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 爽譚永鋒
(1.成都大學 四川成都 610106;2.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7)
從教育視角下看“男孩危機”現象及對策分析
燕 爽1譚永鋒2
(1.成都大學 四川成都 610106;2.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7)
“男孩危機”作為一個新的教育現象引起廣泛關注。本文以眾多研究數據為基礎,對當代中國男孩面臨的四大危機:學習危機、體質危機、心理危機和社會危機進行了全面的闡述。從小學到大學,男孩學業成績全面落后于女孩;男孩體質持續下降,與其他國家男孩的差距在不斷拉大;男孩有著更高的心理問題發生率、成癮行為發生率和常見心理疾病發生率;男孩的責任感欠缺,攻擊性更高、問題行為更多,更容易違法犯罪。男孩危機對男孩乃至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是非常廣泛和及其深遠的。
教育 “男孩危機” 對策分析
1.從國外來看:
最初關注男孩學業落后的是英國、美國、澳大立亞等35個國家,女孩教育評分均高于男孩。1996年,英國皇家首席督學明確表示:“男生的學業失敗是英國整個教育系統所面臨的最令人傷腦筋的問題之一”,男生學業成績的危機問題還被帶到了英國下議院。[1]1998年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威廉·波拉克在《真正的男孩》[7]一書中說,當代男孩“膽小懦弱”,“缺乏自信”,取得的成就“遠不及”當代女孩。2002年,作家伊麗莎白·吉爾伯特稱,書中所表現的思想無疑都是在關注著令人失望、令人憂心忡忡地當代男孩。由此,歐美等很多西方國家提出了“拯救男孩計劃”,而且此項計劃已經刻不容緩。[2]
(1)英國
在英國,“男孩危機”這個問題引起廣泛關注,無論是英國政府還是英國教育部門等都深刻地認識到“男孩危機”嚴重性。近幾年來,英國各種考試結果表明,女生差不多在所有科目上都優于男生。2004年,英國大學中男生比例僅占41%,因此,英國政府針對于大學男生比例較低這一現象采取了一系列解決措施,例如,增加男生的社會實踐和體育運動的機會,更加著重培養男孩的閱讀習慣以及寫作能力,實行男生女生分開教學,以及提高男教師比例等。
(2)澳大利亞
2.世紀90年代開始,在澳大利 亞,男孩不僅僅在學校投入和喜歡學校、讀寫能力、教育成就等方面都與女生存在較大差距,且這種差距呈現出愈來愈加大的趨勢。因為紀律問題和在被學校開除的學生中,絕大多數都是男孩。目前,中小學已經呈現出男孩學業成績明顯落后于女孩。2002年,澳大利亞聯邦議會發布了一份題為《男孩:正確地成長》的報告。報告表明,大量男孩的學業成就以及較為廣泛的其他社會指標上的表現都不盡如人意。這項報告認為,人們對男孩教育的較多關注是合乎情理的。同時也指出:提升男孩的成就也不會危及女孩曾經所取得的成果,兩者不是此消彼長的關系。因此,澳大利亞實施了“為男孩爭取成功”行動,開辦“男孩教育示范學校”等,為了幫助男孩獲得成功和發展。[3]
(3)美國
在美國,越來越多的 男生比女生更早脫離正式的教育而離開學校且男生年齡也比女生小。通過調查表明,年輕女性比年輕男性更樂意上大學且讀到畢業,也愿意去攻讀碩士學位,2000年,美國拿到碩士學位的女性是男性的1.38倍。美國的《商業周刊》表明:“在美國各地,女生在學習方面似乎建立了一個羅馬帝國,而男生則像古希臘一樣日趨衰敗。”美國也以《新兩性鴻溝》為封面報道,嚴肅尖銳地指出:“從幼兒園到研究所,男孩變成弱勢。”從此,美國政府等開展了“拯救男孩”的宏偉大計。
3.從國內來看
我國對男孩問題的關注是近幾年的事情,起初,絕大多數研究人員發現在基礎教育階段,無論男生的學習成績、三好學生、優秀學生比例還是綜合表現都落后于女生。后來,研究者慢慢地也關注到,在高等教育階段,男生的學業也在逐步落后。《拯救男孩》[8]一書的出版以及由此引發的討論,使社會認識到:即使在我國是一個男性主導的社會,男孩仍陷入到了危機之中。
2012年3月6日,全國人大代表王榮華曾提出建議:不僅要“因材施教”也要“因性施教”的教育平等觀,確保男生和女生都能發揮彼此的性別優勢,克服現代教育無性別差異的單一平等觀; 其次,教育部門應積極探索并且建立新的評價機制和教育模式,以綜合評價、素質教育等代替目前較為單一的學業成績評價,將能力評價與成績評價兩者相結合,讓男生的特點與優勢得到展示和認可;第三,要逐步改善教師性別比例,鼓勵更多的男性從事到我國的教育事業中,從而改變我國中小學師資隊伍中,性別結構上較為偏女性化的現狀。[4]
“男孩危機”的這一概念,屬舶來品。1998年,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威廉·波拉克在《真正的男孩》這本書中闡述,當代男孩特征為“膽小懦弱”、“缺乏自信”,“缺乏陽剛之氣”。如今,無論國外還是國內也都出現了描述“男孩危機”乃至“男性危機”的著作等。
本文查閱大量的資料和對現有數據的統計表明,中國男孩面臨四大危機:學習危機、心理危機、體質危機和社會危機。[5]
1.學業危機
其實,很多研究者早就注意到,從小學到大學,男孩在學業方面就出現了節節敗退的情況。在中小學,成績落后于女生,中小學的班干部,“三好學生” 以女生居多。從上海市2007-2009年三年中考成績的性別分析發現:連續三年,男生的中考平均分比女生低約20分[9]。
