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娟(上海市浦東新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上海浦東 200135)
?
校外青少年公益性群文活動模式探究
曹麗娟
(上海市浦東新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上海浦東200135)
摘要:校外教育在"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中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確保廣大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動中快樂、健康成長?本文以校外青少年公益性群文活動為載體,站在培育合格社會人,剖析典型青少年公益性群文活動模式案例,闡述了學生是青少年公益性群文教育活動設計、組織、實施、反思過程中的主體。對校外青少年公益性群文活動模式的探究,論述了讓學生喜歡,培養興趣,激勵創新,源于校外青少年公益性群文活動的育人目標。
關鍵詞:校外青少年公益性群文活動模式探究
在當前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在教育轉型發展“為青少年的終身發展奠基”的今天,廣大少年兒童的精神文化需求朝著全方位、多層次、深領域發展,作為校外教育人,應積極開展形式各樣、內容豐富的公益性群文教育活動,更好地服務于廣大青少年兒童,增強校外教育的公益屬性與核心價值,實現校外教育的育人目標。隨著素質教育和公共文化對于培養人才要求的不斷深化,文化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文化教育觀念和管理模式的逐步更新,廣大青少年成長的環境日益復雜,對校外公益性群文活動模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公益性群文品牌活動,探索讓學生喜歡,培養興趣,激勵創新的校外青少年公益性群文活動模式尤為重要,成為大家共同亟待破解的難題,更是專職從事青少年校外群文教育活動的教師值得探究的一項新的課題。
斯卡特金在《現代教學論》中談到:人的發展是在活動的相互關系的過程中進行的。所謂校外公益性群眾文化活動是指為了實現某一個教育目的,由校外教育教師設計,將一定數量的青少年學生臨時組織起來,通過某一種活動形式,對青少年學生實施教育,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發展所開展的非營利性的各項教育活動。群眾文化活動有利于滿足廣大青少年學生的各種興趣愛好、愿望和要求,滿足他們個性發展的需求,使他們在多種多樣、富有理想性的集會活動中,在傳播傳統文化、現代文化和傳遞最新科學知識的活動中,在培養技能技巧和陶冶情操、鍛煉意志的各種有趣的游戲、游藝活動中,開闊眼界、激發興趣、孕育理想,受到良好的教育。由此可見,廣泛開發公益性群眾文化活動是促進校外教育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
為了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必須組織他們從事各種形式的活動。校外教育開展的公益活動,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的報告《學習———內在的財富》提出了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豐富多彩、形式各樣的活動能更好地促進少年兒童的成長,為他們的發展帶來無限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廣大少年兒童在各類公益活動中學習知識和技能,懂得做人的道理,擺脫了以考試成績為唯一衡量的標準,形成了獨特的個性品質。參加各類活動實際上是參與社會,個體社會化的過程,能鍛煉少年兒童各方面的能力,真正實現了人的全面發展。
(一)“優質+本土型”的公益實踐模式
優質,就是質量優良;本土,指扎根本土、植根于現實生活的變化和發展的特色文化。優質+本土的公益活動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接受和喜歡。活動堅持公益性原則,優質+本土的公益活動模式,打造讓學生喜歡的品牌活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指出,各地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要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切實把公益性原則落到實處。筆者認為,在開展各項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中,要按照少而精的原則進行優化,爭取財政支持保證活動經費。為了保證持續發展,可以積極爭取社會力量支持充實活動經費,面向全區城鄉未成年人開展公益活動。在活動的定位上,要突出活動的校外教育活動的公益性,打造讓學生喜歡的品牌活動。
