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東洲幼兒園 施 丹
中班幼兒使用筷子的策略研究
江蘇省海門市東洲幼兒園施丹
隨機抽取了我班30個孩子進行調查,發現只有13個孩子可以用筷子進餐,而其中只有5個孩子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夾、撥等動作,剩下17個孩子對于如何拿筷子都存在疑慮,本文對幫助幼兒正確使用筷子進行了研究。
中班幼兒使用筷子策略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4~5歲幼兒能用筷子吃飯”。那實際生活中該年齡段孩子的進餐情況如何呢?我隨機抽取我班30個孩子進行了調查,發現只有13個孩子可以用筷子進餐,而其中只有5個孩子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夾、撥等動作,剩下17個孩子對于如何拿筷子都存在疑慮。孩子對于筷子束手無策的樣子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是孩子們沒有使用筷子吃飯的能力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家長的過度包辦剝奪了孩子學習和生活能力提高的機會,因此該為此負責的是我們成人。那么,怎樣才能幫助幼兒正確使用筷子呢?
任何一個活動都離不開家長的緊密配合,為了讓活動順利進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觀點,與幼兒園形成統一的教育方式。我通過家長園地、網絡平臺等形式向家長介紹筷子的文化背景以及用筷子進餐對孩子發展的好處,讓他們了解我們活動的目的,從而引起家長的共鳴。而對于爺爺奶奶,我也進行專門的個別溝通,讓他們看到孩子的潛能。此外,我還請家長與孩子一起搜集有關筷子的圖片、影音資料,加深孩子們對筷子的認識。
環境是一個無聲的老師,她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因此為他們開辟一個筷子專區尤為重要。墻面內容以溫馨提示和藝術欣賞為主——孩子們搜集的從古至今的各種有特色筷子、筷子禮儀圖片都被巧妙地布置在活動室中;同時在顯眼的位置上貼上使用筷子的安全貼士,如輕輕取、慢慢拿、不爭搶、不嬉戲……哭臉和笑臉讓孩子一下子就明白怎樣用筷子才更安全。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活動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要相信孩子是有學習能力的人,因此我將筷子作為游戲材料進入孩子們的生活。
1.和筷子做朋友。
筷子正式進入我們班級,每個孩子都帶了一個筷子朋友。“筷子展覽會”開始了,看著造型各異的筷子,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被點燃了。摸摸這個,看看那個,很快,孩子們發現了筷子的許多不同:老師,有的筷子只有一種顏色,有的筷子是七彩的;陽陽,我的筷子上面是米老鼠,你筷子上面是小花圖案;哇,你的筷子閃閃的,還很滑呢……在接下來的交流中,每個孩子都在大膽地表述著自己的發現。
剛入中班的孩子還是以直觀經驗為主,因此在輕松、自由、愉快的氛圍中孩子們能充分地利用多種感官感知筷子,比較出筷子在材質、圖案、長短、粗細等方面的不同,同時也讓孩子們有話可說,進而發現孩子對于筷子的興趣點,為之后的游戲做準備。
“你覺得哪些筷子是好朋友呢?”問題的拋出引發孩子進一步探索操作,他們根據前面的發現對筷子進行分類擺放,“展廳”不斷地發生著變化。
2.和筷子學本領。
孩子是在操作中學習,是在與材料的充分互動中學習的。因此,我創設了“餐廳”環境,讓孩子在情境中學習。餐廳里有紙團做的大湯圓,有玻璃球的小湯圓,有毛線面條,有炒蠶豆、炒黃豆、炒紅豆……菜品豐富。餐廳服務員要根據餐盤上數字和顧客的要求準備。每周餐廳都會進行美食分享會,孩子們分組接力的方式為自己爭取食物,并且將獲勝組的成績公布在餐廳內,以供后面孩子的進一步挑戰。
3.和筷子做游戲。
“筷子除了吃飯還能做什么?”孩子們打破常規,討論出了許多新奇的玩法,于是我們將筷子又投入到了不同的區域中。
《我是小小建筑師》——建構區,孩子利用廢舊的一次性筷子擺出房子、飛機、火箭等不同造型,每一次的作品分享都能給孩子們帶來新的靈感。可是同樣長度的筷子給造型帶來了一定的局限性,于是在孩子們的要求下,我又將筷子進行了分段。長長短短的筷子讓孩子的想象變得更加豐富,造型也更加有趣。而當孩子們對平面的不再感興趣時,我及時在建構區加入了立體的筷子造型,讓孩子們不斷嘗試、挑戰。
《我是小小音樂家》——表演區,筷子又成了孩子們打擊樂的新寵,筷子與瓶瓶罐罐、桌椅板凳發出的不同聲音讓孩子們又有了新的不同體驗。可是雜亂的敲打聲影響了其他孩子的活動,于是我將孩子們之前打擊樂的圖譜投入到區域中,并且把他們的排練場挪到了教室外的走廊里。游戲結束時,我們會請他們進行表演,也會一起解決他們在游戲時遇到的問題。
《我是小小藝術家》——美工區,筷子在這里的角色更加豐富了,它可以是小柵欄、可以是旗桿、可以是風箏……孩子用橡皮泥、水彩筆、毛線、彩紙打扮筷子,設計出一雙雙與眾不同的筷子。
4.和筷子享美食。
經過一個月與筷子的親密接觸,孩子們對于這個朋友已經非常熟悉,而我們在用餐時也為孩子增加了筷子這一餐具。孩子可以自由選擇使用筷子或勺子進餐,當然,對于使用筷子進餐的孩子我們會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肯定,用榜樣的力量影響所有的孩子。慢慢地,使用筷子進餐的孩子變得多了起來,當所有的孩子都自信地拿起筷子享受美食時,我們的活動也完美落幕。
孩子們完美地完成了從勺子到筷子的過渡,可是他們的探索并未結束,為孩子創造條件和機會,那么他們定會給我們帶來驚喜!
[1]雷小雪.情境教育在幼兒園的運用[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7年04期
[2]李吉林.運用情境教學發展兒童語言[J].中國教育學刊.1995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