高考方面同樣顯示,“陰盛陽衰”這一現象。從1999~2008年,高考狀元中男生比例嚴重下降。在大學 ,獎學金絕大多數由女生獲得。從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省屬高校統計表明:在我國31省,連續兩年,男生獲得獎學金的比例已經遠遠落后于女生。在2007-2008年,對我國117所部屬大學統計表明,其中有84所學校女生獲獎人數多于男生,占71.79%;其余學校,大多數都是理工科見長、男生占絕對多數的大學。[6]
2.心理危機
心理危機是指心理狀態的失調以及心理矛盾難以解決,而男孩在心理健康方面更容易出現問題且發展為心理疾病。許多男孩陷入心理危機,如在各位心理輔導,心理咨詢、網癮戒除等成長熱線及心理機構中,需要幫助的男孩一般多于女孩。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的數據表明:男生較女生相比更容易沉溺于網絡。男孩更容易沾染上各種成癮行為,也比較容易出現情緒等問題。眾多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學習障礙、多動癥、自閉癥、智力障礙等兒童階段,心理疾病發病率男孩青少年大大高于女孩青少年。
3.體質危機
體質危機是指中國男孩的體質以及身體健康處于持續惡化狀態。其中,調查數據表明,男孩體質危機是全國性的危機,經常看到此類新聞,由于軍訓、升國旗暈倒的人數持續增加,我國經濟上去了,國民體質卻在下降。無論是縱向比較,還是橫向的中國與日本比較都表明,中國男孩在體質、體重、健康等方面均陷入危機中。
從1985年開始,全國性兒童青少年體質監測數據表明,多年來,中國男孩的體質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身高更高,體重更重,但在肺活量、耐力、速度以及視力指標上連續下降。1985-2005年,7~22歲我國城市男生肥胖的比例由0.19% 飆升到11.39% 。
4.社會危機
男孩的社會危機,主要指男孩的責任感缺失、社會形象不佳,具有較高的攻擊性,也更易出現行為問題及違法犯罪等現象,屬于一種社會適應危機,簡稱為社會危機,其中,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男孩的責任感缺失。2002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調查發現,當前少年兒童的不良行為習慣,主要集中在七大方面,其中一項為“害怕承擔責任”,特別是在學習和做人方面。男孩較女孩相比具有較強的攻擊性。對學前兒童攻擊行為的觀察研究發現[10],男女兒童攻擊行為在發生頻率上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男孩的攻擊性明顯高于女孩。資料顯示:從2歲時開始,男孩無論在身體攻擊還是在言語攻擊上都高于女孩。男孩在使用暴力、搶劫、犯罪等方面高于女孩,在未成年犯管教所中,男孩的數量遠遠多于女孩,男孩更容易走向歧途。
我認為教育公平合理才能每一個人的天性和靈魂都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由此,女孩在突飛猛進發展的同時,我們也要關注男孩所面臨的危機,盡可能改變我國教育中不利于男孩發展的因素。促進男孩發展的同時并不等同于削弱女孩發展,兩者不是此消彼長的關系,而是相互促進的“共贏”關系。我認為,我國教育只有尊重天性,因材施教、因性施教,才能使男孩、女孩和諧發展。
1.改變對男孩的態度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在生理學和心理學研究中表明,男女兩性在生理、心理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傳統的無性別教育不僅忽視了生物學意義上的自然性別差異也忽略了個體成長過程中社會學意義上的文化性別差異。我們可以改變看待男孩的視角:男孩有不同女孩身上的特點,男孩有缺點也有優點;改變對待男孩的方式:當男孩表現膽怯時,我們不要一味指責,而是要讓其如何勇敢的面對,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小小男子漢;當男孩在學習生活中頑皮好動、不安分時,千萬不要把他們貼上“壞孩子”、“差學生”的標簽;當男孩在學業上暫時處于落后時,不放棄,提升男孩的信心。
2.教育要因性施教
據媒體報道,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委員會理事長王榮華曾在“兩會”上提出,要“因性施教”,克服現代教育無性別差異的單一教育觀。進化心理學表明,男孩與女孩在發展的諸多方面存在著性別的差異,這是教育中不能忽視的重要方面。真正的教育平等應該是尊重性別差異的平等,既應該尊重男女兩性的共性,又應該尊重男女兩性的差異。教育應該根據男孩與女孩各自不同的特點以及天性,開發適合男女學生不同性別且產生興趣的課程,在進行兒童青少年教育時,務必把體育課程在男孩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凸顯出來,充分調動學生的運動時間、培養運動興趣。
