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彬(蘭州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
淺析湖南衛視《一年級》節目反映的社會現象
任 彬
(蘭州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摘 要:隨著媒體的發展和不斷進步,琳瑯滿目的電視娛樂節目轟炸式地呈現在觀眾眼前,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多的低級趣味和越來越高的同質化,許多節目都有抄襲、模仿之嫌。因此,原創類電視娛樂節目顯得尤為珍貴,原創娛樂節目受到更廣泛的關注和討論。湖南衛視《一年級》節目就是一檔原創類的節目。本文將從內容和結構兩個方面對該節目反映的社會現象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引發更多關于娛樂節目的思考。
關鍵詞:《一年級》;社會現象
《一年級》是湖南衛視推出的一檔原創校園紀實類節目,主要講述了一群一年級新生進入校園之后的生活故事,由陳學冬、宋佳分別擔任實習班主任和實習生活老師。該節目于2014年10月17日在湖南衛視播出,共11期。節目主要拍攝地點設在了真實的小學校園里,攝制組采用全程封閉拍攝的模式,記錄小學一年級師生們從開學到逐步適應各自身份的全部經歷,過程中將由明星擔任老師,陪伴孩子們一學期的成長。
(一)中國兒童啟蒙教育普遍缺乏
1.在《一年級》中,第一天上學,有的孩子就對老師不禮貌,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跟父母發脾氣,也沒有要“守規矩”的概念。而在之后分小組探險的過程中,也沒有團隊意識,不知道聽指揮?!爸v文明,懂禮貌”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具備的傳統美德,孩子從小接受的教育非常重要,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品行。所以,發揚中華傳統美德,對孩子的啟蒙教育至關重要。
2.“性教育”在中國的啟蒙教育中也是非常缺乏的一個環節。由于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家長對孩子的“性教育”疏忽,但“性教育”缺乏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后果。
(二)從“競選班長”看“拼爹”
自從“我爸是李剛”、“李天一案”等事件之后,“拼爹”現象得到了廣泛關注。在《一年級》中,孩子們舉行了一次班長競選活動,在這次班長競選中,孩子們的家長各顯神通,都展現了想讓孩子當班長的愿望。節目中的七個小主角都準備了自己的競選宣言,大多數孩子都是讓家長幫忙寫了發言稿然后背下來,有的家長專門帶孩子找老師進行“競選輔導”;而有的家長直接利用自己“名人”的身份給孩子拉票,給全班同學準備禮物“賄賂”同學。從一個小學班長競選的事件中就能發現目前中國社會“拼爹”現象非常嚴重,可以“拼爹”的孩子要比別人占優太多,完全沒有公平可言。
(三)家庭教育對孩子性格養成的影響
節目中有典型的“城市留守兒童”,有離異家庭的孩子,有母親是全職太太家庭的孩子,有普通“中國式”家庭的孩子,有“星二代”,有中外混血的孩子,也有天生有生理缺陷的孩子。每個孩子不同的性格也反映出家長教育、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和性格培養的影響。
例如,混血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雙方不同的教育理念,孩子性格比一般中國孩子更大膽也更加開朗,但是在自由成長的過程中又比較懂得遵守紀律。還有孩子天生殘疾,生理上的缺陷讓他得到更多的溺愛,家長對他沒有太多要求。在學校生活中就表現得沒有紀律意識,上課說話、坐不住,對長輩沒有禮貌等,但他又特立獨行,想法和行為都與大家不一樣,所以雖然他不守規矩,但又表現出別的孩子沒有的執著、天真、懂事,不禁讓人反思中國式教育存在的弊端。
(四)老師與家長該如何相處
現在家庭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家長不舍得說一句重話。而在學校,老師如果對孩子語氣稍微重一點,孩子就會受不了,家長也會責怪老師對孩子態度不好。其實換位思考一下,每個老師每天要面對幾十個學生,要耗費很多精力,偶爾脾氣不好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老師不會無緣無故就說哪個孩子,老師教育學生一定事出有因。同時,老師也應該理解家長的心情,換位思考,多交流、多溝通。尤其現在通訊技術如此發達,家長主動了解一些學校的情況,老師有問題也及時告知家長,這樣就能免去很多不必要的誤會。
(一)高成本,大制作
中國的電視娛樂節目發展得越來越迅速,節目形式越來越多樣,而隨著各家電視臺競爭日趨激烈,電視娛樂節目也開始想辦法吸引觀眾眼球。高成本、大制作,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趨勢和現象。《一年級》作為湖南衛視的原創節目,在拍攝上更是下足功夫。攝制組采用了全程封閉拍攝的模式,引進了許多先進設備,在學校教室、寢室和學生家中安裝了100臺固定攝像機,還安排了26臺攝像機24小時跟蹤拍攝。
(二)靠明星“撐門面”
在如今的電視娛樂節目中,明星元素被無限放大,明星已經成為現在中國電視娛樂節目必不可少的元素。如今,有的綜藝節目走進“獵奇”模式,堅決不放棄“虐星”機會。其實,觀眾想看的不是明星有多慘,而是想看明星最真實的一面。
《一年級》中的主角明顯是七個孩子,兩位明星老師只是節目的線索和紐帶。一個節目成功與否真正關鍵的不是明星,而是節目本身的價值內涵。
(三)合理利用電視娛樂節目聯動
湖南衛視以“娛樂”為立臺準則,因而其娛樂性節目占據了主要的頻道資源。湖南衛視在頻道資源方面進行了整合,將節目進行明確的分類和定位,讓各節目相互聯系,使宣傳效果最大化。
《一年級》非常合理地利用了湖南衛視娛樂節目之間的聯動宣傳,兩名明星老師和七名學生主角多次登上《天天向上》和《快樂大本營》,對節目進行宣傳,幾個孩子偶爾也會被邀請來客串一些別的節目中的小角色。此外,還有節目之后的《我的一年級》,請專家來解讀節目中的一些現象,將節目內涵延伸出去,使節目更具社會意義。各個節目之間的聯動,使《一年級》節目的宣傳效果大大增加。
《一年級》是一檔令人耳目一新又牽腸掛肚的節目,湖南衛視找到了綜藝與教育的平衡點,使節目既有欣賞性又有教育意義。而節目中體現出的社會現象更值得我們思考,希望我國能有越來越多這樣優秀的原創電視娛樂節目,讓更多的社會現象、社會問題得到廣泛的關注。
參考文獻:
[1] 王文婷.電視娛樂節目的全媒體互動模式研究[D].甘肅:蘭州大學,2014:12-13.
[2] 李海玲.湖南衛視綜藝節目聯動研究[D].江西:江西財經大學,2013:15-27.
[3] 鄧顥.新浪潮下的湖南衛視娛樂節目探析[D].湖北:湘潭大學,2009:23-27.
作者簡介:任彬,蘭州大學2014級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03-00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