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外平
(永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湖南永州 425100)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實施三生教育的意義和途徑分析
肖外平
(永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湖南永州 425100)
生活、學習、社會等方面作用之下,當代大學面臨的壓力較大。在重壓之下,諸多大學生的身心受到影響,使其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對此,應當基于當代大學生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展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調節(jié)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诖?,采用有效途徑將三生教育引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當中是非常適合的,可以全面、系統地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本文以闡述三生教育出發(fā),就如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效實施三生教育,發(fā)揮其教育意義進行分析和探討。
大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三生教育 意義與途徑
面對個性突出的“90后”大學生,傳統方式展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難以打開大學生的心扉,與教師溝通、交流,解決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對此,高校教師應當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積極引用三生教育,關注學生生命、生存、生活,科學、合理的展開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逐漸疏導學生,打開學生的心扉,調整學生心理,解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促使學生正確看待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問題,努力解決問題,良好發(fā)展自我。
三生教育,即為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方面,涉及到的內容是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通過生命教育,目的是使學生認識人類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會生命的存在和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個體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認識生命的生老病死過程,認識自然界其他物種的生命存在和發(fā)展規(guī)律,最終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希望通過生命相關內容的教育與引導,可以使學生明白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珍愛生命,積極、努力、健康發(fā)展。生存教育方面,涉及到的內容是生存環(huán)境、生存觀念、生存技能。目的是使學生認識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義,樹立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發(fā)展的正確生存觀;幫助學生建立適合個體的生存追求,學會判斷和選擇正確的生存方式。希望可以強化學生的生存意志,增強學生的生存技能,更好的生存。生活教育方面,涉及到的內容是生活觀念、生活目標、生活習慣。目的是使學生認識生活的意義,熱愛生活,奮斗生活,幸福生活;讓學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職業(yè)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組成的復合體;幫助學生提高生活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希望可以改變學生的生活狀態(tài),讓學生擁有健康生活、幸福生活[1]??傮w來說,三生教育著眼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致力于開啟學生的心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基于以上對三生教育的了解,在結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確定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實施三生教育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三生教育關注的是學生個體在生命生存、生活三個方面所碰到的一切問題,并通過正確的教育、疏導、指導,幫助學生解決生命、生存、生活方面的困惑或問題,使學生樹立正確觀念,良好發(fā)展[2]。學生一切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根源是生命、生存或生活方面的,所以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當中實施三生教育,以品德培養(yǎng)和心理健康教育為著力點,采用正確的方式方法來展開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可以逐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及生活觀,如此才能正視生命、生存、生活,珍愛生命、增強生存動力,并抱有無限生活熱情。
的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實施三生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要想充分發(fā)揮三生教育的作用,需要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恰當的實施三生教育。
1.入學教育中實施三生教育
大學伊始,新生所面臨的學習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學生及教師都是陌生的,學生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融入到大學生活中。為了使新生能夠更好的融入到大學校園當中,開展三生教育是非常適合且必要的,可以幫助學生及時調節(jié)心理,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適應大學生活,積極融入到集體當中。對于入學教育中三生教育的開展,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如開展以“生命、生存、生活”為主題的講座,讓學生了解生命的意義、生存的價值、生活的樂趣;開展校園文化藝術活動,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共同完成文化藝術任務,如此可以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之間建立友誼、信任;組織學生進行志愿服務活動,讓學生體驗服務社會、服務學校,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校園生活[3]。
2.就業(yè)教育中實施三生教育
就業(yè)形勢越加嚴峻的今天,大學生必然會面臨考研與就業(yè)的選擇、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城市的選擇等,這一過程中很容易使學生迷茫、焦慮、自卑等,進而使學生產生心理健康問題,那么學生未來擇業(yè)或考研必然會受到影響。為了盡量避免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就業(yè)教育中應當實施三生教育,尤其是加強生存教育,如開展實習訓練活動,強化學生業(yè)務能力;開展模擬面試活動,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開展求職技巧講座,教授學生應聘技能;開展社會調查活動,讓學生正確面對當前就業(yè)現狀等。通過針對性的、有效的三生教育,有效的調節(jié)學生的心理,并強化學生的能力、素質、意識等方面,不僅可以使學生心理健康,還能使學生能夠在就業(yè)與考研兩者之間做出正確的選擇,并朝著自己選擇的方向不斷努力[4]。
其實,當代的大學生所承受的壓力較多,或來源于家庭、或來源于學習、或來源于社會,這容易使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對此,應當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恰當的、巧妙的、合理的實施三生教育,教育和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生命、生存、生活,調節(jié)學生的心理,為使學生良好的成長與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1]史濟純,陳玉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探索,2011(5):148-149.
[2]陳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4(4):48-52.
[3]鮑俊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實施三生教育的意義和途徑[J].考試周刊,2011(47):202-203.
[4]沈曉梅.構建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中國青年研究,2012(1):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