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揚
女孩旅館生子遇險,老板夫婦慷慨施救
于秋芬今年55歲,和丈夫徐進在哈爾濱市郊經營著一家三層樓小旅館。2006年6月6日那天,一個叫陳昌的小伙子走進旅館登記住宿,陳昌說要在這里住一個月,于秋芬收了他200塊錢房費。
16日那天晚上,于秋芬正在值班室打盹,陳昌慌慌張張地跑來叫她,于秋芬趕到他的房間,眼前的情形讓她大吃一驚:只見大床上躺著一個女子,她的身子下面浸滿了血水,血水里有個皺皺巴巴的嬰兒,嬰兒的臍帶還與母體連著……
形勢危急,于秋芬顧不上多想,趕緊撥打了120。誰知陳昌連救護車50塊錢的出車費都拿不出來,救人要緊,于秋芬揣上2000塊錢跟著救護車到了醫院,并替陳昌繳了1000元的押金。
經過醫生緊急救治,母子兩安,于秋芬松了口氣。她覺得生孩子是人生大事,就催著他們給各自的父母打電話,可一對小年輕言辭閃爍,似有難言之隱。于秋芬再三詢問,才知道生子女子劉雪是黑龍江呼蘭縣人,和陳昌從網絡上認識,一年前,陳昌來到呼蘭與劉雪相見,并在當地開始了同居生活。一不留心,劉雪懷上了和陳昌的“愛情結晶”。怕家人責罵,劉雪跟著陳昌來了哈爾濱,懵懂之間,竟把孩子生了下來。
了解到兩人的經歷,于秋芬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太草率了。看到他們實在沒錢,待劉雪和新生兒情況穩定后,于秋芬讓他們出院又住進了自己家的旅館。
在于秀芬的催促下,陳昌和劉雪分別給父母打了電話,呼蘭離哈爾濱很近,劉雪的母親很快趕了過來,女兒未婚先孕,讓她很是憤怒,連外孫都沒看一眼,撂下1000塊錢就走了。走之前,她對陳昌吼道:“想和劉雪結婚,讓你家準備5萬塊錢彩禮!”
陳昌的父母在遼寧鐵嶺農村,經濟條件較差,聽說從未見面的“兒媳”在哈爾濱給他們生了個孫子,雖然很高興,卻連看孫子的盤纏都湊不夠,讓他們拿出5萬塊錢豈不是天方夜譚!
于秋芬看陳昌和劉雪生活艱難,就催陳昌出去找工作。有一天,陳昌從外邊回來,興奮地對于秋芬說,一家裝飾公司聘用他做設計,每人都得配個電腦。為了支持他的工作,于秋芬掏錢給他買了臺二手筆記本電腦。
陳昌“上班”后,表現得很努力,有時還夜不歸宿,說是在公司加班。三個月過去了,他一分錢的工資沒拿回來,大半年的房費、住院費等更沒有還的意思。
2007年元旦過后,陳昌說公司派他到齊齊哈爾出差,這一走再也沒有音訊,打他的手機,是停機的提示音。于秋芬找出他名片上的公司辦公電話,撥出去方知道是空號。
于秋芬這才明白,陳昌拋妻棄子失蹤了!
“夫妻”棄兒人間蒸發,替房客養子遇難題
陳昌失蹤后,為了讓劉雪能掙點生活費,于秋芬給她介紹了個浴室搓背的活兒,每個月能掙五六百塊錢。
三月中旬的一天,陳昌突然出現在了于秋芬的面前。想到此前對他的種種尋找,于秋芬十分生氣,斥責陳昌沒有擔當,不配當父親。
對于秋芬的指責,陳昌辯解說,他也想好好掙錢養家,可現在的活兒不好干,黑心老板太多,他掙不到錢,沒有臉來見孩子老婆。這次回來,他也是鼓了很大的勇氣,于秋芬心軟,再次相信了陳昌。
可沒想到的是,第二天,陳昌留下一封信,再度消失了。信的大致內容是:他無力撫養孩子,不配做孩子的父親,愿意將孩子送給于秋芬夫婦收養。信的末尾是陳昌的簽名,他還在簽名上面鄭重地按了紅手印……
對于陳昌,于秋芬夫婦只有苦笑的份兒。他們安慰劉雪,他走就走吧,咱們還得把孩子照顧好,劉雪感激地點了點頭。
2007年4月5日晚,于秋芬遲遲不見劉雪下班回來,便到她上班的浴池去找,浴池老板是于秋芬的熟人,他憤憤地對于秋芬說,劉雪在我這里借了兩百塊錢,還卷走兩床被褥跑了,你說怎么辦?于秋芬給浴池老板再三道歉,答應償還劉雪給他帶來的損失。
