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偉(重慶市秀山高級中學校 重慶市 400000)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張家偉
(重慶市秀山高級中學校 重慶市 400000)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英語的教學要求也在發生著變化,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高中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語言的學習與物理等理科的學習是不同的,其需要教師創立一定的教學氛圍,采取一定的教學方法,從基礎入手,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筆者認為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高中英語的教學過程應該從詞匯,聽力,閱讀理解,作文,口語五個角度出發來開展,下面筆者將進行具體的論述如何去做,希望能夠對現在的高中英語教學有所幫助。
高中英語 綜合素質 學生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現今對于高中英語而言,只是簡單滿足應試的要求已經遠遠不夠。新課改提出高中英語的教育應該適應當今的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能夠適應當今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筆者認為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從各方面入手,使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下面筆者將從以下五方面來論述:[1]
豐富的詞匯儲備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當今很多學生英語學習成績之所以差就是因為其詞匯儲備不足,所以導致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難以完成接下來的學習任務與教師授課的思路,最終導致其落后于班級的其他同學,而且因為其聽不懂產生的厭學心理這一差距會逐漸增大。基于這個情況,筆者認為要想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首先要解決學生的詞匯量問題,高考的詞匯量要求為3000+,為此,作為教師應該進行一定的教學設計與適當的方法來達成這一目的。
例如,筆者在授課過程中就將每節課的課前利用起來,號召學生以英文詞典或者高考英語詞匯為模板每天學習五到十個單詞(教師要為學生統一準備的詞匯手冊),然后在課上再進行一定的考察,這樣學生的詞匯積累任務就能逐步完成。而且當講授詞匯用法的時候,筆者會結合具體的高考題目以及相關的語境去講,并給學生對于與這個單詞詞義相近或者用法相近的單詞進行一定的總結,從而使其詞匯學習的過程更為系統化,這樣就能使學生學習的思路更為明確。[2]
對于學生而言,高中英語聽力的訓練主要是為了應付應試,但是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要能夠“聽說”。如果現今高中英語教學所教出的學生仍然只是“啞巴英語”,那高中英語階段的教育無疑是失敗的。因此,筆者認為要想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必須提升其實際“聽說”應用的能力。
筆者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在課堂鍛煉學生英語口語以外,還為學生建立了英語學習角。筆者會針對每節課授課的內容,組織我們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模仿與交流,這樣讓他們現學現用,在此過程中,筆者還會在英語角舉行一定的有趣活動,例如“猜詞大賽”等,這樣讓學生能夠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也能夠獲得英語聽說的能力,從而加強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
高考中閱讀理解題型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對于英語文章能夠正確的理解也是英語學習必須具備的素養。當然這一項任務也是需要長期的積累才能夠完成,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采取一定的方法以幫助學生掌握理解閱讀理解文章的方法與技巧,從而能夠使學生的能力能夠獲得一定的提升。
例如,筆者到時候授課的過程中對于教材中所出現的課文會詳細講解文章的內容,耐心解答同學的問題。在講授文章的過程中結合文章還傳授給學生以下幾個要點:
1.可通過文章的首尾句來把握文章的主旨與段落的主體,提煉出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從而對于文章能夠大體的把握;2.遇到不懂的單詞可結合上下文推測其意思,鍛煉其對于文章的整體把握能力;3.把握英文中的起承轉合,要學會辨別這樣的銜接詞,從而提升對于文章細節的把握等。
這樣學生對于怎樣閱讀文章以及如何去學習就能夠有清楚的把握,再加上一定相應的練習,勢必會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在進行了基本的學習以后,學生就要學會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能夠寫出一定的文章,從而能夠滿足高考與日常交際的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教會學生如何去寫文章,寫英文文章應該注意什么,以及如何使文章能夠更加出彩。
例如,筆者在剛一開始教學生寫作的時候,首先給學生分享那些優秀的英文文章讓其去感受英文語言的魅力,接著會讓學生去模仿一些易寫的文章去嘗試進行自身的創作,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讓其學會積累好詞好句,在進行了一定儲備的基礎上再給學生講授一些寫作的技巧從而使學生對于寫作能夠一定的把握。
想要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務,我們應該從我們教師自身做起,改進我們教學的方法,充分利用媒體資源,從詞匯,聽力,閱讀理解,作文,口語五個角度全面出發,從而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在培養與監督下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使學生在良好學習習慣的影響下進一步提升綜合素質,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能夠有一席之地。
[1]徐牡丹.試論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策略[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4(12)
[2]王蓮.教師話語策略對提高英語課堂學生話語輸出的作用[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