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光

1.機器人戰爭并不遙遠
美國知名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發布報告稱,未來戰爭將轉向一種全新的戰爭模式,無人和自主系統將扮演核心的角色。報告建議美國應從現在就開始做好準備,迎接并不遙遠的機器人戰爭時代。預計到2040年,美軍可能會有一半的成員是機器人。
美國近年來大力擴大無人機編隊,以實踐遠程戰爭的構想。2015年8月27日,美國海軍演示了50架無人機同時自主飛行的場景。美空軍披露,希望未來五年花費30億美元用于擴大其無人機編隊,以更好地對抗恐怖主義。此外,美軍方高度重視智能化士兵裝備的發展,正在研發智能化步槍、制導槍彈和智能作戰服等新型裝備。
2.無視時間和距離的武器
高超音速武器被稱為可以無視時間和距離限制的武器,它是指以高超音速飛行技術為基礎、飛行速度超過5倍音速的武器。其航程遠、速度快、結構簡單、性能卓越,能夠快速打擊遠程目標,被軍事專家稱為繼螺旋槳、噴氣推進器之后航空史上的第三次革命性成果。
美軍在高超音速技術方面仍是領先者,距離實戰化也更近。美軍秘密進行了一系列高超音速飛行器試驗,全方位開始了自己的X-51A“乘波者”高超音速飛行器、高超音速巡航導彈、HTV-2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和X-43A“高超X”計劃,還將開發高超音速飛機、空天飛機等各種高超音速飛行器。
俄羅斯研究的高超音速巡航導彈新燃料,可使速度達5倍音速。俄羅斯與印度成功聯合開發了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俄印還將聯合開發速度更快的布拉莫斯Ⅱ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并將于2017年開始測試。
俄美在無人潛艇和無人潛艇殺手方面展開“角力”,無人駕駛潛艇和“潛艇殺手”均不斷爆出“猛料”。2015年9月,《華盛頓時報》援引五角大樓工作人員的話稱,俄羅斯正在建造一種無人潛艇,可攜帶核武器,能對美國的港口和沿海城市構成威脅。與此同時,美國海軍也高度重視并在積極研制無人潛艇。
同時,只存在于虛擬世界的“機械戰士”,正在走向現實。就拿日本研發的“鐵臂阿童木”來說,不但有著包括10萬馬力核驅動力在內的七種奇特武器,還擁有超乎常人的“冷酷思維”,堪稱最先進的戰斗機器人。

3.隱身戰機發展強勁
軍事航空技術的發展仍然十分強勁,各國軍事科技工作者均致力于打造出新一代的隱身戰機。
隱形戰斗機是通過機身涂上一層高效吸收電波的物質,造成雷達無法追蹤的效果。正在研制的相關技術還有等離子體隱身技術,其原理是利用電磁波與等離子體互相作用的特性來實現的。飛機在氣動布局上也做出修改,使得飛機的平面反射面積盡量小,同時對發動機的紅外輻射也做簡化處理,從而達到隱身的效果。
如美國新一代轟炸機為高亞音速有人駕駛隱形飛機,它將采用飛翼布局和開放式體系架構,不進行空中加油時航程超過9300公里,計劃2025年左右服役。工程化研制階段的開始,意味著這是一架具有美空軍最高優先發展級、承載著美空軍很高期待的新型轟炸機。

