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 靜(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南京 211135)
基于網絡平臺的輔助動態教學質量控制*
佟 靜
(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南京 211135)
在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下,高職教育的規模在不斷地進行擴大,然而生源質量卻有所下降,高職學院學生的教學質量備受社會的關注。本文就是對動態教學質量控制進行探索及分析,從而提出建立及運用網絡平臺作為輔助的動態教學質量控制系統,對學生的教學過程、學習知識點及教學過程評價等數據進行收集概括并反饋,進而提高動態的教學質量。
網絡平臺 動態教學 質量控制
職業教育的地位在日益提高,高等職業教學的質量能否取得提高,學生對教學的質量是否感到滿意,這都成為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本文針對動態的教學質量控制進行探討,建立與運用網絡平臺的輔助動態教學質量控制系統,從而加強對學生情況等數據的收集,提高教學的質量。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一般是由教務處負責,主要在課后或期末時開展,采取網絡問卷或者紙張問卷等方式,對抽查數據統計,從而籠統地對教學質量進行評價,往往是以點代面,不能夠深入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質量進行評價,更重要的是忽略了教學中直接受益對象——學生。教學管理平時已經比較繁雜,然而,要對教學質量實現動態監管則更加困難,這樣使得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變成了被動管理。在現階段,計算機網絡已經在高校被廣泛地應用,各高校均建立了數字化的校園,同時教學、辦公以及科研模式也跟著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職工的辦公室及學生的宿舍均配置了計算機,許多高校均設立了專門的電子閱讀室,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教學設備資源,通過網絡途徑來交流信息,已成為一種便捷的、新的信息交流途徑。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下,網絡化教學管理成為發展的趨勢,施行網絡化的輔助動態教學質量監管,能夠及時掌握教學質量與學習質量的動態[1]。
1.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建立的對象
以機械設計的基礎課程作為案例來分析,該課程已經具備良好的課程設置與規范的師資,最主要的問題是對教學質量的監管。此課題依據專業培養方向與課程標準的要求,借助網絡信息平臺加強教學過程中的動態控制,對每個學生設計綜合基礎能力培養的整個過程加以關注,建立系統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及評價標準,從各方面提高學生基礎教學的質量[2]。
2.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建立的目標
短期目標:教師、學生及教學督導三方對實踐教學相互進行教學評價及反饋。長期目標:對學生培養的整個過程建立評價反饋的體系,主要包含畢業前的技能考核、實習前的技能考核及工作后企業單位的技能考核。
3.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建立的主要內容
要對高職學生的綜合基礎能力加強培養,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①學生:課后可以通過網絡來閱讀該節課的學習目標、難點重點;填寫相應的任務書,完成對應的習題;填寫有疑問的問題;對講解老師進行評價;每次的作業視為平時的成績,學生必須要填寫。②教師:課后可以通過上網來批改學生的作業,并且對學生課堂操作的成績進行填寫,在線回答學生的疑題。③教學督導:定期去網上瀏覽學生學習的總體情況、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情況及教師答疑的情況等,針對學生那些有較高錯誤率的問題進行仔細分析,與教師相互溝通,提供策略,對于教學評價的情況應該及時反饋。
1.教學質量系統建立的思路
教師、學生及教學督導三方是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電話交流、網絡平臺和現場溝通等方式來相互進行評價、監督及促進,然后建立四大主要系統:指揮控制系統、質量監管系統、反饋評價系統及研究調查系統。在對學生進行培養過程中,各系統將會發揮其相應的作用,從而長期對學生成長進行監控,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優良的專業素養及實踐能力超強的技能人才。
2.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建立的方法
從機械類的專業中隨機選取2個班級,作為試驗組與對照組,課程結束后,進行結構化考核,對網絡化教學質量體系的作用與效果進行評價。根據高職院校的實際需求,建立三個連接端口:教師端口、學生端口及督導端口。
(1)學生可以進入學生端口,進行以下操作:①閱讀實踐課程的教學提綱、學習內容、以及重點與難點;②完成老師布置的習題,即課堂內容或相關延伸內容;③學生可以對教師進行評價及打分;④學生可以對所學內容有疑問的可以進行提問,提出改進教學方法的建議等等。
(2)教師可以進入教師端口進,進行以下操作:①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來填寫教學的目標、學習內容、以及重點難點,依照專業技能的目標考點,來布置學生習題;②及時批閱學生提交的作業,進行打分,并指出其錯誤的地方;③對學生的疑問、評價、建議等,應該逐條仔細分析與回答,并認真思考學生的意見,糾正自身的教學錯誤,完善教學質量。
(3)督導可以進入督導端口,進行以下操作:①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系統能夠自動呈現客觀題的正確率,主觀題的平均分數,若是正確率沒有達到50%,則可以點擊進去進行詳細的瀏覽,并找出其原因,建議教師作為重點講述的對象;②學生對老師的評價:系統能夠自動呈現客觀評價及主觀評價,這樣方便對學校的教務處進行反饋,如果學生給的評價分實在過低,則可停課直到通過下次的試講;③實地考察,對教師、學生的評價:對老師和學生的評價進行現場不定期的抽查及填表,且要在網上進行打分,分別作為學生選撥參加院校大賽活動的重要參考及老師績效考核和晉升職稱等重要指標。
3.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建立的過程
教學質量監控系統由兩種方式組成,分別是量化評價與評語評價。量化評價主要內容包括:教師教學的態度、教師教學的能力、教師教學的手段及教師教學的效果等,設定4個指標,總分為100分,各指標分為3-5個評分等級。評語評價則是由學生根據自己自愿來填寫[3]。
操作方面的設計主要是為了給學生參評工作提供方便,創建上網輸入鏈接口,并且給教學監管人員進行訪問統計提供簡便的鏈接窗口。雙擊流程設置:選擇學生的年級及班級——選擇實踐內容——選擇教師的姓名——登錄學生的號碼——進行打分及填寫評語——確認后保存。每個任課老師在姓名選擇表里要展示自身的照片,以便于學生能夠清楚地辨認出所選的教師。學生進行下拉菜單來選擇學號,因為學號具有唯一性,能夠保障每個學生的評價機會都是對等的。為了對學生的評價內容進行保密,每個學生都設有個人密碼,學生可以在網頁上對密碼進行設定,并且隨時可以修改密碼。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有效地實行了激勵、評價及引導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具體的成效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實現了對教學過程進行監控,完善了教學質量的管理;
(2)強化了教師的教學水平能力,提高了教學的積極性;
(3)實現了院校整個資源共享,有效地提高了教學信息的溝通;
(4)促進教學理論研究的深入開展,對教學的研究工作起到促進作用;
(5)提高了教學質量,保障了人才培養的質量。
綜上所述可知,建立網絡信息平臺的輔助動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可以大規模地對數據進行處理,且能夠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進而對每個學生綜合基礎能力的實際情況進行動態的分析,對教師教學能力不足進行分析,從而對教學的優劣進行總結和改進,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的資源,具有推廣價值。
[1]謝安邦等.高校擴招后教學質量調查與分析.教育發展研究,2015,08:80-85.
[2]姜煜林,朱洪海.《ISO9000標準在高校教學質量管理體系中的運用》.科學出版社,2014,11:8-20.
[3]邱平,張秀芳.基于過程管理模式的高職院校教學質量控制研究.職大學報.2014,06:118-120.
*第二期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一般課題,課題編號:ZYB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