活動案例一:“旋轉小舞臺”系列活動
1.活動概述:
“旋轉小舞臺”系列活動是浦東新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成立以來的本土化的品牌活動,地點常年設在中心一樓大廳小舞臺。自從2001年建宮以來,已有15個年頭,隨著時間的推移,該活動煥發出勃勃生機和活力。讓孩子喜歡,培養孩子興趣是該活動的出發點。
該活動重點是注入“優質+本土”,依托活動中心開展的多元學生社團活動,各多元學生社團活動符合了人類不同智能。舞蹈、體育等屬于肢體智能;器樂、聲樂等屬于音樂智能;文學、朗誦、主持是語言智能;繪畫、書法、工藝屬于空間智能;科技活動有些屬于空間智能,有些是屬于數理邏輯智能……學生社團的多元化建設在形式上是多種學科活動的開展,在內容上更是多元思想的融合與交流?!靶D小舞臺”系列活動依托中心如火如荼的興趣社團,選拔出優秀節目、優秀的小演員,鼓勵他們分門別類登臺表演,形成朗誦、舞蹈等各個活動專場,做到讓每個參與的孩子都很喜歡,培養了孩子的興趣。小舞臺位處中心正對大門處,每一位進出中心的人都必須經過此地,可說使是中心的“face”。因此,要求高,精而廣的同時,注入“優質”內容、優化“本土”服務展演質量,讓學生喜歡是我們作為策劃、組織者首要考慮的問題。曾在世博會期間策劃組織“旋轉小舞臺”主題系列活動“歌世博”、“頌世博”、“舞世博”等四個系列專場活動既拓展社會效益,又滿足了廣大青少年展示自我才華的需求,做到了讓參與的每個孩子都很喜歡,培養了興趣。
2.活動剖析
1)“旋轉小舞臺”系列活動的成功在于整個活動的策劃組織和實施均以“讓學生喜歡”為出發點,為以最快速度讓廣大家長、中小學學生了解活動,實現開好頭、起好步的目標,根據策劃方案,加強宣傳發動,充分利用彩頁、易拉寶、中心網站等深入中心、學校宣傳等形式,向廣大家長特別是青少年宣傳,營造、創設有利條件,廣泛吸引青少年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此基礎上,進行“優質+本土”的公益陣地活動模式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2)“旋轉小舞臺”的發展歷程,在浦東新區青少年活動中心的“母體”中誕生,“懷抱”中成長,“呵護”中發展。今后,一定能在服務全區青少年和周邊少年兒童的事業中,奉獻給孩子們“有價值的精神財富”。
3)作為普通校外教育工作者,精心打造“旋轉小舞臺”品牌活動,培養學生興趣,使其成為浦東新區青少年活動中心群文教育公益活動的一道風景線、孩子們心目中的精神花園,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為此,我們將不懈探索和努力。
3、基本結論
“優質+本土”的模式,讓學生喜歡,培養興趣,源于校外青少年群眾性公益教育活動的育人目標。
(二)“體驗型”的公益實踐模式
體驗,即親身經歷,在實踐中認識事物。體驗到的東西使得我們感到真實,現實,并在大腦記憶中留下深刻印象。體驗型的公益活動模式,讓學生喜歡,記憶深刻,成為衡量藝術特色學校和非藝術特色學校學生快樂成長的指標之一。
活動案例二:“陽光下成長”——浦東新區學生藝術節活動
1.活動概述
“學生藝術節活動”是當今青少年接受社會多元文化藝術、作為人類審美理想的一種生動展現,她以獨特的認識功能,教育功能與審美功能,影響著學生的個性養成,智能開發及情操陶冶,旨在立足于現代化建設對人才的實際需要,要求一專多能,努力培養實用型、創新型及復合型人才。公益型的藝術節系列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藝術自然美和社會美的再現和表現,同時,藝術演繹、藝術展示、藝術欣賞、藝術評論等是當今時代青少年學生的共同愛好,也是他們展示萌萌童真和活力青春的主要途徑,通過積極參與,在親身體驗藝術活動和參與藝術競賽活動程中,讓學生真正喜歡,鍛造了能力。
