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育群小學 許靜蘭
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色彩感
福建省泉州市育群小學 許靜蘭
培養學生的色彩感,提高學生美術色彩感知能力是小學美術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目標。本文在闡述色彩感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小學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色彩感的措施。
小學美術 色彩感 措施
小學生處于感知世界的階段,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世界在他們眼中是五彩繽紛的,但是他們對色彩還沒有很全面的認識,對色彩的感知、情感、理解甚至趨于平淡。小學美術教學擔負著幫助學生認知色彩,提高其色彩感的責任,要將色彩的教育更好地融入到美術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對色彩的認識能力以及著色能力,培養學生的色彩感,提高學生美術色彩感知能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我國在21世紀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高素質以及高品德全面發展的人才是教育的目標。在新時期,小學美術課程也在不斷地推進,它強調美術教育要做到以學生為本,從基礎教育抓美術人才的教育,這就要求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的藝術氣質。
但是,我國目前的小學美術教育一般都建立在范畫臨摹的基礎上,讓學生模仿別人的作品,這種教學形式直接阻礙了學生美術思維的發展,使學生無法真正對色彩有充分的了解,完全在被動的狀態中發揮自己的色彩感受,不僅阻礙了學生創造意識的發揮,還日益扼殺了他們的想象力,從而削弱他們對美術的興趣。模仿和臨摹的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會阻礙一部分學生對色彩的感知,導致其在運用色彩的時候變得更加遲鈍,而且弱化了他們表現色彩的勇氣。因此,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色彩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提高他們的用色能力以及認知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1.認識美術工具,激發興趣。
要提高小學生的色彩感,首先是激發他們對美術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小學生處于對一切事物都好奇的階段,對美術也不例外,特別是對實在的美術工具,即彩紙、圖形等都很感興趣,因此,為了激發他們對美術的興趣,美術老師要多準備一些美術工具,比如橡皮泥、彩紙或者多彩畫筆。在對美術工具的興趣和好奇之下,讓學生感受多姿多彩的色彩;在好奇中,以及老師的引導和教學下,幫助學生認識多樣的色彩;在美術工具的輔助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加深他們對色彩的記憶,并使其產生美的情感。有形的色彩工具是學生在美術教學中認識色彩的基礎。
如在二年級(上)《折紙動物》教學中,老師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色彩的彩紙來折自己喜歡的動物,這樣會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在他們完成之后,老師可以將表現優秀的學生的作品展示給大家,讓學生感受美術課堂的魅力,這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色彩感。
2.通過游戲教學,感知變化。
小學生的年紀都還小,還處于愛玩的階段,因此,在美術教學中老師要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特征,將教學融入到游戲中,以游戲教學的形式來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從而讓學生在歡快中認識色彩,并且能夠長期保持他們對美術課堂的興趣和期待。小學生都喜歡玩耍擺弄,他們對一切都很感興趣,特別是對手工以及畫畫,一旦他們看到顏料,就會很興奮,他們喜歡將各種顏色都放在一起,每個孩子都有嘗試新事物的天性,他們喜歡不斷地在自己意識的支配下創新。因此,在美術教學中,老師可以提供顏料,讓學生在自己的興趣指引下,選擇自己喜愛的色彩,并運用自己的方式來作畫,比如說用腳或者手創作作品,或者利用自己的嘴吹出一幅作品,在學生的有益的游戲嘗試中,創作出他們滿意并引以為驕傲的作品,這樣的教學形式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幫助他們感知色彩的微妙變化,提高運用色彩的能力,從而掌握更多的色彩知識。趣味性教學是有效的教學方法,游戲可以激發學生的天性,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強化他們對色彩的感知。