于秋芬和丈夫揣摩,劉雪應該是和陳昌預謀好一起跑的,不然她拿兩床被褥干啥?不到一歲的孩子,轉眼成了棄兒,于秋芬夫婦很氣憤。他們到派出所報案,控告陳昌和劉雪犯了“遺棄罪”。公安機關的答復是,雖然孩子的親生父母跑了,但于秋芬夫婦和他們有共同撫養孩子的事實,陳昌在離開之前,還以書信的形式表達將孩子送給于秋芬撫養的意愿。于秋芬夫婦也沒有明確拒絕,他們的行為并不構成遺棄罪,因此,不予立案。
于秋芬頗為無奈,她和丈夫覺得這個被遺棄的孩子可憐,發誓要好好待他。于秋芬給孩子起了個名字:金寶。
小金寶一天天長大,已過天命之年的于秋芬讓他喊自己和丈夫奶奶、爺爺。為了彌補小金寶的缺憾,于秋芬說服兒子、兒媳,讓他們來做金寶的爸爸、媽媽。
然而,就在日子漸漸平靜下來的時候,2007年11月的一天,小金寶的母親——劉雪突然回來了。
大半年不見,劉雪瘦得厲害,形容憔悴,進門后也不說話,不時偷瞄一眼歡快活潑的金寶。于秋芬讓她過去抱抱兒子,小金寶卻不肯靠近她。
經過于秋芬再三詢問,劉雪才承認,當初確實是陳昌從浴池接走了她,兩人一起去了齊齊哈爾。在齊齊哈爾,陳昌并沒和她住在一起,半年時間兩人也沒見幾次面,根本不知道他住在哪兒。她很想孩子,就硬著頭皮來到于家。
于秋芬對劉雪是既生氣又心疼,就幫她找了個賓館服務員的工作,由于月薪較低,僅能顧住自己,撫養孩子的費用仍是于秋芬來出。
四處奔走給“孫子”報戶口,
生父奪子法官巧妙調解
讓于秋芬更沒想到的是,2008年春節過后,劉雪偷拿了旅館400元營業款,再次出走。
此后幾年,于秋芬夫婦失去了劉雪和陳昌的所有音訊。轉眼到了2013年6月,想到暑期過后金寶就要上學了,而孩子的戶口仍沒有報上。于秋芬夫婦天天奔走在民政局、計生辦、派出所、居委會等部門之間。最后,區政府出面,于秋芬終于給金寶上了戶口。有了戶口,于秋芬順利地把金寶送到了附近的一所小學。自此,每天接送金寶上下學,看著小家伙歡快地跑進校園以及放學后向她撲來的情形,成了于秋芬最幸福的事情。
一晃來到了2015年7月底,本以為日子會一直這樣過下去的于秋芬,卻突然接到了法院的傳票。原來,數年不見的陳昌想通過法院要回兒子。
于秋芬通過主審法官要到陳昌的電話,打電話質問他這個時候要孩子,有沒有良心?陳昌這才透露了突然要孩子的緣由:他兄弟二人,哥嫂育有一兒一女,侄子長到14歲的時候,下河游泳時溺水身亡。他的父親覺得必須有個男孩支撐門戶,就逼著他把孩子要回來。陳昌還說,他的父親近幾年搞養殖掙了些錢,可以把于秋芬在孩子身上所付出的金錢給予補償。
聽到這里,于秋芬憤怒地罵道:“你說的都是混脹話,我和金寶這么多年的感情,你們多少錢也買不來!”說完就掛了電話。
2015年8月26日,道里區法院開啟庭前調解程序,于秋芬夫婦、陳昌及其父母都到了場。主審法官建議說,陳昌和劉雪是孩子的生身父母,是法律意義上的監護人,他們有要回孩子的權利,但也不能忽視于秋芬夫婦的艱辛付出,畢竟在孩子的養育過程中,父母沒有盡到應有的責任。在這起案件中,我們更多的是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第二次調解時,于秋芬夫婦帶金寶到場,面對生父及爺爺、奶奶,金寶卻不愿多看一眼,他緊緊抱住于秋芬,生怕別人把他搶走,并哭著表態:“法官叔叔,我要跟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對我好,我將來考上大學后,還會孝順奶奶。”
金寶的表態讓陳昌及其父母啞然無語。在法官的主持下,雙方簽署了調解協議:“陳昌每月付600元撫養費直到金寶18歲,18歲后,由金寶做出跟隨哪一方生活的決定,在此期間,陳昌及其父母有探視權!”
這樁因非婚生子引發的事件至此告一段落。小金寶的遭遇讓我們感受到了世間的冷暖善惡。于秋芬夫婦古道熱腸,處處散發著人性的光輝,劉雪與陳昌自私、冷酷,暴露出人性陰暗的一面。而小金寶的選擇,讓故事有了個溫暖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