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苑簡訊
青島膠州市文明辦、膠州市教體局舉辦了中學生“學國學、誦經典、傳美德”競賽復賽活動,25支代表隊,75名選手參加本次復賽。
本次復賽共分為三個環節:創意誦讀、國學常識問答和詩詞達人。創意誦讀是誦讀自備的國學經典篇章,選手們或誦或吟或唱,各展風姿,真情演繹經典,獲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國學常識問答是在限定時間內回答主持人提出的國學知識,選手們的博學、敏捷令主持人贊嘆不已;詩詞接龍是以搶答的的形式快速對出詩詞的上下句,既考驗國學知識的廣度,又體現隊友們的合作精神,選手們的機智、團結,分工合作使比賽更加精彩、激烈。經過角逐,最終決出個人優勝獎15名和團隊優勝獎13個。優勝獎獲得者將代表膠州市到青島市參加決賽,在決賽中一等獎獲得者將代表青島市參加山東省“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電視大賽。
青島膠州市教育體育局局長劉興德告訴記者,舉辦本次活動旨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為充實和優化鄉村師資配置,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安徽印發關于定向培養鄉村教師的實施意見,計劃從2016年起定向培養全科型鄉村教師。
實施意見明確,從2016年起,連續實施5年,安徽將每年計劃培養2500名左右全科型鄉村教師,其中初中起點專科層次教育2000名(小學教育)、高中起點本科層次教育500名(小學教育),并結合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情況,動態調整培養指標。根據實施意見,到2025年,將為全省鄉村學校培養1.2萬名左右全科型教師,基本實現全省村小、教學點每校有1名全科型教師。全科型鄉村教師培養,其中初中起點專科層次教育學制5年,高中起點本科層次教育學制4年,文理兼招。畢業后由生源地縣級教育等部門按定向培養協議占編分配到指定的鄉村學校任教,任教服務期不少于6年。
廣西印發促進中小學民族班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廣西小學到高中民族班學生超8萬人。
方案指出,到2020年,全區普通高中民族班學生總數達到2.5萬人以上,新增義務教育階段民族班學生3萬人,義務教育階段民族班學生達5.5萬人以上。
方案明確,中小學民族班實行自治區、市、縣(市、區)三級管理體制,主要面向少數民族聚居區、邊遠地區招收農村少數民族學生,優先招收家庭經濟困難、品學兼優學生。義務教育階段民族班學生全部納入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范圍,享受“兩免一補”政策待遇。普通高中民族班學生全部納入國家助學金政策覆蓋范圍,享受國家助學金政策。
廣西將擴大民族預科招生規模,到2020年,民族預科招生規模達到5000人、民族班在校生達5000人。
“不僅領到入園補助1000元,還領到貧困幼兒資助金1000元,家里的負擔一下子輕了不少,真是太感謝了!”張女士是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區人,一個人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生活,又沒有工作,學前貧困幼兒專項資助金緩解了他們的生活困難。
湘潭市教育局向湘潭縣、湘鄉市、韶山市等8個縣(市)區50名農村貧困留守幼兒,以每人1000元的資助標準,共發放5萬元學前貧困幼兒專項資助金,并開展了一系列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關愛活動,將資助與育人相結合,教育孩子們“愛國、友善、感恩、成長”。
為幫助貧困家庭幼兒接受學前教育,湘潭市教育局設立學前貧困幼兒專項資助金,用于開展關愛幫扶單親、留守家庭幼兒活動。自2013年全市開展學前資助工作以來,湘潭市已有15208人次享受每生每年1000元的學前資助政策,共計發放學前入園補助金760.35萬元。2015年至2016年,市教育局資助中心共計發放10.5萬元學前貧困幼兒專項資助金,資助了80名單親、留守幼兒。
陜西省教育廳、質監局、工商局等部門將以塑膠跑道、校服、文具為重點,全面檢查與學生身體健康密切相關的基礎教育裝備產品質量情況,杜絕“毒跑道”“毒校服”“毒文具”問題。
據介紹,此次專項檢查中,塑膠跑道方面將檢查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等法律法規以及有關標準執行情況,生產、采購、施工、驗收等環節規范操作情況;校服方面將檢查生產企業執行地方標準要求,校服供應和驗收實行“明標識”制度,校服選用、招標采購規范管理等情況;文具方面,將檢查產品生產者執行有關標準情況,杜絕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情況,產品經營者履行質量管理義務情況,有關部門依法查處制售假冒偽劣文具用品等違法行為情況。