浦東新區學生藝術節自2004年以來,已走過了12個春秋。以“2015年學生藝術節活動”為例,學生藝術節以陽光自然,積極向上,健康活潑的內容為主題,由“藝術節開幕式”、“2015原創校園歌曲大賽”、“書畫攝影作品展評”、“優秀兒童劇觀摩”、“高雅藝術進校園”、“優秀少年兒童歌曲詞曲創作評選”、“藝術教育論文征集評選活動”、“優秀文藝節目展演”、“藝術特色學校(項目)評選”等9個主要板塊組成,其中,全國第五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上海市活動暨浦東新區選送優秀書畫攝影作品參加2015年上海市學生書畫攝影作品比賽和展覽活動。組織226所中、小、幼兒園參加,共收到書畫攝影作品1024件。包括繪畫作品794件;書法作品184 件,攝影作品46件。其中幼兒組的參賽作品368件,小學組的參賽作品350件,中學組的參賽作品306件;并選送240件優秀作品參加市級評選,榮獲市一等獎8個、二等獎15個、三等獎33個。以浦東開發開放25周年為契機,全面啟動開展由宣傳部、文明辦、共青團、教育局主辦,配合中心承辦的“夢想帶我飛翔歌聲伴我成長”——浦東新區原唱校園歌曲大賽系列活動;浦東新區第十一屆學生藝術節活動,藝術展演活動,選送48個節目參加市級各專場比賽;2015年上海市學生藝術單項比賽的選拔工作,共組織300多個節目和作品參加市級比賽;市級學生藝術單項比賽西樂專場等活動。把藝術教育和課題研究相結合,藝術創作和藝術展演相結合;群眾性藝術活動和學生個人才藝展示相結合。形成了全區中小學生(含中專、職技校)人人參加,班班活動,校校有藝術節活動的生動局面。逐步形成校園文化日益豐富,新人新作層出不窮的良好的公益藝術群文活動氛圍。
2.活動剖析
1)“學生藝術節活動”讓學生廣泛參與,喜歡體檢。以青少年學生為主體,立足育人為本,采用以學校藝術節活動為起程點、署級展演為選拔點、區級展演為創新點的“三點合一”的三級聯動運作,扎實推進學生藝術節活動的普及工作,與此同時,對扶持、推薦優秀節目起到了較好作用,有效解決了校內、校外藝術教育活動的普及與提高的關系。圍繞廣大青少年的成長,看似平平常常的唱唱玩玩、吹拉彈唱卻影響著校內、校外、家庭、社會的方方面面,奏響一曲和諧的學生快樂成長的交響。由此可見,讓青少年學生喜歡是“學生藝術節活動”的出發點。
2)“學生藝術節活動”注重與學生藝術個性喜好有機結合。將學校藝術課程教育與學生藝術個性喜好有機結合,將學生的課余生活與藝術節活動緊密相連,不斷激發學生將各類藝術活動轉化為內在志趣,產生濃厚的求知欲望。體現了青少年群眾性教育活動與學校教育無縫對接,做到既相互聯系,又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為青少年終身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展示著學生在青少年群眾性公益教育活動中的主體作用。
3)“學生藝術節活動”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鍛造了能力。因為藝術節系列活動把握了學生要求快樂進步的共性,凸顯了學生的個性,藝術節給了他們施展才華、張揚個性的舞臺,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放松自我,在緊張的學習之余放飛心情的空間,讓學生親臨其境體驗到了一次次極好的藝術教育和美的熏陶。在體驗活動中真正體會到快樂。在唱唱跳跳中引導全社會都來關注青少年的健康快樂成長,活動體現出讓學生喜歡、鍛造能力的主體作用。
3.基本結論
讓學生喜歡,鍛造能力,體現學生在青少年公益性群文教育活動中的主體作用。
(三)“交融型”的公益品牌模式
交融,顧名思義,即融合在一起。人們常說:水乳交融,即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結合十分緊密。(水乳交融出自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七:“致使玄黃不辨,水乳不分。”;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九回);而舞臺“交融型”校外陣地活動模式是一種主體確定(孩子為主體),主題明確,內容集中而形式多樣、臺上臺下融洽和諧、交相呼應的群眾性、綜合性陣地活動,是集中展示青少年藝術特長等綜合能力的群眾性舞臺。
探索“交融型”校外公益品牌陣地活動模式,目標是為了讓學生喜歡,發揮青少年主體地位,激勵創新。注重舞臺活動中“交融互動”;注重在展示過程中應具備的藝術特長和能力;注重在展示過程中應具備的舞臺形象和臺風。三個注重皆以正確的態度為核心,以藝術知識特長的程度、能力為基礎,以風采形象為外在標志,形成一個綜合性的總體目標。體現讓學生喜歡,激勵創新。
活動案例三:浦東新區青少年“達人SHOW”系列活動
1.活動概述:
浦東新區青少年“達人SHOW”系列活動是浦東新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首創的校外青少年公益性群文教育活動,并探索嘗試了“交融型”的活動模式,取得良好的社會影響。為廣泛服務廣大青少年兒童,最大限度發揮中心校外藝術文化教育活動的資源優勢,浦東新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在“星寶寶杯”首屆少兒達人SHOW基礎上,舉辦了“飛揚的歌聲美好的生活”----“阿拉丁杯”浦東新區青少年達人SHOW,活動注重品牌建設,通過藝術才藝展示活動和延伸活動,在廣大青少年兒童中廣泛宣傳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充分發揮了浦東新區青少年活動中心藝術文化教育活動等校外藝術文化教育活動的輻射、育人功能,實踐“奉獻兒童締造未來”的育人宗旨。中心各級領導非常重視,定期到紅領巾小劇場實地指導,切實解決工作運行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負責同志也是提前策劃、周密籌備;及時總結和研討,按計劃有序、穩步推進。在兩屆“少兒達人Show”活動的探索中,筆者認為校外公益型群文教育活動應成為:青少年社會實踐的“大舞臺”、青少年素質教育的“大本營”、特殊青少年校外的“給力站”、青少年分享快樂的“大觀園”。真正體現讓學生喜歡,激勵學生創新。
校外教育以其豐富而獨特的教育內容和途徑,在開拓青少年的視野、拓展知識結構、提升實踐能力、激發創新潛能等方面有著顯著的優勢,被視為是培養青少年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有力保障。對校外教育實施現狀的調查發現,目前存在著活動不夠持久深入、教學不能因材施教、實踐機會不足、指導方式老套、學生主體性發揮受限等諸多問題,成為其進一步發展的阻力。校外教育機構應該通過構建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活動體系,加強信息公開和自我宣傳,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等途徑,推動校外教育持續發展。
2.活動剖析
1)青少年“達人SHOW”系列活動采用“交融型模式”,突出“創新”。
所謂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征的一種概念化過程?!皠摗笔鞘侄瓮緩剑靶隆笔悄康摹撔碌睦砟钭钤缬蓨W地利裔美籍經濟學家熊彼德提出,作為“現代創新之父”,他將新的或重新組合的或再次發現的知識被引人經濟系統的過程”稱之為創新。就創新的本質而言創新就是創造性勞動的過程。沒有創造就談不上創新。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創新,而創新離不開創新人才,創新的關鍵就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培養成為了新時期的一項主要任務?!敖蝗谛汀惫婊顒幽J綕M足了讓孩子快樂、培養學生興趣激勵學生創新。[1]
2)青少年“達人SHOW”系列活動是青少年社會實踐的“大舞臺”
人在獲得吃、穿、安全等基本保障之后,都有展示自我的需求,孩子也不例外。通過展示自我,得到師長的認可和欣賞,從而獲得成就感,這對孩子的成長尤為重要?;顒又行牡乃囆g活動屬于每一位學生,在這里,無論有何特長、學藝是三年還是半年,無論是在提高班還是啟蒙班,孩子們都可以借助歌聲、舞蹈、畫筆、游戲、體育、攝像機……來表現最好的自己、展示自己、體驗成功,這不僅指知識和技能,還有培養的精神氣質。孩子們用通力合作的節目、精心打磨的作品,臺前幕后的感人故事和對家人長輩的致謝,來展現協作、感恩、堅韌不拔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風貌。“交融型”公益性群文活動始終堅持面向和服務于廣大青少年,通過與學校、社區聯動,積極爭取政府和社會的廣泛支持,創造必要條件,對青少年集體組織的普及性教育實踐活動實行免費,突出、體現公益性,使廣大青少年能夠充分享有校外活動場所提供的各項服務。
3)青少年“達人SHOW”系列活動是青少年素質教育的“大本營”。
為了讓每個孩子充分展示才能、體驗成功,堅持與培育青少年全面素質發展的目標相一致,選擇適應青少年階段身心成長的特點和接受能力水平的教育方式,從青少年所接受的普通學校教育和思想生活實際出發,用喜聞樂見的形式,深入淺出,循循善誘,教育和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信念,培養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等,努力成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青少年素質教育的“大本營”。[2-5]
4)青少年“達人SHOW”系列活動是分享快樂的“大觀園”
