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春(汕頭市廣播電視臺 廣播節目中心,廣東 汕頭 515041)
?
媒體融合對廣播新聞采編業務的影響分析
林燕春
(汕頭市廣播電視臺 廣播節目中心,廣東 汕頭 515041)
摘 要:本文主要從外部環境影響、新聞主體變化、改變采編業務流程、新聞模式變革以及優化采編進程這5個方面,闡述了媒介融合對廣播新聞采編業務的影響。
關鍵詞:外部環境;新聞主體;采編業務;廣播新聞
國家的法規政策是影響新聞媒體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的經濟在不斷發展的同時,受到全球化經濟的影響,新的傳播媒介、傳播方式也對傳統媒介結構產生了重大影響。這使得傳統廣播新聞采編業務需要配合經濟形勢的變化,對廣播行業采取一定的改革措施。新聞采編業務面臨著市場的諸多挑戰。隨著媒介融合的不斷深入,新聞采編行業要一改以往的方式,對傳統的運營方式給予調整。傳媒設備不斷增多的當下,信息載體實現了多樣化的發展趨勢,新聞信息載體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人們通過各種載體獲取更多的信息,同時也增強了信息的準確程度,這些都給傳統的新聞采編業務帶來了巨大影響。
媒介融合讓多種媒介開始趨于一體化,媒介融合也被稱為媒體的融合。所謂媒體融合,就是讓各個媒體打破傳統邊界,形成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整體。媒介的融合促進媒介使用一體化,各個媒介都擁有一個共同的競爭市場。這個競爭市場存在更鮮明的優勢。新市場主體更加廣泛,媒介融合中產生的媒介主體,廣播、報紙、電視、網絡等,都可以成為市場的主體。隨著市場主體的不斷加大,新聞行業的競爭空間也不斷加大。和傳統的媒介發展方式相比,媒介融合下市場的發展空間不斷加大,即使媒介種類不同,也可以通過科學的手段,讓信息得到充分的共享。隨著競爭空間的加大,競爭也會逐漸變得激烈。
當前社會媒介融合的趨勢不斷加快,新聞傳播的主體也產生了巨大變化。由傳統的、單一主體,向多元化主體過渡。科技的發展為電子信息行業帶來了新的載體,群眾對生活中見到的新聞可以及時、有效地進行傳播。這打破了傳統新聞采編業務對空間和時間的限制。群眾通過手機設備就可以對新聞事件實現及時分享與傳播。信息技術、網絡環境使新聞行業的準入門檻降低,群眾通過手中的網絡設備,可以積極融入新聞采編行業中。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微信、微博等平臺被不斷利用。很多人借助手機等移動設備,搜集新聞信息,分享到網絡上。一些新聞愛好者對電子設備的應用和新聞的搜集,使得新聞的采編工作得到良好的補充,進一步彌補了傳統新聞采編工作的缺陷,新聞采編的信息量更加具體、全面。
傳統的新聞采編以單個媒體類型為依托實現新聞采編工作。在媒體融合的趨勢和背景下,新聞采編工作可以通過網絡進行信息的采編,有效地利用新聞采編、交流、共享的優勢,不同媒介對新聞敘述的風格各異。所以要想獲得觀眾的關注,就需要有一定的競爭優勢。新聞采編工作上的創新,可以從自己的風格、特點入手,從龐大的信息網絡中突出自己的優勢。通過各個媒體之間的整合、交流,使得新聞信息得到再次的共享與傳播。媒介在不斷融合的背景下,通過媒體來打造自身的風格,再對新聞信息進行加工整理,滿足群眾需求。
在媒介不斷融合的背景與趨勢下,傳統的新聞報道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新聞發展的需求,所以需要對新聞報道模式進行新一輪的變革。通過多角度、多層次地對新聞信息展開挖掘,從不同結構對新聞信息進行改革創新。在媒介不斷融合的當下,媒體對新聞報道的深度挖掘也將成為采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媒介融合讓新聞報道呈現出多視角、全局化的報道形式,實現新聞報道的多樣化。媒介融合,讓新聞報道放入真實的新聞場景中,與新聞有關的信息進行深入整合、剖析。全景式報道將新聞發生的過程、原因進行深度分析,讓受眾對新聞發生的起因、過程有所了解,從而實現對新聞的深刻分析,避免因為斷章取義讓人們對新聞的理解產生偏差。
新媒體環境有效地將電視機、電腦、手機這三個終端聯系在一起,通過機頂盒、寬帶網絡、無線網絡實現了電視機的數字化、電視機的移動化以及電視的互動化三種轉變。網絡給人們帶來一種全新的觀看體驗,改變了以往觀看的模式,實現了以需求觀看,隨看隨聽的便捷方式。
網絡具有資源的共享性和互動性特征,海量的資源庫使其在全球發展中都占有優勢。網絡媒體可以使觀眾突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來對新聞內容進行選擇,當然也會受到國家相關政策的限定。
無論是哪個單位,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決定了其發展的面貌。所以,新聞行業要積極樹立自身的形象,打造品牌特色,用優質的工作環境和規章制度來完善新聞采編工作建設。
傳統的采編業務對文字、音頻、視頻和圖像進行收集,后期再對其進行新一輪的深入加工。電視新聞主要以音頻、視頻、圖像為主,讓受眾有直觀的視覺體驗,具有一定的市場優勢。媒介融合對傳統媒介的信息傳播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也對新聞采編業務的相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素質需求。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電視新聞的前線記者需要有高超的素質,包括對信息采集、后期編輯的能力,必須擁有全媒體的角度去完成新聞信息的整理和采集工作。一些駐外記者會被同時安排到后期、前期進行工作,這對采編工作人員要求十分嚴格,同時也會為其帶來巨大的壓力。為了進一步緩解這種問題,需要讓信息采集、報道分離,優化編輯組合。
傳統媒介應多元化經營,向全媒體時代轉變,利用新媒體中的互動,將信息增值,讓自身的品牌增值。對網絡平臺的利用不僅能夠做到良好的宣傳,同時還能夠實現資源的共享與媒介品牌價值的提升。廣播新聞媒體要不斷革新技術,讓廣播新聞節目的安排像網絡一樣可供用戶自由篩選。通過新聞整合的內容而衍生出熱門話題,從而借助網絡平臺等傳播手段來進行新聞的二次傳播,不斷提升該頻道的知名度和關注度,從而實現廣播新聞影響力和傳播力的不斷深化。
參考文獻:
[1] 黃成,花凱.試論媒介融合對電視新聞采編業務的影響[J] .電視研究,2010(03):30-32.
[2] 王庚年.順應時代要求 走融合發展之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媒體融合實踐[J]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5(11):10-16+23.
[3] 陳玉惠.廣播新聞采編工作創新研究[J] .中國報業,2014 (12):71-72.
中圖分類號:G22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03-0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