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學普
(裕民縣第一小學 新疆裕民 834800)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思考
戎學普
(裕民縣第一小學 新疆裕民 834800)
注重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大膽表現好奇心、挑戰心、想象力,在實際生活中能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踐問題,從真正意義上實現數學教學的實踐性、有效性。
小學數學 生活化 有效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數學課堂教學開始變得更自由、更靈活。入迷才能叩開思維的大門,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發展,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叩開學生思維的鑰匙。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為了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探索數學規律,以及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我從多年的數學教學中感受到教師應注重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大膽表現好奇心、挑戰心、想象力,在實際生活中能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踐問題,從真正意義上實現數學教學的實踐性、有效性。
1.在教學理念上,對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片面理解
數學知識生活化指的是小學生將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然而,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單純地認為教學生活化就是在數學教學中引入生活的情境,在情境中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真正的數學教學生活化是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進行數學地思考,然后抽取出數學的知識(即數學抽象),最終讓學生將這些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即數學應用),如果沒有二者的結合,那就談不上數學教學生活化了。
2.在教學內容上,沒有結合學生生活實際
(1)選取的生活素材不符合學生生活實際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越高。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發展水平,尋找與學生所熟知的生活背景進行數學教學。
(2)教師生活經驗代替學生生活經驗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應當從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或生活現實出發。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不少教學內容或者數學習題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系,但卻都是以貼近教師的生活經驗來設計的。如 “彩票中獎的機率計算”、“個人所得稅征收的稅收計算”等內容,這些看似聯系了生活,但畢竟離小學生的的生活經驗太遠了。
3.在教學形式上,有“生活味”而無“數學味”
新課程改革提倡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這一理念,于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出現了部分教師過于追求數學“生活化”的傾向,使原來很簡練的數學題被裹上了厚重的生活外衣,而學生則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分析題目,努力在厚重的“軀殼”里尋找數學信息。
1.數學教學生活化
(1)數學語言生活化調動課堂氣氛。數學教育家斯拖利亞爾曾說過,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將數學語言生活化是引導學生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課的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充分感知“儲蓄”,了解“儲蓄的相關事項”,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體會到了生活與數學休戚相關。
(2)創設課堂教學生活化情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情出發設計數學活動,使學生發現原來熟視無睹的事物竟包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例如老師可以把學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學中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變成了來自生活的、生動的數學問題,促使學生主動投入、積極探究。
(3)數學問題生活化,感受數學價值。數學教材呈現給學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標準化的數學模型,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產生的生活背景,學生就會感到許多數學問題其實就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現實生活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
(4)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數學來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知識,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師要教會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使他們能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數學教學有效性
(1)探究有效的學習過程。知識的有效性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對學生而言,教學知識的有效是指對新觀點、新材料學后奏效。學習過程是否有效,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小學生由于受年齡、經驗、知識、能力的限制,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新課程要求“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有差異的學生”。因此針對差異性,可以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的潛能實施教學過程分層,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展示學生個性,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使數學課堂教學真實有效。
(2)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條件。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實現課的導入“生活化”——教學的導入仿佛是優美樂章的“序曲”;例題教學“生活化”——例題教學是優美樂章的主旋律;知識運用“生活化”——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仿佛是動聽的“交響樂”。
(3)注重教學反思,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教學作為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其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無論課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師永恒的追求。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總之,數學即生活,只有將學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實地感受數學的價值,才能使他們真正地理解數學,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作為數學老師的我們應充分發掘現代生活實際的內容,將其轉化為數學模型知識,并應用于課堂甚至于更廣闊的數學學習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數學生活化的指引下樂學,會學,讓課堂教學更貼近學生,更具有生命力,成為學生舒展靈性的空間,真正架起生活通往數學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