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榮(重慶市梁平縣石安鎮中心小學重慶梁平405231)
?
淺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
高宗榮
(重慶市梁平縣石安鎮中心小學重慶梁平405231)
摘要:美育是培養學生認識美、欣賞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教育。美育教育可以打破小學數學教育單調、乏味的教學模式。數學中蘊含著豐富的美育內容,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既能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獲取知識,又能讓學生感知數學美,發展他們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數學教學滲透美育
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新課程改革倡導美育教育。美育教育不僅能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氣質,高雅的情趣,而且能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結構,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從而全面發展學生個性,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教學,同時也要對學生進行美育的教育。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教學呢?
1.加強美育,促進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數學
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美育,不僅不會妨礙數學教學,相反能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促使數學教學的順利進行。數學教學中美的形式,絕不僅限于算術美、圖形美等,在多數情況下,更應該強調教師的教學藝術,要求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形象的講解,巧妙的啟發,優美的板書,去創設一個美好的教學情景。只有在這種美的教學情景中,才能使學生的識記能力、思維能力、欣賞能力和感情的陶冶同時活躍起來,否則就會使學生感到煩躁。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在數學中實施美育對于讓孩子們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是多么的重要。
2.加強美育,充分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和習慣等等。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我們越來越認識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問題,決不能單純依靠智力因素,還應該把眼光放到具有極大潛能的非智力因素上。而審美教育,則為我們充分開發非智力因素開辟了廣闊的途徑。
3.加強美育,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
創造美是審美教育的最終目的。美的事物能喚起兒童的愉悅,反過來,又能激發兒童去創造。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實施美育來促進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創造性思維具有非同再現性思維的新穎而獨特的本文由論文聯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特點。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破舊立新,別出心裁。它是反映學生智力水平的重要指標。
1.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對數學美的欣賞教育,可以變抽象的高深的數學知識以形象化、具體化展現在學生面前,賦數學予靈活性,使枯燥的知識“活”起來,自然地也使學生從心理上愿意接近它,接受它,到最終熱愛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探求數學知識的愿望,產生發現數學真理的靈感。
2.增強學生的聯想、記憶,促進知識理解
美好的事物往往給人留下的記憶是深刻而久遠的。不難看出,對學生進行數學美的教育,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定理、公式、結論的記憶無疑是有幫助的。
3.啟迪解題思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美是真理的光輝,數學之美曾使無數科學家傾倒,又使許多科學家在尋求數學美中得到了思維的結晶。我們通過培養學生欣賞美、追求美,從而使學生接受美感智慧的啟發,打開解題思維之門,得到簡捷解題途徑及優美方案的設計。
1.增強教師的審美意識
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活動,要靠教師的精心安排,因此實施美育教育的關鍵在于教師的審美意識。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數學語言作為信息載體,是在豐富、生動的審美教學情境中溝通知識結構和認知結構的媒介,它滲透于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應研究和推敲使用規范的數學語言,力求嚴謹周密組織教學。規范的語言如“小數位數”、“等底等高”、“依次不斷”等。同時對一節數學課的引述提問、小結都應力求簡潔明了,對語速應把握節奏,讓學生在直接接受知識信息的同時欣賞到教師教學的語言美。
其次,精心制作直觀教具,利用電教媒體以及電化投影等,使學生在直接形象的感知中感受到色彩美;利用計算法則和公式的推導過程的有條不紊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美;通過合理設計教學結構,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組織有層次的練習,讓學生體會到教學過程的和諧美。另外,從富于啟發性的板書中,學生又可感受到板書的布局美。
2.前充分挖掘教材的美育因素
數學教材中的美無處不在,特別是在實施新課程改革之后,各地對小學數學教材都進行了重新修訂。目前的小學數學教材博古通今,形式新穎,更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美是數學教材中固有的,數學教師應善于用美的眼光審視教學內容,去挖掘、整理、顯示出教材中的數學美,并根據學生的審美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處處創設美的氛圍,寓美學教育于知識教育之中。事實證明,凡對自然美與藝術美有追求的學生,一旦剖析了數學中的美,往往令他們在對數學美的贊嘆中,提高學習數學的熱情,逐漸領悟到數學如同詩一般的簡潔、對稱、和諧和奇異之美。
3.在情境教學中體現美感
在小學各科的教學中,都需要情感教學,低年級數學教學尤其需要情境教學。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很幼稚,適宜在“說”中學數學。教師應創設種種情境與機會。例如第一冊教學《統計》一課中,利用多媒體創設“大象伯伯過生日”的情境,讓學生數一數大象伯伯家來客人的情況,從而得出來了哪些動物,哪家動物來的多,哪家動物來的少,滲透出統計知識。這樣選擇和設計與當今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聯系的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處理,將畫面、聲音等融為一體,把抽象的內容轉化形象的直觀的內容,把學生帶入新奇的境界中,讓學生由“奇”而生“趣”,由“趣”而生“感”,心生疑惑,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既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同時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美。
4.通過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方式,深化審美體驗
在課堂教學中應多多創造參與條件,鼓勵人人參與。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擺一擺、拼一拼、剪一剪、平移、旋轉、對實物模型看、摸、數、量等等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提高了動手能力,培養了個性。小組合作學習,是近年來大加提倡的新型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能促進多向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這種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學生間的合作探討,共同探究知識、發現知識、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增進了學生之間審美情感的交流,深化了審美體驗。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養成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良好習慣,并在美好的氣氛中體會美的樂趣,享受美的快樂,在美的陶冶中生動、主動的發展,達到理性感知和情感活躍的和諧一致。數學的美育功能正是這樣“潤物細無聲”去塑造一代美的人,創造了個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