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吉林油田高級中學)
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思維能力培養策略探究
王婷婷
(吉林油田高級中學)
利用歷史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新課改對歷史教學的要求。通過分析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思維能力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指出具體的解決策略,以期為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高中歷史;教學目標;教學評價
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歷史教學的質量較差,限制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因此,在提倡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成為高中歷史教師的教學任務。
1.歷史教學目標不合理
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許多歷史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只注重傳授基礎的歷史知識,忽視了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降低了教學效果。在設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上,歷史教師僅僅要求學生記憶和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概念、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沒有明確地指出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并且在實施過程中,忽視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能力。
2.歷史教學內容不科學
歷史教材是開展教學活動的輔助工具,其內容的質量對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部分歷史教師沒有深入分析課本基礎知識,未能充分挖掘隱性知識,忽視了教材中材料的分析和運用;同時,一些教師忽視了歷史教育的社會性和實用性,沒有把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使得學生無法利用歷史思維方法去分析、解釋熱點問題,阻礙了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發展。此外,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許多教師忽視了思維培養的層次性和漸進性,僅僅布置大量的、有思維難度的習題,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3.歷史教學方法不合適
在教學方法上,部分教師只注重講解問題的答案,沒有具體地教授答題方法,致使學生思維懈怠,產生畏難的心理。面對眾多的歷史現象需要深入分析,才能了解其本質,發現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但是,許多學生在分析歷史問題時,只停留在問題的表面現象,思維深度較淺,另外,一些學生僅從一個層面、一個角度分析問題,沒有全面辨證地分析問題,致使思維僵化、單一,結論片面、殘缺。
4.歷史教學評價不科學
雖然歷史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學工具,但是,部分教師過度依賴教材,沒有充分挖掘有用的課程資源,教學資源單一,限制了學生思維空間的拓展,并且受高考的影響,歷史考試試題題型比較固定,形式過于單一,致使學生的答題思路固定,出現教條化、公式化的現象。再加上,許多學校過分重視終結性評價,以考試成績為評價的依據,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降低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1.合理設計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是高中歷史教學的目標之一,因此,歷史教師應該合理設計教學目標,以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歷史教師應該使用科學化的教學語言,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情感語言和歷史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以增強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2.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教學的重點,歷史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具有歷史思維能力。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歷史教師應該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歷史知識,做到專題史與通史緊密結合,以確保教學內容的系統化、完整性。另外,歷史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入社會熱點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3.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
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占據主體地位,因此,歷史教師應該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提高教學質量。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進步的今天,歷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營造相應的教學氛圍,發散學生的思維,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歷史教師可以合理使用史料,讓學生獨立思考、自由討論,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確保學生能夠全面、客觀地分析問題。
4.采用多元化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影響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歷史教師應該采用多元化的教學評價,綜合評價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況,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信心。歷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課堂表現、考試成績等,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行為,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以提高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歷史學科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師應該積極與時俱進,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注意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韓麗美.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14.
[2]孫志遠.高中生歷史思維能力培養探討[D].上海師范大學,2011.
·編輯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