此次專項檢查分自查和抽查兩種形式。相關部門要求,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隱患應及時采取整改措施。存在問題較多、群眾反映強烈的基礎教育裝備產品將列入抽查目錄,定期開展監督檢查,確保產品質量,保障師生身體健康。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下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通知》,決定從2017年春季學期開始,在全區城鄉統一實行義務教育學生“三免一補”政策。
《通知》要求,全區統一城鄉義務教育“三免一補”政策,對城鄉所有義務教育學生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免費提供自治區統一規定的教輔材料,對寄宿生補助生活費。民辦學校學生免除學雜費標準按照自治區確定的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執行。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寄宿生全部享受生活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補助資金由中央和自治區按照5∶5比例分擔。統一確定自治區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取消城市公辦義務教育學校住宿費政策,并適當提高寄宿制學校、規模較小學校補助水平。落實自治區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所需資金由中央和自治區按8∶2比例分擔,市、縣(區)基準定額提高部分由各地承擔。現有公用經費補助標準高于基準定額的,要確保水平不降低。
記者從山東省威海市教育局獲悉,為切實解決部分小學生課后無人及時接送和看管的問題,威海市近期組織確定了48所課后免費托管學校,開展小學生課后免費托管服務。
據介紹,威海學校提供免費托管服務的范圍為城區無班車小學1至5年的學生,托管時間為“五一”后,每周一到周五(法定節假日除外)下午放學后,課后托管結束時間不早于17:45。根據冬夏兩個季節,課后托管時間還將進行適當調整。托管形式也很靈活,既可以選擇周一至周五每天都托管,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其中幾天托管,但考慮到學校管理方便,確定好托管時間后一學期內不能隨意變動。
威海市主城區環翠區教育部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學校提供課后免費托管服務堅持“一堅持兩禁止”的原則,即堅持學生和家長自愿,禁止進行有償服務,禁止集中組織上課,不允許任何形式的違規補課和亂收費行為,要利用課余閑置的校園資源,開展主題活動和自主學習活動等,并提供相應的管理服務。
重慶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向社會公布。記者了解到,此次改革涉及上萬所中小學。
在職稱體系建立上,重慶將原來相互獨立的中學教師職稱系列與小學教師職稱系列統一并入新設置的中小學教師職稱系列。在職稱等級設置上,統一將中小學教師職稱設置為5個等級,資格名稱依次為:三級教師、二級教師、一級教師、高級教師和正高級教師。同時,中學教師增加了正高級職稱,小學(幼兒園)教師增加了副高級、正高級兩個職稱。
重慶制定了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條件,建立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導向,以同行專家評審為基礎的業內評價機制,采取說課講課、面試答辯、專家評議等多種評價方式,進一步體現社會認可和業內認可的要求,切實增強評審結果的公信力。
陜西省召開全省幼兒園小學銜接工作會議,嚴禁小學組織任何形式的入學選拔考試,要求堅持小學“一年級零起點”教學,堅決克服幼兒園“小學化”傾向,推進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健康協調發展。
目前,部分幼兒園存在的“小學化”傾向,與部分小學教學進度超出教學計劃要求和教學進度過快等問題,嚴重違背了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不利于兒童的健康快樂成長和可持續發展。陜西省教育廳副廳長王海波強調,嚴禁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幼兒園不得以舉辦興趣班、特長班和實驗班為名進行各種提前學習和強化訓練活動,不得給幼兒布置家庭作業。嚴禁教育行政部門推薦和組織征訂各種幼兒教材和教輔材料,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以各種名義向幼兒園推銷幼兒教材和教輔材料。幼兒園不得要求家長統一購買各種幼兒教材、讀物和教輔材料。堅持就近免試入學制度,嚴禁小學通過考核、面試、測試等形式確定入學對象,不得將各種競賽成績、等級證書等作為招生依據。堅持“一年級零起點”教學。