3.提高男教師的比例
教師的性別嚴重影響著教學方式以及與學生交往的方式,這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身心健康的發展。目前,我國教師性別比例嚴重不均衡。“2008年,國家教育督導報告中顯示,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性別比為女教師比例高于男教師,女教師比例是東部沿海地區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地區,城市女教師比例高于農村,特別是城市小學女教師的比例高達79%。”[11]“其中,教育專家彼得·維斯特認為,男教師的存在會給課堂和運動場帶來不同,他們將以女教師所不能的方式給男生提供幫助。”[12]因此,教育部門以及在某些學校在聘任教師時,應注意適當保持男性的比例,其實有些學校已經開始實施,同時要切實提高教師地位和待遇,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投入到教育事業中。
4.積極發揮父親的作用
父親是男孩成為小小男子漢的啟蒙老師,也是男孩教育的第一有利資源。現實生活中,母親這一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占據較多時間,遠離孩子成長的父親們積極回到孩子身邊,成為親密朋友并為男孩們樹立男子漢的榜樣。同時,母親以及所有家人要注意維護父親高大榜樣的光輝形象,促進男孩對自己性別角色的認可,激發男孩成長為男子漢并鼓勵其承擔責任。
在我國,雖然女性擁有受教育機會至今僅有百年的短暫歷史,但卻取得巨大成就,在這種強烈的對比下,引發了“男孩危機”的思考以及擔心。對此,女性主義認為這種“焦慮”是男性優勢地位被撼動的焦慮。事實上,當代男孩和女孩在整體素質上都比過去有顯著提高,所謂“男孩危機”只是與女孩的進步對比產生的心理危機。因此,女性主義對“男孩危機”提出了質疑。落后于女孩能說明“男孩危機”嗎?只有男孩存在成長危機嗎?應試教育是“男孩危機”的殺手嗎?
在女性主義看來,其實是一種男性本位的思想,它只看到了現代教育體制對男孩發展的限制,卻忽視在這種教育體制下男孩的優勢和男孩所享受的特權。無論在教育體制還是在當今社會,男孩擁有各種優勢且享受著特權。就從高考招生來看,在軍校、警校等高校男生占有絕對優勢,男孩占有優勢的理工科院校招生人數遠遠高于女孩占優勢的文科院校。在男生占有優勢的學科從來不會因為某種政策或是其他某些原因向女生傾斜,反而在女生占有優勢的文科學科卻往往擔心男女比例失調而對男生降分錄取。
其實,當今社會存在有多少種男孩危機,就會存在有更多的女孩危機。而相比男孩危機而言,女孩危機產生原因更多的來自于資源分配、工作機會和性別文化的限制,是一種當今社會可見的顯性危機。
如今,放寬“二胎”政策之后,是否會導致更多的女性失去工作機會?我國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在《拯救男孩》所做的序中所言,男孩女孩都是大自然的產物,都是世界上不可或缺的,彼此都有長處、優勢,也都有短處,劣勢。由此可見,教育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性別差異,還有資質條件、家庭背景等多方面的差異。正如朱永新給男孩危機的回答:“需要拯救的不僅僅是男孩這一現象,更加需要拯救是我們的教育。”就像教育的使命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成人、成才。
[1]龐超.英國中小學男生學業成績相對落后問題透析[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7(10)
[2]周晟.澳大利亞中小學的男孩教育[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7(9).
[3]PISA.Equally prepared for life: How 15-year-old boys and girls perform in school[M].2009
[4]趙雙.“男孩教育”研究綜述.思想理論教育.2011(2)
[5]張佳.從教育學立場看“男孩危機”.上海教育科研.2011(4)
[6]李文道.趙霞.男孩危機——一個眾多研究數據支撐起的事實.中國青年研究.2010.(11)
[7]威廉·波拉克.《真正的男孩》.1998
[8]趙霞,孫云曉,李文道,《拯救男孩》.作家出版社.2010.(1)
[9]徐敏.一個男孩眼中的“男孩危機”[N].解放日報,2010-4-22
[10]張文新.兒童社會性發展[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11]國家教育督導團.國家教育督導報告2008——關注義務教育教師[N].中國教育報,2008-12-05
[12]彼得.維斯特.男生需要男教師的五大理由.[N].中國教師報,2004-3-17
燕爽,女,助教,1986年-至今,2013年6月就職于成都大學。
譚永鋒,男,助教,1985年-至今,2013年6就職于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