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維
(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 四川成都 610052)
試析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王 維
(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 四川成都 610052)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結合實際情況,引導大學生明晰當前就業市場現狀,提高對就業思想政治教育重視程度。針對高校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經過不斷完善和創新逐漸形成一種特殊的工作模式,其中主要包括對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職業道德教育以及職業法律教育等多項內容,共同組成了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過理論聯系實踐的教學手段,逐步推進就業工作,充分發揮大學生在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從而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調動大學生接受就業思想教育的積極性。由此,本文主要就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展開分析,結合實際情況,就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改善措施。
大學生 就業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就業價值觀
大學生在高校接受專業知識教育,就業是必然所要面臨的問題,大學生離開校園走向社會,去體驗人生,可以說是大學生人生的一個新的起點。對于大學生就業問題,我國政府對其重視程度較高,并且不斷制定了優惠的就業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學生就業壓力,但是隨著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數量急劇增加,相應的加劇了大學生就業市場壓力。很多大學生在看到就業市場如此嚴峻的競爭形勢,缺少足夠的自信心,甚至開始自暴自棄,就業價值觀念發生變化,嚴重影響大學生未來發展,所以迫切的需要加強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能夠以良好的心態看待就業。
就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現狀來看,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壓力,很多大學生難以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就業,而高效的就業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以科學發展眼光去看待社會,能夠正視自身價值,從而將個人發展目標同事業發展緊密結合,從多種角度來充實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1]。其一,大學生職業觀教育,主要是引導大學生能夠正視社會、家庭、集體和個人之間的關系,明晰事業和金錢之見的關系,客觀看待自身的能力水平和價值,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來選擇合適的職業,秉持艱苦奮斗精神,不斷充實和完善自我。其二,職業道德教育,主要是指從事相應職業所需要遵循的原則和規范,職業道德教育中包括對個人的職業情感教育和道德規范教育,有目的、有意識的樹立正確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敬業精神,能夠嚴于律己。其三,職業法律教育,也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法制教育,促使學生能夠知法、懂法,在不違背法律的同時,運用法律賦予自身的權利來維護合法權益敦促大學生在未來就業中遵守法律規范。
1.缺少奉獻精神
受到社會思潮的影響,部分學生奉獻精神嚴重匱乏,在就業時候更多考慮的是自身利益好壞,大城市和大型事業單位是大學生的首選,以往國家大力號召的西北建設,卻很少會有大學生響應,認為去西部生活太艱苦,生活枯燥,或者部分學生覺得是在找不到工作再去,即使西部發展機會更好,仍然選擇在大城市拿著微薄的薪酬生活。用人單位對于大學生不滿意的因素中,吃苦耐勞因素排在第三位,占總體不滿意率的36.4%。
2.敬業精神不足
大學生這一群體受到社會上各種不良風氣的影響,出現了嚴重的信用危機,很多學生為了謀求自身利益,在應聘材料上弄虛作假,隨意違背合約,缺少合約精神。據權威數據調查顯示,很多用人單位對于大學畢業生的誠實守信感到十分不滿意,這部分人群高達55.8%。
3.抗挫折能力較弱
當前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學生從小就受到了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呵護和關懷,所以過于自負,對于就業期望值過高,很難找到何時的崗位。在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部分大學生甚至產生了強烈的旁邊心理,未能正視自身能力,就業選擇方向錯誤,一旦遭受求職挫折,就難以重拾信心,獲得更好的發展。所以說,針對大學生就業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結合實際需要,選擇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升教育成效。
1.有計劃的推進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開展中應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有計劃的推進,以此來保證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首先,應該開展職業啟蒙教育,幫助學生明晰當前就業市場現狀,能夠盡快確定自身的就業目標;其次,職業生涯規劃,開設就業指導課,豐富校園文化活動,以此來引導大學生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最后,職業體驗教育,高校可以通過鼓勵大學生多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感受社會市場對于人才的要求,豐富情感體驗,完善知識結構,提升就業競爭優勢[2]。
2.強化大學生在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體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中,應堅持以人為本,能夠嚴格遵循教育目標,對受教育者的內在精神給予鼓勵,能夠摒棄陳舊思想觀念的束縛,從被動變為主動接受,受教育者需要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并且在正視自身價值的同時,選擇更適合自己未來發展的道路。總的說來,充分尊重高校就惡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同時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此外,對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去面對嚴峻的就業市場形勢,合理規劃職業生涯[3]。
3.加強學校、家庭社會多方面的配合
與此同時,需要明確的是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需要高校加大重視和培養力度,還需要家庭和社會等方方面面的配合,營造更加濃厚的教育氛圍。故此,高校需要提高對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視程度,能夠結合就業市場建立統一的管理機制,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配合,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對大學生就業的引導作用。
綜上所述,大學生作為社會長遠發展的根本,在當前激烈的就業市場競爭中,高校應提高對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重視程度,通過多方配合指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就業價值觀,做出合理的職業規劃,奠定未來發展。
[1]張志華,趙波.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4,16(12):63-65.
[2]陳永利.構建立體化平臺 加強就業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23(1):16-17.
[3]徐祖明,王賢斌.創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版),2012,11(9):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