旅游資源豐富,品質佳,組合度好,以州、市為主體發展全域旅游示范區極具優勢,全域旅游視野下云南旅游將以全新的發展理念和機制加以探索和推進。
2015年8月,國家旅游局下發了《關于開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的通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這是全域旅游從理念向實踐落實的重要推動,是地方踐行全域旅游的重要指引。
全域旅游的全新發展理念和模式有區別于傳統的景區景點旅游開發模式,有利于區域內的資源重新整合、產業優化升級,有利于構建大旅游、大產業的發展格局,從而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目前,全國出現了“全域旅游”熱,各地都在談全域旅游,對全域旅游的理解也眾說紛紜。藝嘉旅游依據從事旅游策劃、規劃十余年的工作經驗,對于如何發展全域旅游的有一些自己的淺見。
那么,“全域旅游”的概念將如何解讀呢?擁有眾多優質旅游資源的云南又該如何發展“全域旅游”,打造“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呢?
首先,要全面解讀“全域旅游”的概念界定。
全域旅游是把一個行政區當做一個旅游景區,旅游產業的全景化、全覆蓋,資源優化、空間有序、產品豐富、產業發達的科學的系統旅游。要求全社會參與,全民參與旅游業,通過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全面推動產業建設和經濟提升。“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以地方行政區為范圍,以“全域旅游”理念打造的全新旅游目的地典范,是整合區域范圍內一切可資利用的旅游吸引物資源,是一個能夠全面動員資源、立足全面創新產品、可以全面滿足居民生活及游客體驗需求、旅游產業拉動效應明顯的旅游目的地。但這個行政區的大小該如何界定?
《關于開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的通知》顯示全域旅游示范區分為全域旅游示范縣(含縣級市)和全域旅游示范市(州)。各地首批申報全域旅游示范區,原則上各市(州)申報1個縣(市、區),有條件的可視情申報市(州)為創建對象。創建主體為縣、市(州)人民政府。這里規定了申報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在地域上的尺度以縣為主,在條件特別好的地方,可以擴大到市域范圍,表明全域旅游在地域范圍上的限制,比較適合縣域或鎮域內。這是全域旅游發展的空間保障,有利于形成若干個旅游發展的主體功能區。
雖說全域旅游在地域范圍上的限制,比較適合縣域或鎮域內,但云南旅游資源豐富,品質佳,組合度好,以州、市為主體發展全域旅游示范區也是極具優勢的,如大理州、麗江市、迪慶州、德宏州等。
2014年,在《德宏州旅游發展總體策劃》中已提出類似“全域旅游”的發展理念,依托德宏州優越的生態環境和優質的旅游資源,將全州作為一個“國家休閑養生公園”來打造,弱化景區范圍的概念,將全州作為一個景區。完全符合現在全域旅游伴隨旅游業從傳統的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轉型升級過程,從景區旅游向旅游目的地發展的要求,全新定位的區域旅游發展理念。
其次,要做到全域旅游帶動區域經濟發展需要一系列具體支持體系做保障。
全域旅游的發展要求法律法規的支持,要求旅游業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有明確的定位和話語權。為了保障全域旅游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發展全域旅游一要有制度上的保障。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 《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檢查標準》 《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評定標準》 《鄉村旅游示范村評定標準》 《云南省“十三五”旅游發展規劃》 《云南省旅游產業發展和改革規劃綱要》 《云南省風景名勝區條例》等對云南省內的旅游景區、旅游環境、旅游設施及公共服務等進行規范化管理。建立順應全域旅游發展的“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新機制,形成產業發展合力。真正提升旅游業的戰略地位,使其真正發揮綜合優勢。
資源和產品支持。“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美麗鄉愁”是建設美麗鄉村的目標,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基礎上,帶動社會經濟發展,推進旅游與生態建設融合,實現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云南旅游資源豐富,且品級較高,十六個州市都有其獨特的特色,形成了差異化,在國內外也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如麗江的自然風光及納西風情、迪慶的高原風光及藏族風情、西雙版納的熱帶風光和傣族風情等等,云南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區有著很好的資源基礎。
因此,云南旅游要進一步向休閑度假轉型升級,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打造更為成熟的休閑度假區旅游品牌,提升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并在旅游品牌的統領下,開發多層次、多類型的旅游產品體系,豐富區域旅游品牌內涵,并構建相應的產業要素來支撐旅游品牌體系的發展。
公共服務體系支持。全域旅游目的地是一個旅游相關要素配置完備、能夠全面滿足游客體驗需求的綜合性旅游目的地、開放式旅游目的地,是一個能夠全面動員、立足全面創新、可以全面滿足的旅游目的地。因此,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影響全域旅游質量的重要條件。
建設云南大數據庫,將各個景區景點、縣域、州(市)域等的大數據歸入云南旅游大數據,通過大數據在旅游產業中的應用,為游客提供更加豐富的信息,覆蓋“全時間、全空間、全產業、全過程”,對全域內的旅游要素實現無邊界整合,對交通、安全、營銷及吃住行游購娛消費等各個環節、各個要素進行全網優化,內容實時更新,網絡動態發布。
全域旅游目的地既是外來游客的旅游樂土,不僅是宜游之地,也是宜居宜業之城。既注重本地居民的休閑需求,也努力滿足外來游客需求,讓外地游客有“出門在外猶如在家”的感覺,構建外來游客與本地市民共享的高品質生活環境。
人才支持。“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考核指標中有一條是:旅游從業人數占本地就業總數的比重20%以上。
區域內的旅游業人才總量、結構和素質的狀況直接決定了全域旅游發展的實施的效果。在全域旅游發展中,需要一批素質好、富有事業心和責任感,有專業理論、實踐經驗,又有較高文化程度的旅游專業人才。
“全景吸引游客、全時留住游客、全業提升產業、全民共建共享”,全域旅游更多不是一個發展目標,而是“無所不至”的旅游發展新需求,倒逼形成的一種發展旅游的新理念和新機制,是旅游發展期待達到的一種新境界,需要按照“處處都是旅游環境、人人都是旅游從業者”的更高要求,以全新的發展理念和機制加以探索和推進。
全域旅游是一種追求,是游客對于出行體驗的追求,是居民對于生活質量的追求,是政府對于區域發展的追求,是企業對自我發展的追求。“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長上,而是旅游質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對人們生活品質提升的意義,追求的是旅游在人們新財富革命中的價值。
全域旅游是一種生活,代表當下的生活理念與生活品位,融合了生活文化與生活方式。從浮華回到生活,慢節奏,享自由。
責任編輯:王幫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