青少年達人SHOW系列活動是孩子、家長分享快樂的“大看臺”。豐富多彩、自成系列的“青少年達人SHOW”主題活動,為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和展示才華搭建平臺,既促進青少年在展示自我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又豐富了他們的情感、文化、生活;同時,在培養他們張揚個性、交流、溝通、共處能力的同時,也提升他們文化藝術世界的品位和鑒賞力。大家在這里分享著特長展示的快樂、交流演出的快樂、觀摩學習的快樂……,如此以往,長期堅持,將使藝術文化教育活動的社會影響和教育活動質量不斷得以提高,也為青少年參與藝術文化教育活動等公益性校外藝術文化教育活動活動搭建了更廣闊的舞臺。
5)青少年達人SHOW系列活動是組織者強化反思的“給力站”
筆者反思,活動完成后,僅僅一篇活動小結、一個新聞報道并不是一個活動的完美終結。就品牌活動的創立而言,“立”比“創”更難,“創”了一個活動,怎樣才能讓它“立”起來,持續地“立”下去,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一個比較長時間的探究反思積累和沉淀。如何深化活動的影響力,擴大活動的受益面,搭建更成熟的工作網絡平臺,還需在每次活動后進一步的總結,研究和落實。總之,如何開展好未成年人公益群文活動是新時期校外文化教育工作急需探索的新課題,只有因地制宜,堅持公益性,圍繞讓更多的少年兒童享受到社會教育的原則,把社會教育作為青少年校外教育的推動力,不斷策劃和開展各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公益性主題教育文化活動,把服務于社會、服務于少年兒童作為自己的發展方向,為校外公益性群文活動的持續發展和提高提供保證。進一步擴大社會公益性活動影響,在鞏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堅持活動的公益性和品牌化,以創新的理念、創新的精神和創新的方法,逐步探索校外教育公益活動運行的新機制,努力開創青少年校外群眾文化教育的新局面。
3.基本結論
“交融型”活動模式讓學生喜歡,培養興趣,激勵創新,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青少年公益性群文活動的模式是促使青少年兒童素質逐步養成的重要途徑,青少年學生是各類公益性群文活動的主體,讓學生喜歡,培養興趣,鍛造能力,激勵創新是一切活動的出發點。公益性群文教育活動具有開放性、主體性和體驗性的特點,模式上需要強化創新。目前,青少年公益性群文活動模式雖已初步形成,但還要注重在活動的宣傳上加大力度,延伸活動的覆蓋面和拓寬活動渠道,更好地凸顯校外青少年公益性群文活動獨特的鮮明個性。為此,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者任重道遠,我們面臨的不僅是難得的發展機遇,還有難以預料的困難和挑戰。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才能從中認清差距,取長補短,抓住機遇,整合資源,一方面,我們依靠教育局等上級部門的支持,同時爭取社會力量支援,共同舉辦青少年公益性群文活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氛圍,爭取1 + 1大于2的效果,創新發展。另一方面,浦東海納百川,有優秀豐富的文化底蘊依托。因此,創新打造青少年公益性群文活動模式,爭取讓每一場精彩新穎的公益性群文活動模式既能提高教育教學活動的質量,提升校外教育的品質,展現校外教育的活力,增強校外教育的美譽度與核心競爭力,又能使學生體驗生活、懂得生活、熱愛生活,最終促進青少年學生的全面發展,真正體現校外教育的重要價值,是每一位校外教育工作者需要去研究和探索的永恒主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編寫組編.《素質教育觀念提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7
[2]中國校外教育工作年鑒(2005~2006).校外教育活動場所管理措施.
[3]張華.體驗課程論—一種整體主義的課程觀(下)[M].教育理論與實踐。
[4]〔宋〕·釋普濟·燈會元(卷十七).
[5]華愛華:論青少年活動中心環境創設中的教育取向.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69.
曹麗娟(1973.8-),女,漢,安徽碭山人,本科學歷,上海市浦東新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活動指導。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