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文
(山西省沁源縣景鳳鄉中心學校 山西長治 046500)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幾個不等式的解析與思考
王彥文
(山西省沁源縣景鳳鄉中心學校 山西長治 046500)
隨著新課程的深入實施,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看到不少可喜的現象,多數教師的教學理念發生了根本變化:課堂教學由重“教”向重“學”轉變,學生有了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和權利。新課程理念與課堂實踐實現了逐步融合,由此引發了新課理念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嶄新視界。與此同時,融合過程中所暴露出來的一些形式化弊端,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隨之出現,也引起了筆者深刻的反思。
創設情境 生活數學味 算法多樣化
“數學課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確實,創設有效的數學情境,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于是,在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中,華麗的包裝加上精彩的語言,再借助媒體的輔助,“情境”成了裝扮課堂的亮點。細細品味有些情境,總讓人產生異樣的感覺。
數學課上的情境創設應該為學生學習數學服務,應該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關注情境,應該為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提供支撐,為數學思維的發展提供土壤。創設情境的目的,主要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設的情境不僅要具有激趣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所創設的情境中應蘊含學生將要學習探究的數學信息、數學內容,同時情境的創設應結合學生實際、教學實際、學生生活環境的實際,也就是要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從“激趣”、“蘊含將探究的數學信息”和“聯系生活”三方面來綜合考慮,創設具有真正價值的數學情境。
“數學課程的內容一定要充分考慮數學發展進程中的人類活動軌跡,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不斷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教科書上數學的聯系,使生活和數學融為一體”;“要充分提供有趣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提供的素材要密切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因此“數學知識生活化、生活世界數學化”這一理念越來越受到老師的重視,但在現實教學中,由于部分老師對素材的選擇和使用不當,致使一些數學課為“生活”而“生活”,從而失去了“數學味”。
“生活化”應與“數學化”結合起來,而且,生活化情境也應是有選擇的,應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和富有挑戰性的,應有濃濃的數學味,應避免虛幻和幼稚化傾向。無論課堂教學如何改革,數學課要上出“數學味”這是永恒的追求。
學習方式的變革是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 “合作學習”由于其在豐富課堂交往方式、擴展信息交流維度、培養溝通協作素養等方面的突出優勢,受到了新課程教學方式的眷注與青睞。我們在數學課堂上看到幾乎都有小組學習形式,這似乎成為了一種時尚,尤其反映在公開觀摩課教學中。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中指出:新課程理念下的合作學習需具備四個基本要素,即積極互賴、個體責任、有效溝通、評估反思。筆者認為,為最大限度地發揮合作學習的本質優勢,教學設計應著重關注以下四條策略:(一)精選合作內容。這些內容可以是內涵空間寬泛的、需要學生在思路交流中逐步感悟的;可以是容易產生歧義的、需要學生在爭論思辯中逐步澄清的;可以是具有較大難度的、需要學生在討論商議中逐步掌握的。(二)明確合作分工。應該使每個學生在合作的始終均有清晰的任務,而且個體任務的完成優劣會直接影響到小組合作的質量高低。(三)細化合作組織。(四)重視合作指導。“合作學習”需要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更應重視教師的有效主導。教師的適度指導、巧妙點化、向導引領,是推動主體合作深層進發的可靠保證。
“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和“加強估算,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算法多樣化是指群體的算法多樣化,而不是個體要掌握多種算法。但許多教師在具體實施新課程時,誤把算法多樣化等同于一題多解,要求個體掌握的計算方法越多越好。
對于《課程標準》中“提倡算法多樣化”如何理解?筆者以為算法多樣化絕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從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層次的目的是從逐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自我價值觀念角度提出的。算法多樣化應是一種態度,是一個過程,算法多樣化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不能片面追求形式化。“多樣化后干什么?”“多樣化后是優化”。數學是講優化的。
為此,數學教學中的算法多樣化應區別于趣味數學的游戲,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與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點,領悟不同方法的優劣,作出合理性的判斷與價值評判。教師應當組織學生學會從多種算法中分析、辨別出最佳或較佳的方法,當然不應是教師主觀指定的算法。最佳或較佳方法的標準,一是簡捷方便;二是具有一般性,也就是在同類問題中均可使用,這兩條標準必須同時具備。此外,當計算的數據比較特殊,能夠采用簡便算法時,就靈活地選擇簡便方法。讓學生從小就知道一切事物均有特殊與一般的情況,需要具體分析。讓學生從小就學會“多中選優,擇優而用”。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這里,強調了數學教學是一種活動,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活動。很多老師把這句話片面理解為“數學教學是活動的教學”。在課堂教學調研中,我們發現,一些課只是追求表面上的熱熱鬧鬧,設計了很多學生活動,課堂上學生看似很忙碌,仔細分析,學生的活動流于形式的多,真正有效的少。
整堂課上學生動手、動口多,動腦少,有些活動甚至連教師自己都不知道為什么要讓學生這么做。教師把面向全體學生的練習改成數學游戲,讓幾個學生到前面表演,其他學生在下面喊加油,一節課寶貴的時間就在加油聲中白白地浪費掉了。反思這樣的課,我們發現,教師對新理念理解膚淺,教學目標不明確,活動不能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形式雖然多樣,但實效性差,目標落實不到位。
在新課改不斷邁向深入的過程中,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了一個戰略性問題,這就要求每一位數學教師應解讀理念的實質、借助自身的反思、通過實踐的歷練,真正走出新課程教學的種種誤區,走出數學課堂教學的誤區;只要能處理好學習中創新與繼承的關系,在實踐中思考,并且思考著實踐,拋開形式主義的束縛和功利主義的誘惑,潛心鉆研,勇于探索,才能創造出“真實、開放、生成”的綠色新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