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維行(溫州廣播電視傳媒集團,浙江 溫州 325000)
?
時間是故事的生命
——關于紀錄片《光》的創作思想
倪維行
(溫州廣播電視傳媒集團,浙江 溫州 325000)
摘 要:紀錄片《光》用八年的時間跨度拍攝完成。本文簡要分析了時間跨度對紀錄片《光》的價值意義,以及本片的創作思想。
關鍵詞:《光》;盲童;時間跨度
2013年,由溫州廣播電視臺出品的紀錄片《光》獲得第15屆全國城市電視臺社教節目評比長紀錄片類一等獎。這部紀錄片用八年的時間跨度拍攝完成,反映了八位盲童的成長故事以及他們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心路歷程。紀錄片播出后,引起了極大的反響與共鳴。本文來談幾點有關本片的創作思想。
一般來說,人文紀錄片大多是在選擇當下正在發生的故事進行創作。而《光》的創作靈感來自八年前一部叫《盲童》的短紀錄片。
《盲童》采用原生態的拍攝手法,真實地記錄了一群目盲的孩子的學習與生活。3天的拍攝時間,沒有針對性的某個人物,攝像機的磁帶在不停地轉動。生活流的記錄構成了豐富而生動的素材內容。通過素材選擇和畫面剪輯,形成了令人深思的盲童故事。
八年來,盲童的影像一直珍藏在我們的記憶里。現在,這些孩子們在哪里?他們在做什么?他們的夢想實現了嗎?帶著這個選題,2012年秋、冬兩季,我們再一次帶著攝像機,走進了他們的生活,走進了他們的內心世界。我們把八年前的短紀錄片《盲童》播放給他們“聽”,八年前校園里那些熟悉的聲音再一次喚起了他們對往事的記憶。
“光”是盲童們共同的話題。現實中他們看不見光,但他們的內心深處,永遠有一束光在照耀著他們,他們一直在黑夜中尋找著光明。這也是這部紀錄片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
紀錄片更多關注的是人物的生活現狀和內心世界,豐富、生動的細節是這部片子最大的亮點。在拍攝過程中,被拍攝者幾乎感覺不到攝像機的存在,他們的言語和行為都處于一種自然常態,而攝影機的鏡頭就像一雙眼睛,真實地記錄下他們生活的細節。其中,有幾處細節值得一提:童年沈江琴在喝著一碗開水,她用手指不停地在碗面上觸摸著水的溫度,她的嘴唇小心翼翼地在接近開水,最后好不容易喝下了開水;洪小科在洗衣機里一身怨氣地尋找著自己的衣服,最后發現衣服原來被同伴晾曬在衣架上;楊麗姿的女兒將菜刀遞給楊麗姿,而楊麗姿全然不知,手指碰到了菜刀一聲尖叫……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生動感人,耐人尋味。每一位盲童成長的背后都隱藏著一段辛酸的故事。
《光》通過八位盲童的成長故事,呈現一組生命群像,構成了這部紀錄片的核心內容。
2004年的《盲童》只花了三天時間拍攝,150分鐘的畫面素材,七天時間的后期制作。時隔八年之后,我們整整花了三個月的時間來拍攝成長后的盲童,畫面素材時長達30多個小時。
在后期制作中,我們首先對每一位盲童的故事進行了梳理,然后開始初剪成3個小時的原始片。接下來再根據情節的需要,分別剪成90分鐘、50分鐘、36分鐘共3個版本的成片。
故事的脈絡是這部紀錄片最關鍵的問題。由于時間跨度長達八年,而這八年中間我們與他們失去了聯系,從而沒有去跟蹤拍攝。這八年時間里,他們究竟發生了什么,我們不得而知。
那么,以什么樣的方式來講述八位盲童的故事呢?在拍攝過程中,盲童們為我們講述了他們八年來感人奮進、催人淚下、引人深思的心路歷程,他們之間有著共同的命運關聯和人生感悟。我們將八位盲童的畫外音作為整部紀錄片的敘事主脈,搭建了一個富有張力的架構。
紀錄片的開頭和結尾采用了寓意性的畫面。開頭是兩位盲童坐在操場上“望著”朝陽,結尾處是這兩位盲童站起來,“迎著”朝陽走去,一群盲童在歡快地做早操。表達了盲童們對光的無限遐想與向往。
在50分鐘的版本中,作品分兩個部分。在紀錄片的開頭八分鐘屬于第一部分,展示了八年前盲童的生活、學習狀態。在第二部分的40多分鐘時間里,我們用一系列巧妙的轉換,將八年后盲童的故事有機地串聯起來。例如,八年前的李茂喜歡靠在課桌椅上睡覺,而八年后的李茂依然趴在課桌上睡覺;八年前的陳良才在敲打盲文寫字機,畫面轉換到八年后的陳良才,他在敲打著鍵盤;八年前的谷建杰在調試音樂,當畫面轉換到八年后時,谷建杰在音樂臺前編輯樂曲。八年的時間會讓人改變很多,但對于盲童來說,時間很難改變他們的人生。
在紀錄片《光》中,貫穿著各種音樂,而這些音樂不是后期刻意加上去的,而是取自片子本身的音樂音響。盲童們大多喜歡音樂,陳良才的吉他彈唱、沈江琴的鋼琴彈奏、谷建杰的吟唱都構成了音樂的元素,為情節的鋪墊與情緒的渲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剪輯方面,《光》采用了電影蒙太奇的手法,將八位盲童的故事穿插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故事的整體,用他們的聲音,表達了對光的渴望與向往。
在紀錄片中,時間是最珍貴的元素。時間跨度越大,就越具有記錄價值。《光》的成功之處就是運用時間的積累呈現一組動人的故事。
德國紀錄片大師文夫里特·容格的《傳記——高爾佐孩子的私人肖像》,就持續30多年用膠片記錄高爾佐村孩子的成長,先后拍下長達30小時的14部影片。容格的作品最讓人震撼的就是用時間積累成一個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一部村莊的歷史。中國紀錄片《再說長江》就是充分運用了20年前的影像。時間的積累讓紀錄片的價值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盲童》到八年后的《光》,記錄了一群盲童成長的歷史。如今,盲童們都長大成人,他們也都處于人生的轉折點,他們的生活與思想也將發生變化。
時間像一條河,永不停息地流淌,盲童的故事將會一直延續,而我們的拍攝也不會停止。許多年后的今天,他們會在哪里?他們的選擇又是什么呢?
中圖分類號:J9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03-01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