如在三年級(上)《我做的動物明星》一課教學時,老師可以將五顏六色的彩紙發給學生,讓學生自由創作自己心目中的動物,學生會積極思考,回憶動物的細節,以及它身體各個部位的顏色,然后挑選相應色彩的彩紙進行創作,在折紙的過程中學生對色彩有了深刻的思考,哪個地方用什么顏色全靠學生自己支配,在自由的氛圍中,學生自由地創作,加深了學生對色彩的感知,提高了其運用色彩的能力。
3.以多媒體教學,提高色彩感知意識。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已經普及,為了提高小學美術教學的質量以及效率,提高學生的色彩感,老師可以適當地借助多媒體,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活躍美術課堂的氣氛,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知意識。
在多媒體的輔助下,為學生播放一些繪畫的過程,讓其仔細觀看繪畫時顏色的挑選,或者是挑選一些五彩繽紛的圖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色彩對視覺的沖擊,在視覺沖擊下加深色彩對他們的影響。在整個過程中,老師可以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積極地思考色彩之間的差異和不同物體或者景物用色的差別和原因,在此基礎上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讓他們回憶自己所用的、所看到的物品的色彩,比如:魚缸里的魚兒是什么顏色的?或者家里的墻壁是什么顏色的?積極調動學生對色彩的思考。
如在多媒體的輔助下,教師展示一組水墨畫《菊》和梵高的油畫《向日葵》,讓學生感受不同種類的作品在用色上的差異,都是以什么色調為主,二者之間哪種類型的色彩更為鮮艷,等等,通過感知,學生的色彩意識會有很大的提高。
4.鑒賞美術作品,深化認識。
在小學美術教材中,選入了很多具有豐富色彩的美術作品,在實際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欣賞這些作品,用心去感受作品中每一處色彩的變化,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提高學生的色彩感以及審美能力。在選擇作品的時候盡量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色彩比較飽滿的作品,與生活比較貼近的作品,甚至是可以拿學生自己的作品來欣賞和點評。
以在五年級(上)《山水畫》這節課為例,在教學時,先讓學生欣賞山水畫名家畫作,初步體驗山水畫用色的特點,感受其中變化的色彩,使學生初步了解水墨畫中的色彩運用,拓寬學生的色彩認知范圍。
除了教材上的作品,老師還可以選取一些世界上比較著名的畫作來進行展示,比如繪畫大師莫奈的作品——《睡蓮》,整幅作品將睡蓮表現得淋漓盡致,展現了睡蓮的完整色彩,通過作品的展示,讓學生感受作品中綠綠的水面,藍藍的天空,還有那明亮的、生動的睡蓮,讓學生在觀賞中,以及老師的引導下,對色彩進行對比,從而在對比中讓學生感受色彩的美妙,調動學生內心潛在的色彩感,有了之前對色彩的學習,更加認識到了色彩的重要性,以及色彩的豐富性和美妙性,從而進一步深化學生的色彩感,以及對色彩的認識。
5.加強美術練習,體會色彩。
提高學生的色彩感僅靠老師的教學是不行的,還需要學生親身實踐,在美術教學之后,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多樣的、小的美術練習,比如說折紙、繪畫,讓學生自由選擇。
以《我最快樂的一天》練習為例,老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快樂的時光,不需要具體到某一天,讓學生決定自己的內容,然后作畫。比如說有位男生的作品中,就畫出了自己和全家人在海邊游玩的快樂,作品中一家三口穿著鮮艷的衣服,媽媽帶著黑色的墨鏡,爸爸穿著藍色的泳褲,后面是藍藍的天、藍藍的海,還有一輪紅太陽,遠處還有白色的海鷗在飛翔,通過對自己快樂的一天的回憶,加深了學生對色彩的回憶,并將其在畫紙上展現出來,既鞏固了學生對色彩的認知,也提高了學生的色彩運用能力。
色彩在美術繪畫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要通過認識美術工具充分認識色彩;通過游戲教學感知色彩的變化;以多媒體教學提高色彩意識;提供美術作品,深化色彩認識;布置美術練習、積極實踐等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色彩感,提高學生對色彩的認識能力和著色能力。
[1]于嬌.美術色彩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赤子(上中旬).2015.13
[2]王安宇.淺議小學美術教育過程中的色彩教學[T].亞太教育.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