4.網絡作戰技術獨辟蹊徑
作為新興作戰領域,網絡空間在未來高端戰爭中扮演關鍵角色。因此,以美國為代表的網絡強國,網絡攻防技術不斷向深度探測、增強彈性和武器化方向發展。
美軍增強了對網絡信息的深度探測能力。2015年4月,美國情報高級研究計劃局公開了Memex項目。該項目致力于開發下一代網絡搜索技術,捕捉暗網中成千上萬通常被商業搜索引擎忽略的隱藏網站,并最終繪制出“全景式”因特網地圖。美陸軍建立的網絡靶場已于2015年夏末投入使用,可節省從制定訓練計劃到實際操作所需的時間和成本,為陸軍人員提供真實的作戰環境。
5.精確制導技術仍備受推崇
采用精確制導技術制造的武器,正在向超遠程、隱形、智能化方向發展。
精確制導武器是一種能夠代替戰術核武器,對戰爭勝負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新型武器,它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或不使用核武器、卻打一場具有核戰爭威力的戰爭提供了新的手段。
美國在精確制導武器領域最重要的一個項目是“獵鷹”計劃,其目標是研制能從美國本土對目標進行洲際打擊(射程可達16000公里)的作戰系統,其主要組成部分是攜帶500公斤航空彈藥的高超音速飛行器。該系統作戰展開時間不超過2小時,預計2025年列裝。
6.一枚攔截導彈可摧毀多個太空目標
防空反導技術是指用以攔截在空中和空間飛行軌道上的戰略性彈道導彈或其組成部分的技術,主要包括反彈道導彈截擊導彈、反彈道導彈發射器和反彈道導彈雷達。目前美國和俄羅斯在這一領域展開激烈競爭。
作為美國?;卸螐椀缹椃烙暮诵难b備,“標準-3”導彈和“宙斯盾”彈道導彈防御系統一直受到高度重視。美日合作研發“標準-3”2A導彈進展順利,2018年有望開始部署。
2015年11月,美國導彈防御局和雷神公司完成“多目標殺傷器”概念的第一階段項目評估,該攔截器如果研制成功,將使美國具備攔截多彈頭洲際導彈的能力,至于攔截太空衛星更不在話下。按計劃,2030年前它就將裝備美軍,只需要發射一枚攔截導彈就可以摧毀多個太空目標。
面對美國和北約咄咄逼人的威脅,俄羅斯也在大力發展從S-300到S-400再到S-500一系列的防空反導系統。2015年12月,利用蘇-24被擊落事件,俄羅斯一舉向敘利亞赫梅明空軍基地部署了S-400防空導彈系統。
7.火箭成功自主回收
太空已經成為殺機四伏的戰場?!罢l能控制太空,誰就能控制地球?!泵绹偨y肯尼迪半個多世紀前的預言,恰如其分地描述了美國追求太空霸權的目的所在。太空資源、技術和能力均占優勢的美國,卻屢屢以“受到威脅”作為“被迫”發展太空戰力量的借口,其太空霸權思維一覽無余。
美國繼續研發太空戰“殺手锏”武器。美國是唯一具備反衛星實戰能力的國家,美軍還掌握了衛星信號干擾和欺騙、微衛星攻擊、激光癱毀等多種反衛星技術。2015年4月13日,美國軍方御用航天公司公布了新一代軍用運載火箭部分設計詳情,以替代“宇宙神-5”運載火箭。
2015年12月,美國企業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升級版“獵鷹9號”運載火箭搭載11顆通信衛星,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更具意義的是在發射10分鐘后一級火箭成功著陸地面平臺,首次實現安全回收?;鸺晒ψ灾骰厥眨瑢楹娇仗剿髟O立新的標準,具有劃時代意義。
8.新概念武器層出不窮
高新技術也為發展全新的非核武器開辟了廣闊的前景。新概念武器包括定向能武器、動能武器等。
定向能技術領域包括激光武器系統和高功率電磁系統兩類,可能在短時間內取得突破。美空軍正在分階段推動激光武器實戰化;美陸軍計劃2017年實現100千瓦級的光纖激光器系統集成,2020年前研制出功率達幾十千瓦的光纖激光器。
動能武器是未來戰場上的急速殺手,迅速成為國外目前重點研究發展的武器系統。經過40余年的研究,美國目前已先后研制出了多種類型的動能武器系統,其中最為成熟的是動能攔截彈。2015年,美國海軍加緊研制一種被稱為“星球大戰”武器的新型動能武器系統,用來代替現有的艦炮系統。美國海軍計劃于2016年在海軍試驗艦上安裝新的動能軌道炮武器系統,未來預計動能武器的攻擊速度可以達到5至7倍音速,射程可以超過100公里,不僅可以用于艦對艦海戰,更可以用于空天防御系統。

9.3D打印戰斗機“出爐”
3D打印技術可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在未來信息化戰場上,裝備技術保障人員可隨時利用攜帶的3D打印機,直接把所需的部件一個一個地打印出來,裝配起來就可以讓武器裝備重新投入戰場。
未來不僅小型槍支、簡單物資可實現打印,軍艦、飛機、坦克等大型、復雜的武器裝備,甚至食物、軍事基地等都可用3D打印機直接或間接“制造”出來。造價高昂的戰斗機、艦載機等也都能“打印出爐”了。
美國Sciaky公司宣布,他們已經成功掌握了使用電子束進行鈦合金3D打印的制造技術。這項技術將被用于生產美國第五代隱形戰斗機F-35的多個零件。
10.仿生物技術打造超級士兵
仿生物技術將顛覆作戰模式,引發新一輪軍事變革。
比如利用神經科學、分子生物學等技術激發士兵體力、耐力與智力潛力,打造超級士兵。借助腦機接口技術提高士兵認知能力,士兵可在3秒內識別出100個威脅目標。開展快速適應惡劣環境、快速緩解肌肉疲勞、7天7夜不眠等研究,提高士兵對極端環境、超重負荷、嚴重脫水甚至戰場受傷等情況的適應能力,保證士兵在惡劣環境下能長時間處于巔峰作戰狀態。
又如開發仿生裝備,提高作戰性能?!按蠊贰睓C器人、動力外骨骼、勇士織衣、壁虎皮攀爬工具、動力游泳裝置等仿生裝備,可大幅提高士兵負重、奔跑、攀爬、水下作戰等能力。
美軍已于2014年開發出第二代類腦芯片,模仿人腦的結構和信息處理方式,以極低的功耗對信息進行處理,具備感知、識別、學習等多種能力,數據處理和圖像識別能力達到傳統計算機的數百倍。(編輯/夏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