針對部分幼兒園的“小學化”傾向,9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天津市學前教育條例》明確規定,幼兒園招生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考試或者測試,不得將學齡前兒童參加早期教育指導作為入園條件。
天津市第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27日審議通過《天津市學前教育條例》,共七章,四十六條。
條例規定,幼兒園應當按照幼兒園教育綱要和指南的要求安排保育和教育活動,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注重對學齡前兒童進行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智力、能力的培養,不得給學齡前兒童布置書面家庭作業。
幼兒園應該配備必要的教育用書和兒童圖書。幼兒園不得向家長變相推銷玩具教具、教材和教輔材料等。
幼兒園一旦存在“招生時進行考試或者測試”“將學齡前兒童參加早期教育指導作為入園條件”“向家長變相推銷玩具教具、教材和教輔材料”,這三種情形之一的,條例明確表示,由教育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并可處以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
2016年青海省西寧市將投資7000萬元,對所屬的湟中、大通、湟源三縣及位于城區總寨地區的103個農村學前教育“走教點”進行集中改造。年底前,一座座具有本土四合院建筑特色的“走教點”將成為農村孩子接受啟蒙教育的新樂園。
據了解,西寧市近幾年通過實施一、二期學前三年行動計劃,已經實現了基本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的目標,但總體上學前教育依然是西寧教育發展的短板。今年實施的103個教育點項目中,新建的園舍有46個,需完善設施的有57個,在完善設施方面,重點實現校舍、桌椅、玩教等設施設備滿足保教需要,廁所、食堂、飲水等生活設施滿足生活需要。“走教點”的改造可使農村地區的5614名幼兒告別在危舊校舍上學的歷史。
安徽省蚌埠市完成首批高中階段殘疾學生資助的認定工作。第一批88名殘疾學生收到共計14.25萬元的春季資助金。這是該市首次資助高中階段的殘疾學生。
該項資助金全部由蚌埠市地方財政承擔,按照資助標準,全面免除殘疾學生的學費和住宿費,書費按照每生每年最高800元進行補助。因各校住宿費標準不同,殘疾學生最高每學期可獲得2900元的教育資助。去年年底,蚌埠市出臺《高中階段家庭經濟貧困學生的資助辦法》,從今年開始,蚌埠市再次擴大學生資助范圍,對該學段殘疾學生實行免費教育,實施精準扶貧。
據了解,蚌埠市從2013年起,全面建立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學段覆蓋的資助體系,“十二五”期間,累計發放國家助學金1.3億元,受助學生263633人;發放免學費資金4925萬元,受助學生51038人;學前教育資助278萬元,2333名兒童受惠;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金額25294萬元,為39572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圓了大學夢,基本實現了不讓一個學生因為貧困失學的目標。
記者從長春市教育局了解到,該市2016年將在“強化命題導向作用、強化體育學科教育、強化實驗操作能力”等方面推進中考改革。
同2015年相比,2016年長春市中考政策有多個變化。強化命題導向作用,中考命題要在知識與能力并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基礎上,突出主干知識,體現學科能力和素質要求;加強試題與社會實際、科技發展和學生生活的聯系,重視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考查。
2016年,長春市還將體育納入中考,以40分滿分計入總成績,中考科目由原來增至8門,總分值由原來的600分調整為640分。今年中考,還將強化對物理、化學學科實驗能力的考核,各學科實驗題目的分值不低于試卷總分值的30%。
長春市教育局副局長表示,通過這樣的改革旨在減輕學生負擔,發展其綜合素質,提升其創新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