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
(甘肅省蘭州市第五十二中學)
高中物理節時提效課堂體驗談
李洪
(甘肅省蘭州市第五十二中學)
高中物理是一門相對比較抽象的學科,如果沿襲傳統的理論說教和題海戰術,學生無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獲取更多的信息,無法及時將知識遷移,轉化成能力,這就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規律整合教學方式和方法。
高中物理;節時提效;導學案;開放實驗
教過高中的老師都聽學生發牢騷說高中物理難學,實際上高中物理比較抽象,課堂時間有限,我們往往只能講述最基本的概念和思考方法。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想提升課堂效率,就要按照新課改的精神,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針對性地整合教學內容,讓知識以契合學生認知和發展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才能當堂完成知識到能力的遷移。鑒于此,本文結合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學經驗,對怎樣整合教學方式,巧用有限時間提升認知速率進行分析。
課堂時間有限,而我們需要傳授的知識比較多,這就需要我們在授課之前進行認真的備課,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整合教學內容。為了讓學生系統地、有條不紊地學習知識,我們可以將教學內容整合成導學案,這樣可以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讓他們在導學案的啟發下進行自主學習,提升課堂效率。
1.課前設置預習導案
課堂教學是一個有計劃的學習過程,為了節約有限的課堂時間,我們就要設置預習導案,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這樣增強了學生預習的針對性,便于他們在預習過程中及時圈出重難點。例如,在學習“電磁感應”之前,筆者就參照電磁感應的重點知識,設置了如下三個問題為提綱的預習導案:(1)認真分析教材,總結其中涉及的幾種磁生電的物理實驗。(2)通過閱讀和思考掌握文本中提到的磁生電的實驗步驟和原理。(3)電磁感應能給生活帶來哪些便利呢?啟發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想一想常見的哪些機械借用了電磁感應原理?在這三個導案問題之下我們再設置許多細節引導,這樣就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注意思考細節問題,完善對電磁感應的認知。
2.課中設置自主學習導案
新課改要求我們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展開自主學習。為了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針對性,我們也需要設置自主學習導案,給學生以必要的啟發和指導。比如,教學“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時,介于需要學生自主學習的知識點比較多,我們就可以細化自主學習導案:教師打印加速圖片,然后提出問題“質量為x,帶正電荷a的粒子,在靜電力作用下由正極板向負極板運動的過程中,靜電力對它做的功W=();速率為v,它的動能為Ek=( )。此例只是其中的一個自主導學案環節,具體課堂上要有更詳細的方案,這樣才能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啟發和引導。
導學案就是在學生預習和自主學習階段的導引,便于啟發學生完善認知細節,掌握知識的重難點,形成知識脈絡。
實驗是探究自然科學的必要手段,許多高中物理概念比較抽象,只憑借想象我們無法完成形象認知,這就需要我們設置形象、直觀的物理實驗讓學生通過體驗,完善認知,遷移知識。
1.還原主角,激活興趣
新課改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求我們改變傳統的灌輸模式,從學生的情感體驗到知識生成體驗全面還原學生的主觀認知地位。具體到物理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擺脫傳統的照著教材既定模式進行實驗的方式,代之以靈活的、伴有思考和真正體驗的實驗設置,這樣才能還原學生主體地位,激活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比如,高一學習“落體運動加速度的研究”實驗時,我沒有讓學生去照搬教材中的實驗,而是讓學生兩人一組,自己去思考應該如何設置實驗:怎樣測下落的速度?如何調試裝置?從第一環節學生就必須得根據實驗目標展開層層探索和思考,這樣才能讓學生充滿興趣地切身投入到實驗中來,真正發現知識的細節,掌握物理知識,培養探索方法。
2.直觀展現,形象對比
實驗除了直觀地觀察物理現象以外,對于理想狀態下的物理現象往往無法展現。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通過對比實驗讓學生發揮想象,推理出相關物理規律。當年伽利略證明“如果摩擦力為0,滾動的小球會永遠滾下去”就是借助對比實驗,先讓光滑的小球從極光滑的U型面的一端滾下,觀察到小球幾乎沖上對面對等的高度。然后,逐步減小U型面的傾斜度,我們看到雖然滾動的距離加長了,但是小球還是滾動到對等高度。然后得出結論:理想狀態下如果斜面放平,小球就會永遠滾下去。
許多物理現象和物理知識都需在理想狀態下,這就限制了現實中直接的實驗展現,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可以借助對比實驗來啟發想象,從而概括出相關物理規律。
總之,高中物理知識比較抽象,需要學生深入探索才能完成知識到能力的遷移。所以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我們一定不能拘泥于傳統的抽象理論說教,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整合教學方案,讓知識以契合學生認知的方式展現出來,只有這樣才能激活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才能讓他們抓住有限的課堂時間,提高認知效率。
[1]張志華.生本理念下高中物理課堂分析[J].時代教育,2012(5).
[2]崔麗霞.怎樣靈活把握高中物理課堂節奏[J].學苑教育,2013(8).
·編輯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