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忠于

作為全省較早成立的產業園區,位于平壩區的黎陽高新區成立14年以來,經歷了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發展歷程。隨著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產業結構加快調整,區域競爭日益加劇,園區現有體制機制和運行模式難以很好地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化園區改革勢在必行。
2015年1月以來,平壩區委、區政府按照“明確職能、充分授權,科學設置、提高效率,先試先行、穩步推進,產城融合、集聚發展”的原則,大膽創新,銳意改革,出臺了《關于深化黎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體制改革若干意見(試行)》及8個配套文件,圍繞“體制機制不暢、要素保障不足、服務效率不高”三大難題,深入實施“521”改革新模式,推進園區創新發展。
著力五個聚焦
破解運行不暢難題
針對園區體制機制不暢問題,著力五個聚焦,全力改革園區體制機制,確保輕裝上陣、高效運行。
聚焦內部管理體制。按照“精簡放權、高效運作”和“經濟事務屬區、社會事務屬地”的原則,把經濟職能和社會職能分離,放開園區手腳,在規定范圍內,采取“政府(部門)委托、園區辦理、部門備案”的運行模式,將相關權限下放給園區管委會行使。依法需要由區級職能部門審批的事項,由部門將初審初核權下放給管委會內設科室,逐步將行政審批服務等事項延伸到園區,提高工作效率,強化園區自我管理能力。
聚焦財稅管理體制。改革財稅支持政策,按照“責、權、利、債”相統一的要求和“核定基數、增量分成”的原則,建立相對獨立、封閉運行、自負盈虧的財政運行體制,引導園區向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我約束的運行模式發展。
聚焦人事管理體制。在原有干部管理體制基礎上,建立干部交流和聯席會議機制,加強區直部門、夏云鎮與園區干部的交流力度,從鄉鎮提拔2名綜合素質好、工作能力強的同志到園區任職,交流園區1名同志到鄉鎮掛職。探索建立市場化的用人導向和機制,大膽實行雇員制度,配套出臺雇員管理辦法和考核辦法,采取科學的考核機制,實行靈活的薪酬制度,降低運行成本,提高人才使用效率,目前已招收雇員26名。
聚焦項目審批體制。建立招商引資和投資項目聯評聯審工作制度,將審批權限下放給園區,規定投資在1億元以下的項目入園決策評價工作由園區自行研究決定,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時,按照“標準規范化、流程并聯化、過程公開化、監督實時化”要求,推行工業投資項目并聯審批制度,減少審批環節,努力做到“流程最優、環節最少、時間最短、服務最佳、效率最高”。
聚焦鎮園統籌機制。按照“統籌城鄉、產城融合”的發展思路,加快修編完善各類專項規劃,促進園區與夏云鎮深度融合發展、組團發展,真正實現“鎮園合一”。充分整合夏云鎮的管理資源,與園區共同設立警務室及城管中隊,提升鎮園的衛生環境、治安環境和發展環境。
狠抓兩大保障
破解要素不足難題
圍繞資金和土地兩大突出問題出思路、想辦法,全力抓好發展要素保障。
狠抓資金要素保障。堅持增加收入和加強債務清理,明確規定區級地方稅收分成部分以2015年稅收為基數,超基數部分將連續3年按園區與政府75∶25的比例分成,夏云工業園工業用地區級凈收益部分將連續3年全額返還給園區。做大做強融資平臺,把區屬聚源開發建設有限公司作為園區融資平臺,注冊資金增加到2億元,并將夏云工業園首期9平方公里范圍內清理后的存量土地全部劃歸聚源公司進行運作,切實提高園區融資能力。對管委會的債權、債務進行全面審計,研究制定相應處置辦法,千方百計減輕園區負擔。
狠抓土地要素保障。針對新引進企業無地可供,部分企業供而未用,造成資源閑置浪費的情況,對園區閑置土地進行徹底排查,本著安商、穩商、親商的原則,分類進行處置。一方面,對有投資意愿的企業,及時進行約談,引導企業增加投資,擴大生產規模,并幫助解決各種實際困難,督促企業加快發展。另一方面,對已無投資意向或能力的企業,依法依規開展土地清理,收回閑置土地,并及時安排其他項目入駐,實現“騰籠換鳥”。截至目前,共收回土地382畝,涉及企業4家,有效地解決了后續發展用地的難題,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
推行一站式服務
破解效率不高難題
統籌園區審批改革和試點鄉鎮管理體制改革,在夏云鎮政務服務中心設立園區“全程代辦點”,按照“成熟一項,授權一項”的原則,優化審批流程,整合審批事項,為入園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著力解決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問題。
目前,已有工商、稅務、發改、信用社、中小企業服務中心5家單位設置了辦事窗口,為企業提供“一證一照”登記、項目核準備案、金融、中介、咨詢等服務事項,并通過社會化用工方式聘用高校畢業生,幫助企業辦理從入園手續、項目審批到投產過程中涉及到的行政審批服務事項。“全程代辦點”自2015年11月1日成立以來,共受理審批事項23件,辦結23件。
通過綜合改革,建立起“職能健全、管理科學、精簡規范、運行高效”的園區運行管理體制機制,減輕了園區負擔,放開了園區手腳,加速了園區發展。2015年以來,全區“兩區三園”新建成標準廠房11萬平方米,新增貴州新中盛玻璃科技有限公司、貴州玖固鋼結構有限公司、貴州匯科電氣有限公司等納規企業11戶,新增黔中創客小鎮、貴州塑力交聯線纜有限公司、貴州奧麗絲家紡廠等入園企業40個,注冊資金最高達1.2億元,涉及建材、電礦、新醫藥等多個領域,初步實現了企業向園區集中,項目向園區集聚。2015年,全區新投產項目24個,項目資金達15.39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個。實現稅收1.36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123億元,解決就業19822人。
同時,搶抓電子商務發展機遇,主動作為,按照“政府主推、市場主體、企業集聚、產業集群”的發展方式,率先在安順市成立了首個“創客小鎮”,實施“四個兩年、三免一補”的優惠政策。截至目前,安順聞遠科技、阿里巴巴、京東、淘寶等知名電商平臺已經入駐平壩,基本形成了黔中創客小鎮、淘寶特色中國安順館、京東特色中國平壩館“一鎮兩館”的電商發展格局,建立京東村級合作點40個,發展推廣員125 人,60余家電商企業進入創客小鎮發展。平壩因此成為貴州省11個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之一,獲貴州省商務廳專項支持資金1000萬元,獲國家發改委3000萬元無息貸款資金支持。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平壩園區改革雖然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但要走的路還很長,需要探索完善的地方還有很多。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化園區改革工作,不斷完善相關體制機制,以園區的改革創新推動工業發展,打造平壩工業升級版。同時,加大金融、財政、土地、國資等方面的改革力度,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奮力書寫率先小康、后發趕超的精彩篇章,努力交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優異答卷。(作者系安順市平壩區委書記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