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崇利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級中學)
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生物創新實驗教學研究
楊崇利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級中學)
高中生物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具有較高科學素養,具有科學的思維和研究方法,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眾所周知,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其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都依賴于生物實驗,因此,實驗在生物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也毋庸置疑地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陣地,實驗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整個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就新課程理念下生物實驗的創新教學進行了簡單的研究和論述。
新課程;高中生物;實驗;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如今,創新能力已經成為衡量社會人才的重要素質之一。而對于貫徹創新精神,進行創新實踐教學,是學校教育當務之急且責無旁貸,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能夠認真學習新課程改革理念,快速轉變思想,緊扣時代脈搏,與時俱進,積極投身于創新教育中,從而培育出更加符合當前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就生物學科的特點而言,生物創新實驗的教學是提高學生創新意識、能力以及科學素養的一個直接且有效的切入點。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生物教學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生動活潑地、生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在這樣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更應該積極地探索、研究,并嘗試各種生物創新實驗教學策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1.教師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實驗在生物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教學之初,教師可以結合一些生活實例,穿插著給學生介紹一些生物的史實,如酶的發現史、光合作用的發現史、遺傳物質的發現史等,讓學生初步了解生物學科的產生背景,認識到生物知識在生活中的表現和應用以及實驗對于生物發展所起到的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只有在學生一開始接觸生物學科的時候,就在心里種下“它很重要”的根,才能促使學生更好地努力和學習。
2.教師要科學的定位生物學科
教師要明確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沒有實驗的生物課不是真正的生物課。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會為了趕課時,或者因為實驗器材、藥品匱乏等原因,選擇“講實驗—背實驗”的方式。這樣雖然能讓學生在考試中得心應手,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記憶的東西會慢慢淡化,而且學生探究和鉆研的精神也會消失殆盡。因此,生物實驗教學一定要認真開展,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和探究。在實踐教學中不難看出,學生親身、認真地做實驗,操作探究之后,遇到類似的實驗問題就能夠坦然面對。
3.教師要在實驗教學中滲透探究思想
在生物教學中,做實驗未必要去實驗室,或者大瓶小罐的準備一桌子,它也可以是像一縷春風一樣,隨時隨地,微微拂過,悄無聲息卻留有余香。生物教師一定要積極地轉變教學觀念,踐行生物創新教育的理念,優化生物實驗,精講,多練;少驗證,多研究;重過程,輕結果。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放在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實驗思想、探究精神、鉆研品質上,注重探究思想的逐步滲透。如,在教學中給學生播放一些生物科學故事的視頻;給學生介紹一些當前比較熱門的生物事件,引發學生的疑問、思考和討論等。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開闊眼界,認識到生物學科日新月異的發展,而且還能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提高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
1.拋開教材,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學生主動發現和探究的能力培養上
傳統教學中,教師總是以教材大綱為中心進行單向的知識灌輸,學生也習慣于被動接受。課堂上,教師的問題一般都是以設問的形式進行,而學生的問題,或是提出來,被老師直接解答;抑或是拖下去,被學生自己遺忘。“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沒必要非要一字不漏地講解給學生,而應該適當地留給學生一些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提出自己的疑問和不解。對于學生的問題,不建議老師直接給出答案或者結論,而是適當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索和驗證。這樣,不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還能鍛煉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探究的能力。
2.手段靈活,將更多的實驗方法,實驗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
在教學中,除了課本上所呈現的生物實驗方法之外,教師還應該想方設法地改進、創新實驗,盡量將一些驗證性的實驗轉變成為探究性實驗,引導學生參與其中,體驗知識的構建過程,提高做實驗的樂趣和興趣。
3.有效整合,將生物實驗與現代化的科學技術進行有效的結合
通過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不僅能讓生物實驗更加直觀,具有趣味性,而且還能有效地拓寬實驗教學的渠道,提高實驗教學的效果。
[1]楊青.試論新課改下高中生物創新實驗教學[J].教育儀器與實驗,2012(2).
[2]尚加飛.重視高中生物創新實驗[J].成才之路,2013(36).
·編輯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