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琳(遼寧省本溪市機電工程學校牛心臺校區)
SWOT分析法在中職德育職業生涯規劃中的實踐與應用
周 琳
(遼寧省本溪市機電工程學校牛心臺校區)
將企業管理中的SWOT分析法應用于中職德育中,通過學習和理解SWOT分析法,有助于學生合理地認識自身特點,正確地評估自身情況并確立學習目標,客觀分析所處環境的機會與威脅,同時還可以根據現實情況制定可行的職業生涯規劃,大大提高中職學生職業發展的競爭力。根據實踐案例來闡述SWOT分析法的應用方法。
分析法;中職德育;職業生涯規劃
在從事中職德育工作以來,中職生在擇業時會出現多種問題,例如,在就業方面將從被動轉變成主動;政治意識變化明顯,愿意將人生理想與職業生活聯系起來;愿意先從個人特點出發,與職業匹配關聯較少;多元化的成就價值取向較為旺盛,不切合實際;經濟意識較濃厚,求財意識過強等特點。
中職生擇業觀念的形成是與市場經濟的發展相適應的,但是,現階段中職學生在職業規劃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不能較好地均衡個體和集體之間的價值關系;不能較好地看待求財與社會總體效果的關聯;不能合理地將個人特征與社會需要的情況相關聯;不能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來自我調整,容易出現從眾心理和短期不符實際的行為等。中職生在擇業時存在一定誤區,他們不能多維度、全方位地分析自己和社會的需要,因此形成一定的矛盾。
本人根據多年的德育教學經驗利用SWOT分析法,讓學生全面地分析自己和社會的需要。
SWOT分析法(態勢分析法)是由韋里克教授于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來的,是一種能夠較客觀而準確地分析和研究一個單位現實情況的方法。SWOT所代表的含義是Strengths(優勢)、Weaknesses(劣勢)、Opportunities(機會)、Threats(威脅)。
將企業的外部機會、威脅,以及自身的優劣勢等各方面因素相結合,進一步進行分析和概括,簡稱為SWOT分析法。而機會和威脅分析將注意力放在外部環境變化對企業可能的影響面之上,其中,優劣勢的分析主要著眼于企業自身的實力及其與競爭對手的比較。
中職學生即將步入社會,對未來的職業充滿了向往和憧憬,從一個懵懂少年發展成一位社會的職業者,他們難免會不斷地規劃和完善自己的夢想。遵守規律才能擁有一個切合實際而又美好的職業,利用SWOT分析法進行預備的相關工作,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每一個細節問題。
1.SWOT分析法
(1)自我方面的評價與分析
首先圍繞自身情況來做自我方面的評價,全面了解并認識自己并剖析自己,結合SWOT分析法,進一步評價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結合實際放平心態,了解自己想要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應該做什么,適合做什么等問題,做到不偏離自己的實際情況,不好高騖遠,不做虛無縹緲的夢想,腳踏實地地結合自身情況進行評價和分析。
(2)環境方面的評價與分析
在學生制訂中職德育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除了考慮自身的問題外,還要了解環境的評價與分析、評估環境因素等對職業生涯的影響,環境條件及其他因素對自身職業生涯規劃的限制。
通過對專業的了解、行業地位的掌握、社會形勢的需要、發展趨勢的展望等環境因素做進一步的評估,判斷目標是否符合自身的要求。
2.確定職業生涯規劃
(1)目標的確立
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點是確立目標。確立的目標有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和人生長久目標。它們緊密相連,環環相扣,前一個目標奠定了后一個目標,也是后一個目標的基礎,最終實現人生的長久目標。
(2)職業的定位
職業的定位指職業的發展目標和自己的優秀才能、最優特點、性格特征、職業興趣愛好、有利的環境等信息相結合。以這些作為依據進行SWOT分析,在職業定位過程中,要結合實際并考慮職業與興趣特長的匹配關聯,并注意以下幾點:考慮個人和集體的關系;合理地進行比較,將職業與個人自身條件相匹配;避免盲目的追崇,要切合實際腳踏實地地選擇職業;因情況而變化,及時調整個人要求。
(3)反饋與整理
在職業生涯規劃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結合實際方案的實踐經驗來處理在求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找出解決的方案。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更快地融入社會,讓職業生涯規劃具有合理的科學性和適應性。例如,在學生參加德育實踐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前期所應對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合理調整,通過學生的信息反饋使他們能夠客觀地調整職業生涯規劃,合理地平衡社會環境和自身情況,不斷地修正自己。
現階段中職畢業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重視程度正在逐漸加深,甚至其重視程度要遠遠高于社會的需求,因此,個人的職業前景要結合時代的變化,及時根據環境的發展而變化,與時俱進地接受新觀念和新理念,不斷地將自己的觀點和現實接軌。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做好學生自身的SWOT分析、環境分析、職業目標定位等,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建立符合現實社會的職業目標和職業生涯規劃目標。提高學生自身的社會綜合能力以適應今后的職業發展競爭力的需要,從而提高中職學生的德育工作。
孔夏萌.高校職業生涯教育課程研究[D].西南大學,2013.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