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璐菲
(首都師范大學)
淺談二維動畫創作中的創意思維
馮璐菲
(首都師范大學)
不同藝術門類都有其獨特的創意思維特點,動畫作為一門獨立而又綜合的藝術門類,思維是引導學生創作的主要問題,也是動畫有別于其他藝術形式的核心問題。如何將帶有動畫化的思維和目的去建構情節、刻畫細節融入創作中,是決定一部作品成功與否的主要因素,是創意者思維外化為具有創意思維和表現力的關鍵。
創意思維;動畫藝術;動畫技術
對于獨立動畫制作人來說,從前期創意到最終輸出,創作似乎是一個人的事情,因為已經有了足夠的制作經驗和明確的完成目標。但對于剛跨入動畫專業的大學生而言,欣賞一部優秀的動畫影片和制作一小片段情節動畫相差甚遠。動畫繁雜的創作流程將整個制作分為兩方面:一是需要高昂的熱忱,執著的精神,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來思考整體創意;二是嚴格又枯燥的中期加工,近乎機械化的制作工藝使整個影片獲得生命力。前者需要的是動畫創意思維,后者需要的是嚴謹的理性思維;前者又決定著后者執行的方式。教師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又擔當著引導學生思維轉變的角色,為學生思維拓展、提高想象力搭建舞臺,將優秀的構思巧妙地和制作工藝結合起來,最大發揚學生自身的特點,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動畫夢想。所以動畫的授課不僅局限于工藝流程的傳遞,更重要的是培養藝術智慧和藝術精神,指導學生觀察生活細節,體會生命的意義,在創作思維上進行引導,在藝術表現力方面進行啟迪。
從傳統的二維手繪動畫到目前市場上廣泛使用的無紙動畫,再到如今三維動畫獨特的視聽感受,動畫技術和動畫藝術在不斷地互相影響、互相制約,所以導致某些教育理念的轉變,從培養藝術人才到技藝人才,盲目地引進高端軟件,把對技術的推崇置于現代動畫教育的首位。但作為主觀意志表達為主的視覺表達形式,動畫技術是無法承載人的精神世界的。無論是最初的劇本創作,中期的動漫角色造型、場景設計、音效,還是后期的特效合成、動漫周邊產品的開發,動漫的發展一直是主觀思維的產物,對文化內容的物化、對現實生活的評述、對思維空間的表達也一直是動漫產生以來的追求目標。技術只是將這些文化特質表現出來而已,我們卻往往對技術出現誤讀,認為只要學好軟件就能做動畫了,這本質上是錯誤的,另外,從掌握軟件和積累文藝知識的時間來看,動畫中對藝術的學習不像軟件短期就可精通,對它的習得和積累需要長時間的鍛煉才行。這往往是在商業既得利益驅使下現代動畫人才培養所忽視的,結果造成了畢業生只能使用幾個軟件,看似對動畫很了解,但產生不了好的創意,最終只能作為藝術匠人游走于各公司的技術團隊中。
動畫思維是流動的,是在以一個人的生活閱歷累積和藝術修養的提升為基礎下運作的,人的思維不會毫無根由地發散和拓展,一定是基于扎實的知識儲備和特定模式的引導。所以,高等院校對中期動畫加工技術的培養應適當減少或以更精細的專業劃分來對待。商業動畫的制作方法并不符合以動畫藝術教育為目的的專業院校,因此以個性表現為主要藝術取向的風格化短片的創作更有利于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拓展和發揮,也有利于對學生藝術創造性的培養,不僅為那些有藝術天分、創作激情、藝術表現力的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展示空間,更重要的是能使每個學生都根據自身的思想理念、藝術趣味、技能手段等特點揚長避短,形成屬于自己的創作。
好的創意不是一番苦思冥想后突然迸發的,而是通過對生活的理解和不斷累積培養起來的。訓練學生換位思考,以當事人的視角講故事,是作為動畫導演必不可少的訓練內容。動畫不同于電影藝術,導演不僅要控制畫面內的場景調度、設計鏡頭和臺詞等,導演更要負責全部的動畫角色表演,那些明確的、微妙的性格表演,都要通過動畫導演一人來全部執行,并落實在畫面中。《瑪麗和馬克思》動畫電影中,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創作者對生活中一些不完美的人,甚至是存在某方面缺陷的人的深刻人文關懷。這樣的故事在生活中很難發生,但觀眾卻會被整個故事打動,那是因為故事的創意部分包括了普羅大眾對生活的思考,對孤獨的理解,對陪伴的渴望。故事借助動畫的外衣,講述的是深刻的故事,而表達方式又是詼諧輕松的,這就成為動畫電影的一大特色。
動畫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在繁復的創作過程中,導演兼具演員、美工、聲音指導、剪輯師等職責,既要了解普遍的制作流程,又要懂得最新的數字化技術,所以,整個畢業創作對學生素質和專業能力的要求是綜合的,同時受到的鍛煉也必然是全方位的。教師最主要的任務是挖掘學生的個性和優勢,絕不是流水線式的統一管理,要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經歷和思想特點,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指引學生完成屬于自身特點的動畫作品,從成熟度、完整度方面進一步提升已經具備的能力。學生可以敞開心扉和教師交流,共同探討動畫設計的內容形式,最大化地發揚自己的藝術主張,并付出藝術智慧,最終完成一部成熟動畫藝術作品。
張玉婷.淺談動畫劇本創作的教學方法[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12).
·編輯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