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雪英(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莫旗第二民族幼兒園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162850)
?
淺析幼兒語言教育與生活的融合
敖雪英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莫旗第二民族幼兒園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162850)
摘要: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的的重要時期,他所形成的傾聽習慣、語言交流的樂趣、運用語言的能力,為幼兒終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教育向生活回歸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趨勢,只有貼近幼兒生活的教育,才能使幼兒的學習變成有意義的學習。
關鍵詞:幼兒語言生活融合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體現了幼兒園教育與幼兒生活廣泛密切的聯系,十分強調在幼兒的生活中進行學習和教育。由于傳統的語言教育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注重知識的灌輸,注重背誦一首兒歌,講述一個故事,強調語言活動明確具體的目標是否復制到幼兒身上,而忽視幼兒的語言行為能力的培養。把幼兒的語言教育與幼兒日常生活隔離開,沒有把幼兒的語言發展與他的生活、與他的經驗真正聯系起來。通過我多年的幼兒教育的親身經歷,以及過往的理論研究和教改經驗,下面我就這一問題談幾點看法,希望能與幼教同仁們共同交流。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條》中指出:“我認為學校必須呈現現在的生活,即對于兒童來說是真實而生氣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鄰里間、在運動場上經歷的生活那樣。”因此,將幼兒語言教育融人生活之中,使之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具有以下特點:
1.自然性
幼兒生活在幼兒園,從中獲得他感到高興和有意義的生活經驗,自然而然地與同伴、成人進行語言交流,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因而不是灌輸式、強迫式的語言訓練,因此更為高效。
2.開放性
我們要為幼兒創設開放性的語言交流環境,把幼兒在園的全部生活都看作是語言教育的活材料,把全園幼兒同伴群體、教師群體作為語言交流的對象,使幼兒在開放的環境中,語言獲得有益發展。
3.情境性
幼兒的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幼兒語言的運用也是在實際的語言交流中實現的。因此在幼兒日常生活中,幼兒會遇到真實而豐富的語言情境,幼兒在不同的情境里學習運用相應的語言交流方式來與人交往,養成專注傾聽、禮貌交談的好習慣。
杜威曾說:“當我們說教育就是發展時……我們最后的結構是,生活就是發展;不斷發展,不斷生長,就是生活。”幼兒語言教育只有扎根于幼兒生活經驗,才能產生無窮的魅力,幼兒語言教育才真正有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有利于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
《綱要》強調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因此可以這樣認為,發展語言的關鍵不在于每周兩節專門的語言課上讓幼兒強記大量詞匯,而是要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操練。幼兒的日常生活為語言的運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時間,使幼兒的語言運用更具靈活性,有利于幼兒更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如角色游戲時幼兒協商分配角色,穿脫衣服時請別人幫忙,孩子之間發生糾紛時商量解決的辦法等。
2.有利于激發幼兒語言交流的興趣
貼近幼兒生活的課程內容,才可能是幼兒感興趣的,幼兒才能大膽地交流,有話可說。當今風靡世界的意大利瑞吉歐方案教學,其課程的生成就是源于兒童,來源于兒童的生活、興趣、談話和爭論。因此,當教師與孩子共同制定活動計劃,執行活動計劃的過程中,孩子們紛紛具有強烈的表達與交流的欲望,連語言課上見到的“小啞巴”也躍躍欲試了。
3.有利于加強對文學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兒童文學作品不僅語言豐富,而且賦予美好的情感。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所了解的文學作品給與一定的情境,那么幼兒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將形成一個升華的循環圖。通過設計一些與生活相關的活動,引導幼兒去體驗、去想象,從而認識到生活是快樂美好的,孩子們也加深了對原作品的理解。
4.有利于幼兒傾聽習慣的養成
傾聽是幼兒感知和理解語言的行為表現,就幼兒語言學習發展而言,傾聽是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只有懂得傾聽、樂于傾聽,并且善于傾聽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語言的內容、語言的形式和語言運用的方式,掌握與人進行交流的技巧。
幼兒園課程內容的淺顯性、生活性,決定了課程的實施應與幼兒的生活相聯系,與幼兒生活融為一體。《綱要》十分強調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資源,因此把幼兒語言教育放在幼兒生活這個大背景中,遵循“幼兒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通過多種途徑來發展幼兒語言。
1.增強“生活就是教育”的意識
杜威說:“教育應當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準備。”對幼兒的語言教育并不是強制幼兒靜坐聽講和閉門讀書,它是生活、生長和經驗的再創造。生活和經驗是語言的靈魂,離開生活和經驗,語言教育顯得蒼白、沒有生氣。因此,作為教師不僅要通過語言活動來發展幼兒語言的觀念,而且要通過一日生活的各種活動來進行語言教育。
2.創設支持性語言教育環境
幼兒的語言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在與周圍的人的交往中發展起來的,教師的責任和義務在于促進幼兒的學習傾向,提高他們的學習感受能力,這將幫助幼兒形成終身積極參與學習的進取心。
創設支持性的語言教育環境,首先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其次為幼兒提供交談的材料,拓寬談話的渠道,幼兒園的墻飾內容豐富,可以增加幼兒的交流材料,在自然角、圖書角等,同伴之間可隨時進行交流。
3.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
《綱要》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教師是幼兒學習的促進者、支持者、幫助者,是生活中的“我與你”的關系,應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完整的人格面對幼兒,真誠地與幼兒交往,接納他、肯定他。
4.加強各領域教育的滲透
《綱要》明確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因而要求“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
5.豐富孩子的幼兒園生活
生活是幼兒語言的源泉。因此,我們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來引發幼兒談論的話題,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實踐證明,把幼兒語言教育融入幼兒生活中,避免了時間的隱性浪費,保證了幼兒的積極參與,提高了幼兒的學習效率,使幼兒的語言能力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