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
“為什么得癌癥的是我?”我的好友吳凱打電話告訴我他患上腸癌時,我怔了許久,我們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同學,他的病讓我充滿了焦慮和恐懼,很長時間,我都會突然從噩夢里驚醒過來。
吳凱是一家企業的技術員,年輕健壯,我無論如何都難以想象,厄運會落在他頭上。看了他的一篇長微博,才知道,其實一切都是有因果的。
吳凱微博中這樣寫道:
2014年10月份我到303醫院檢查,確診為直腸癌肝轉移(IV期)。隨后轉到廣西醫科大腫瘤醫院去接受化療、手術、粒子植入等等治療,目前情況惡化、疼痛、無胃口、睡不著等。
為什么得癌癥的人是我?老天是如此不公,原本女兒剛剛出生,幸福快樂的生活才剛剛開始。自己沉靜下來,慢慢發現原來以前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多差勁,病都是自己造成的。近期我把一些得病心得發出來,希望大家引以為戒。
自己不愛惜自己,常常忽視的健康問題
得病之前一年多,自己常常便秘,猜測是壓力大、上火,就喝市面上的一些涼茶來緩解,但是長期未見效果。從以為這不是病,到后來開始大便帶血,當時也只認為是痔瘡。
因此大家不要覺得自己年輕,小病沒事,有問題還是得及時去醫院看病。直腸癌這病不痛不癢,所以很多人發現時都屬于晚期了。
飲食
長期喜歡喝冷飲,越冰越爽。直到生病后,我才知道喝冷飲傷脾胃。
喜歡吃肥膩油脂多的肉類,如:五花肉、扣肉等等。
在病前有一段時間經常吃鹽焗雞翅、泡椒鳳爪、泡面等垃圾食品。
奶茶,一段時間因天氣熱,每天中午下班出去吃飯,必須點上一份奶茶類飲品。
喜歡吃辣的,無辣不歡。
不注意休息,心不靜
習慣晚睡,經常到1點鐘才開始上床睡覺。不會放松自己,常常帶著工作,帶著問題去睡覺,導致經常上床很久才能睡得著。工作以來,中午一直都沒有好好休息睡覺,閉上眼睛還想著各種問題,大腦始終無法接收到累的信號。
久坐,不愛運動
有時候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天,很少起來活動。這些不好的習慣就導致了腸胃蠕動慢,毒素沒辦法及時排除。
性格問題
有研究說C性格的容易患癌,這說法準確不準確不得而知。但是對照一下,發現自己還是有幾點跟C性格類似。比如都不喜歡把不開心的事情與他人分享,都是默默地自己消化,很多時候得不到發泄,就自己生悶氣。平時一些身體的小毛病也不與家人說,其實很多時候說出來別人會給你很好的建議。
醫生建議:
這些人是腸癌高危人群
專家說:年輕人患結直腸癌主要受遺傳因素影響,環境因素次之。
這些早期癥狀一定注意
專家說:腸癌早期也有癥狀可尋,要留意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的改變。
1.排便次數減少或增多,大便變細,大便帶血,特別是那種暗紅色或鮮紅色的血液與大便相混合,或包裹于大便表面,便中帶有黏液,有排便不盡感或有與排便相關的腹痛等。
2.不明原因的消瘦或貧血。
體檢建議:50歲是個分水嶺
專家表示:
1.對于沒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建議從50歲開始每年進行1次大便潛血檢查+1次腸鏡檢查。
2.有高危因素的年輕人,應每隔3至5年做一次腸鏡檢查,有家族病史的年輕人,腸鏡檢查開始的年齡也要提前。
飲食建議:“加減法”并用
專家認為,預防腸癌,飲食要注重“加減法”并用。
1.減法:減少攝入高動物蛋白、高脂肪的食品,減少食用精糧,減少腌制、煙熏類食物,控制煙酒,控制體重。
2.加法: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多食用粗糧,多吃維生素D、鈣,有研究發現維生素D可以提高結直腸癌患者存活率。
運動建議:每周3次30分鐘以上運動
每周進行3次以上的運動,每次運動30分鐘以上,鍛煉有助于促進免疫系統健康、減少腸道炎癥,癌癥危險自然會大大下降。
責編/沫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