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記(普蘭店市第三十二中學 遼寧普蘭店 116200)
?
普蘭店市農村中學生信息素養現狀調查與分析
李記
(普蘭店市第三十二中學遼寧普蘭店116200)
摘要:本文利用問卷調查法對普蘭店市農村中學生信息需求、信息獲取和信息評價狀況進行了描述性分析,其結論是普蘭店市農村中學生信息素養普遍較低,亟待提高,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信息素養中學生信息技術網絡資源
為了解普蘭店市農村中學學生信息素養現狀,我課題組于2013年3月份在普蘭店市五所農村中學開展了中學生信息素養調查,同時對中學生信息素養表現特征進行了分析,希望能為中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提供扎實有力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考慮到城鎮、鄉村生源的不同,本次調查分別選取普蘭店市有代表性的五所中學:普蘭店市第三十七中學(普蘭店)、普蘭店市第三十二中學(皮口)、普蘭店市第三十六中學(徐大屯)、普蘭店市第十三中學(樂甲)、普蘭店市第八中學(四平)初一到初三的學生。共發放問卷1304份,收回1298份(其中男生64.2%;女生35.8%),回收率99.5%。
1.信息需求分析
中學生除上課外,還會從身邊所接觸到媒體中獲取信息知識。各年級使用電視、網絡、手機、音樂播放器等的變化次序幾乎一致:從初一到初三遞增。男生除了使用網絡和手機高于女生25.6個和13.5個百分點外,使用其他信息媒介都低于女生,女生更擅于利用各種信息媒介充實自己的業余文化生活。
在生活和學習中,中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依次為:與同學交流、上網去找、咨詢朋友、咨詢老師、咨詢家長、查閱身邊的書刊。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家長和老師的依賴程度逐漸減少,尋求網絡和同學解決問題的在逐年級增長。當遇到問題時,女生求助于朋友、同學和書刊的愿望比男生強,而男生往往趨向于從網絡中尋求答案。
2.信息獲取分析
針對中學生對網絡信息資源的獲取,73.5%的中學生有上網的經歷,每天上網時間少于1小時的占47%,1-2小時的占18%,2-4小時的占6%,4小時以上為2.5%,中學生上網已是蔚然成風,但尚可控制。每天上網時間從初一、初三、初二依次遞增,上網最為活躍的是初二學生。
中學生上網偏好依次為娛樂(游戲、視頻)、與他人交流(聊天、收發郵件)、查找資料、瀏覽網頁。學生進行交流溝通的渠道主要是與他人交流,查找資料、瀏覽網頁的較低。
中學生獲取信息知識的主要途徑是信息技術課,其次是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而得到的,兩成多的同學是利用網絡資源或自學獲取的,通過其他科目的老師以及家長獲取的比例相當低,說明其他科目的教師和家長在這方面的引導作用比較小,甚至有部分家長怕孩子沉迷于網絡而禁止孩子上網。而進入初中青春期的學生通過父母獲取知識的逐漸減少,說明初中生正在逐漸脫離對父母的依賴性。
3.信息評價分析
通過本次調查,發現中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很少進行評價。調查結果顯示,很大一部分初中學生認為網絡和真實的世界是完全虛擬的,說明初中學生世界觀還沒有完全形成,對網絡世界認識的模糊性。其實有近五成多的中學生認為網絡世界很復雜,不好說,這也是由于對網絡世界的模糊認識引起的。
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隨著年齡的增長,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對網絡中的世界不加選擇,這是一種不正常的思維。從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我們對中學生的教育理念發生了偏差。對于家長來說,孩子學習好,比什么都強;對于學校來講,只要學生仔細聽課,認真完成作業,就是好學生。更是因為害怕網絡誘惑,多數家長和部分教師反對孩子上網。
根據調查結果分析,普蘭店市各學校間信息素養水平差距較大:普蘭店、皮口、城子坦等城鎮學生信息素養較高,而四平、樂甲等鄉村較低。但從整體而言,我市中學生信息素養普遍偏低。
1.信息資源豐富,缺乏利用意識
信息素養的體現主要表現在對信息技術的操作上,衡量學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利用計算機來獲取并處理信息,調查顯示近三成的中學生從不主動上網,還有近半數以上的同學每天上網不足1小時。上網的目的大部分還是為了娛樂,而利用計算機從網絡上獲取知識的欲望不強烈。
2.使用網絡迫切,缺乏良好環境
中小學階段每周只有一次信息技術課,而調查顯示,很多農村中學因為硬件、經費的原因,根本不能開足開齊信息技術課。為了迎接信息技術考試,僅在初三年級中開課,三年的課程壓縮為一年完成,遠遠不能滿足學生迫切上網的需求。同時,學校也沒有能力提供學生隨時上網的計算機基礎設施,于是中學生不得不選擇網吧甚至是黑網吧。
3.利用網絡查找資料,缺乏深處理能力
中學生利用網絡所得到的資料,大多是問題的答案和結果等,大而且只是利用剪貼的功能擷取內容,大多不會妥善保存。對于不同形態的檔案格式(如文字、音樂、影像等),缺乏資源分類的能力,無法整合和再次利用。
4、農村家庭中配備電腦逐漸增多,雖然目前多數家庭不愿上網,但上網的趨勢逐漸增加,這有利于農村中學生自主提高信息素養。
調查分析表明,影響普蘭店市農村中學學生信息素養的主要因素是教育管理導向、信息資源環境建設、教師的信息素養和中學生信息素養評價標準以及家長對于網絡的認識等。據此提出以下建議:
1.加大中小學經費投資力度,重視網絡信息資源建設
農村學校雖然已經開設信息技術課,但由于教室、電腦、教師、經費等短缺的原因,有的學校甚至還不能開足開齊信息技術課,學生沒有充足的電腦用來自主學習。普蘭店市網絡信息資源建設滯后,教育網僅有普蘭店教育網,各鄉鎮和各學校尚沒有相應的教育信息網,能夠學生自由選擇登陸學習。
2.提高教師自身的信息素養水平,做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典范
調查顯示:學校中愿意使用電腦備課、班班通上課的教師僅為40周歲以下的部分年輕教師,而作為學校教學骨干的40-50歲教師基本不會使用電腦,不能使用班班通授課。建議改革教育教學模式,如無紙化辦公、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教育教學中等,并建立相應的教師考核、淘汰制度。
3.建立信息素養評價標準及模式,提高中學生信息素養能力
中學生信息素養能力評價方面缺乏相應的量化指標,學生對信息素養的了解不夠,從而不知道做什么、如何做。因此需要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中學生信息素養標準,促進信息素養培養的規范化。
4.增強家長對學習上網的認同感。社會媒體應該營造氛圍,宣傳現代信息技術的積極影響;同時加強家校聯系,利用好家長學校對家長進行正面引導,并傳授家長操控孩子正確利用電腦和網絡提高信息素養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