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冰 戴晶鈺(中國傳媒大學,北京 100024)
?
移動互聯網時代新聞編輯的變革與挑戰
陳澤冰 戴晶鈺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 100024)
摘 要: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新聞編輯經歷的是一個從變化到革新的過程。本文認為移動互聯網給新聞編輯帶來的變化主要是編輯的瑣碎化、把關的缺失和大編輯部的形成等,并指出了在當今新聞傳播格局下,新聞編輯所面臨的思維革新、時效要求和信息整合等三大挑戰。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新聞編輯;變革;挑戰
戴晶鈺,女,北京人,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傳播學專業研究生。
從互聯網問世初期,到1998年聯合國新聞委員會正式認定互聯網為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互聯網已經在多個層次上改變了新聞業的生態,給新聞業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隨著Web2.0時代的來臨,以博客、微博為代表的社交媒體讓新聞業態發生了更大的變化,使得雙向傳播有了大面積實現的可能。
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截止到2015年12月,我國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為90.1%,其中僅通過手機上網的網民占18.5%。[1]這一數據表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正式到來。人們可以借助它隨時隨地發布或瀏覽信息。
如果說互聯網給新聞業帶來的是變化,那么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或許是革新。
第一,傳者不再局限于專業的記者編輯,人人皆可成為傳者。在過去,傳者主要集中于專業記者編輯,互聯網時代,網站編輯依然占據了傳者的地位。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傳者日漸多元化,除了專業人員,還有大量個體化的移動互聯網用戶。
第二,媒介開始向手機等可移動化設備轉移。有關數據[2]顯示,2015年移動新聞客戶端用戶量達到5.2億,人們以往在電視、報紙、廣播上獲取新聞資訊的習慣開始向移動新聞客戶端轉移。在不同的媒介中,用戶用手投票。放下了過去的報紙和遙控器,下載了手機新聞APP以瀏覽新聞資訊,而這一趨勢還會隨著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的不斷發展而持續增長。
第三,受者的主動意識得到顯著提升。在傳統概念中,受者往往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他們并不能有效地發出自己的聲音、提出自己的要求。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他們可以在新聞APP中自由定制所需內容,主動獲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實現了在自己的“地盤”上做主。
第一,移動互聯網使新聞生產UGC化,隨之帶來了新聞編輯的瑣碎化。移動互聯網用戶生產新聞的場景大多都是在一個片段式的時空當中,他們并不承擔任何職業責任和風險,所以用戶在借助移動互聯網生產新聞的時候,主要是以介紹事件過程中的某一片斷為主。在這樣的預設條件下,用戶所生產出來的新聞大部分都是只言片語、沒有前后關系的。因此,在這些新聞生產出來之后,編輯的重要性就更加凸顯。雖然新聞的生產非常多元,但是這些由用戶生產的新聞并不是每條都能達到新聞的標準。所以,編輯工作出現了瑣碎化的趨勢,他們要在這些瑣碎而海量的信息中,找到適合用于新聞的內容并加以編輯。
第二,移動互聯網使得新聞編輯出現了把關的缺失,需要編輯更具鑒別力。互聯網的自由性使得新聞生產成了缺乏把關的信息表達,這種自由性給新聞生產帶來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弊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加把關的信息中往往真假消息混雜、謠言與真相同行,而移動互聯網上的信息量巨大且內容龐雜,要做到條條核實、句句把關的確不易,所以這一變化趨勢對我們編輯工作的把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移動互聯網使得新聞編輯走向大編輯部的編輯方式。移動互聯網繼承了互聯網的多媒體特性,再加上其獨特的移動性,使得用戶能夠隨時隨地地接收這種多媒體產品,文字、圖片、視頻等多要素的同步考量是移動互聯網帶給新聞編輯的新變化。隨著媒介融合的不斷深入,傳統媒體也開始發力移動互聯網,如《人民日報》為更好地統籌旗下各類渠道,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渠道的新聞生產,建立了“中央廚房”式的大編輯部,力圖實現一次采集、多元傳播,同時為報紙和移動端打造各類新聞產品。[3]這種大編輯部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新聞編輯方式的一次重要改變。
首先,編輯思維的革新是對移動互聯網時代新聞編輯的核心挑戰。新聞編輯是新聞生產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也是整個新聞生產過程中的后端。在傳統的新聞格局下,新聞編輯有著屬于自己的一整套思維體系。但是隨著新聞格局的變化,固有的編輯傳統思維也需要與時俱進。在過去,編輯面對的是一些趨于被動的用戶群體,他們接受信息渠道有限,并受著種種限制。但是隨著媒體行業的繁榮和技術的發展,用戶不再被動,他們主動選擇、訂制符合自我喜好的新聞內容。在這樣的條件下,編輯工作應該轉變思維,放棄過去“傳者本位”的慣有思維,轉向“用戶本位”的新型思維方式。
其次,時效性的要求是對移動互聯網時代新聞編輯的首要挑戰。傳統的新聞編輯大多還有固定的截稿或者播出時間,到了互聯網時代,這些截止時間都已不復存在,而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時效性更是成了編輯的第一要義。如果說互聯網已經沖破了傳統新聞生產時間上的局限,但還存在著空間限制的話,那么移動互聯網已經完全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桎梏,它使用戶能夠真正實現隨時隨地地獲取信息。無論用戶在做什么,編輯都能打破時空所限,實時向用戶推送重大新聞,讓用戶能夠第一時間獲取信息。因此,如何在保證“好”的前提下做到“快”,就成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新聞編輯的首要挑戰。
最后,碎片化的信息整合是對移動互聯網時代新聞編輯的全新挑戰。傳統的新聞編輯主要是以完整成篇、成片的方式來制作新聞,而移動互聯網受到網絡帶寬、流量和使用場景因素的影響,編輯就不能把傳統的長篇大論不加修改地直接放在移動互聯網上。用戶使用移動互聯網獲取信息的物理時空大多數是在閑暇的片刻,如在等車、排隊。在這種片段式的閱讀觀看場景下,編輯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把信息進行碎片式整合,制作出更適合移動互聯網傳播的新聞,吸引用戶點開新聞,提高信息到達率。
參考文獻:
[1] 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2016.
[2] 2015年移動新聞客戶端市場報告[R].速途研究院,2016.
[3] 葉蓁蓁,盛若蔚.中央廚房探路融合發展[J].中國報業,2015(07):38-39.
作者簡介:陳澤冰,男,北京人,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廣播電視專業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G2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03-00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