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霞(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廣東珠海 519090)
?
探究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及發展特點
李丹霞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廣東珠海519090)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學府的不斷擴招,我國大學生就業人數在逐年增長,而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則成為教育的首要目標,各大高校與用人企業針對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采取相應措施。文章主要闡述了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組成,并探討了其發展特點,進而提出解決建議,以此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發展特點
大學生是社會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因而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有助于社會的整體進步,但就現狀而言,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組成相對較差,進而無法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造成人才資源不能有效發揮其功能作用。本文簡要探討了我國大學生就業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發展意見,促使大學畢業生都能順利進入工作崗位。[1]
就業能力對于大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素質,是一個人能力的體現,它可以幫助大學畢業生順利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早在很久以前,西方發達國家就開始致力于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研究。經過長期發展得出的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就業能力可以包含多項內容,其中主要是5個類別,還有16項技能,進而促使高校培養人才策略的形成。他們以社會實際需求為基本目標,提高學生就業能力。這其中的5個類別涵蓋以下內容,比如基本技能、專業技能、適應能力,還有發展與交往能力,這是大學生進入工作崗位之前必須具備的素質。[2]
我國對于此類研究還處于發展階段,基本上停留在自我測評狀態,一些教育學者針對如何提高學生就業能力,進而通過抽樣的方式在各大高校展開調研,初步形成就業結構框架。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而言,他們的就業能力存在很大區別,例如:有位學者經過調查研究發現這樣一個規律,對于相同專業的學生而言,女生就業能力較差,并在某種程度上明顯低于男生;大二學生就業能力比剛入校的學生能力要高。如表1所示,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組成。[3]

表1大學生能力結構組成
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是其步入工作崗位的重要基石,就目前而言,我國各大高校對于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并不熱衷,這也是現如今高校教學發展特點之一。部分高校只是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并不看重學生其它方面的能力,如專業技能較差的學生,學校只是看到他學習的一面,并沒有看到這位同學的交際能力,這種對學生能力缺乏認知的現象也是高校人才培養的缺陷。[4]
1.政府加大宏觀調控
政府作為教育活動最有力的支持者,他們應該積極發揮自身的職能作用,搭建就業平臺,積極促進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做好宏觀調控,發揮市場導向作用,并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將兩者有機結合。確定就業能力開發,同時以市場就業為導向,促進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的順利開展,發揮市場資源調控機能,讓高校可以自主選擇學科設置,做到學有所用,同時健全職能培訓,進而對畢業生展開職前培訓,讓其掌握相關知識技能,并在此基礎上提高就業能力。除此之外,針對大學生就業而言,建立相關服務體系,并以財政激勵的方式實施,促使教育培訓中介服務能夠真正發揮自身的功能,比如服務、咨詢、協調以及評價作用,為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促使他們就業能力的提升。
3.高校完善人才培養戰略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因而其在人才培養中發揮著主要作用。而大學生畢業之后必須步入社會,因此高校在制定人才培養計劃時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主動適應市場,重點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并以這樣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改革。以市場需求作為培養目標,加強調研,開展教學改革,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逐漸滲透就業能力,并且針對就業能力科學設置教學科目,優化知識結構。例如:針對實踐性極強的學科,高校應該多開設相關的實踐訓練,以此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除此之外,高校還應注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進而打破專業壁壘,促使人文與自然學科的相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注重“第一課堂”教學的同時,加強“第二課堂”教學,并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實現兩者結合,充分發揮以下團體的作用,如學生會、學生社團,同時落實好專業實習、社會實踐的功能作用,促進學生整體能力的提升。[5]
3.企業與高校之間加強聯系
企業是檢驗學生能力的最佳場所,因而其在提高學生就業能力方面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針對高校人才培養的缺陷與漏洞,企業應該及時與其進行溝通交流,促進高校人才培養結構的合理化。例如:某高校與當地一家企業簽訂長久的就業協議,高校為其輸入專業人才,而企業針對高校人才培養的盲點給予參考建議,讓高校教學模式以市場發展為導向,不斷完善人才培養策略。經過幾年的合作發展,該校輸入企業的專業人才已經與企業發展融為一體,并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企業的發展,而高效人才培養模式也日趨完善,有效地提高了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企業在人才培養中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企業與高校應該強強聯合,共同擬定人才培養計劃。根據專業的行業發展趨勢,同時依據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提出專業改善意見,調整人才培養策略;與此同時,企業可以委派經驗豐富的員工深入高校,向學生傳授職場所需技能,促使學生社交能力的提升,并且使學生能夠具備團隊意識。
綜上所述,大學生作為國家發展的棟梁之才已經引起高度重視,如何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是實現其學有所用的重要保障。文章對于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研究現狀展開深入論述,并就其未來發展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進一步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
參考文獻:
[1]賈利軍,管靜娟.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3 (Z1).
[2]胡永青.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與社會需求的差異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02).
[3]李存嶺,李光紅,孔曉曉.大學生就業力結構模型的重構與啟示[J].教育與經濟,2014(06).
[4]楊曉南,鄭微.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實證研究[J].科學決策,2012(05).
[5]李恩平,牛沖槐,董國輝.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結構維度探討與對策建議[J].生產力研究,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