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南
(吉林省舒蘭巿第一小學 132600)
小學剪紙教學方法探究
王春南
(吉林省舒蘭巿第一小學 132600)
剪紙作為小學美術教學的構成部分,同時也是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一種手工活動。剪紙可以提升能小學生大腦、眼睛、雙手的協調性,有效拓展學生的智力開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同時,剪紙教學對于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剪紙民間藝術具有非常要的意義。本文探討了小學剪紙教學的方法,以提高他們的剪紙藝術水平和創造能力,實現剪紙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小學 剪紙教學 方法
剪紙藝術作為我國民間傳統的藝術形式之一,體現出我國流傳久遠、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伴隨著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的趨勢,現今在發展剪紙藝術方面具有著較大的挑戰性。所以,在教學實踐當中, 教師應指導小學生認知和掌握剪紙藝術,來達成傳承和發展剪紙民這一間藝術的教學目的, 剪紙教學既需要讓學生懂得去認真細致的觀察周圍的生活,同時也需要讓學生產生對剪紙藝術的學習興趣,唯有如此,方可讓學生較好的去認知和掌握剪紙藝術。[1]
對于所有的學生而言, 其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一個班集體是由數十個學生所共構成的。不同的學生,在個性與能力方面都顯現出各不相同的個性,具有著個性方面的差異性,教師應理解和尊重此類個性方面所體現出的差異性,不采取相同的一種統一的標準化去衡量全部的學生。由于學生的剪紙技能并不處在一個相同的層面,有部分學生能夠靈活應用剪紙工具,有部分學生卻顯得有些不靈活,剪紙的外沿線不整齊,完全都是按照示范作品來操作,剪紙作品不具備創意性以及藝術的靈性。[2]
剪紙的學習目的,并非是一定要讓學生要創作出優秀的剪紙作品,而是要借助這樣的學習活動,來使得學生培養起做事的細心與耐心,促進學生的智力開發。在對學生剪紙學習成效評價時,應該客觀的看待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具有著怎樣的心得體會?學到了怎樣的知識和技能?倘若教師僅僅是注重于學生怎么樣去創作出一種優秀的剪紙作品,怎么樣去設計和制作此作品,那么只會讓學生感到茫然無措, 不知道應該怎么樣去應對?應該剪出一個怎樣的作品來?甚至還會剪出許多殘次品,以致未能夠達到小學剪紙教學的既定目的。教師從教學實踐經驗當中總結出,在進行教學時應讓學生多進行實作練習,教學的基本要求為讓學生勇于嘗試、勇于動手。而先不去苛求于作品的優劣,在經過學生的學習實踐之后,即能自然的呈現出一個良好的結果。教師可用和藹可親的態度對學生進行鼓勵,主動展示自己的創作作品,鼓勵與支持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使得學生真正喜歡上剪紙藝術。
學生在處于不同年齡段時,其實際操作能力、思維方式、審美能力等諸多方面具有的差異性較大,因此,剪紙教學應該按照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來作為分階段的實施。
第一階段:為小學一年級至二年級,此一階段剪紙教學重點是以“模仿”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其教學目的為使得學生認知和學習剪紙的基礎知識,訓練學生大腦、眼睛、雙手的協調性,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可剪出較為簡單的基本形狀,例如太陽花、菱形紋等。
第二階段:為小學三年級至四年級,此一階段剪紙教學重點是以剪出復雜的圖形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具體而言,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可展示給學生一個形象化的如動物、植物等的圖案,再讓學生在這一展示圖案當中依據自我的想象增加新的圖案,使得剪紙內容更加豐富。
第三階段:為小學五年級至六年級,此一階段剪紙教學重點是以“創新”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小學生在進入此階段的學習時,由于已能對基本的剪紙技術進行了掌握,可剪出基本的圖案,并能夠在示范圖案上增加其它的新圖案。因此,在此階段的剪紙創作當中小學生能夠進行自主性創作。通常情況下,學生所進行的最初剪紙創作是從其所熟知的事物來展開,并應用拼接、增加、鑲嵌等技藝來創作出惟妙惟肖的剪紙藝術作品。[3]
在剪紙教學當中,因為所應要的教料較為簡單,因此,能夠使教師在輕松自由的教學環境當中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方式,使得學生認知和學會較多的剪紙技藝。讓學生在部分剪紙作品中能夠顯現出部分具有自我意識的作品,并在作品當中充分表述出自我的情感寄托。教師在進行剪紙教學之時候,能夠采用部分簡單的活動來使得課堂的學習氛圍變得更加活躍,并培養起學生的學習剪紙技藝的主動性。通常在開始學習剪紙藝術之時,會使得學生具有著較強的的好奇心,處于此一學習階段時,教師應布置一些簡單化的剪紙作業,例如可安排學生完成波浪紋、太陽花等簡單的圖案,在學習持續深入之后,教師再增加教學的難度,促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指導學生構建起學習剪紙的自信心,進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剪紙作為一種奇妙與繁復的民間藝術,只需要一張普通的紙張、一把剪刀,通過靈活的雙手立即即會顯現出一幅美妙的剪紙圖畫。但是小學生們較少接觸到剪紙這一我國民間流傳久遠的傳統藝術形式,所以,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需要密切聯系講授方法、操作示范、學生實作等方面。
第一、教師應認真講授剪紙的基礎概念,涵蓋了剪紙的方法與技能、在剪紙當中那些部份應剪裁、哪些部分應予以保留。如何在進行設計剪紙圖案、如何安排方為合理的結構。教師可輔以圖案作為實例來進行講解,指導學生模仿并作為實際操作,
第二、教師所教授的的理論與實作應立足于小學生的心理狀態以及自身特點,應該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會更加于以學生來進行理解;應減少理論講授時間,預留較多時間給學生進行練習。在進行示范教學時,教師應按照先全面再重點的方式,先進行全面的示范演示,再將動作分解為每一個動作的依次示范,讓學生邊模仿邊實作,最終全部掌握。
第三、教師應啟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進行自主性剪紙,并能夠創作出充滿創意的完美剪紙藝術作品。
總之,剪紙是作為一種有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教學模式,可較好的促進小學生自我的創新能力,能夠讓小學生更加靈活機智;同時對傳承與發展我國民間傳統剪紙藝術也將起到重要作用。最終匯集良好的教學方式與經驗,來行之有效的促進小學剪紙教學的全面提升。
[1]田麗.淺談小學剪紙教學[J].學周刊,2014,23:225.
[2]徐涼玉.淺談小學剪紙教學方法[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12:173-174.
[3]蘆菲.小學剪紙教學之我見[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5,05: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