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紅(常熟市楊園中學)
新課程背景下英語教學的策略探究
沈麗紅
(常熟市楊園中學)
新課標的頒布和實施,給我們的教育改革指明了航向。這些年來,我和全體同仁一樣,秉承新課標全新的教育理念,積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有了許多的感悟。下面我從四個方面,結合二十年來的教學實踐,談一些本人的一孔之見。
說到德育,人們總以為是學校領導、班主任和政治老師的事情。事實上,每位老師都應該將教學和育人統一起來,讓學生在建立知識體系的同時,不知不覺地接受德育的滲透,在潛移默化中內化為個體的良好品德,從而樹立起正確的學習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教師要率先垂范。教師除了應具備廣博的知識、較強的教學能力、豐富的教學藝術外,還應有高尚的人格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在律人之前首先要律己,要言之有理、行之有度,無論大事小節都要樹立榜樣形象。久而久之,教師的素養就會對學生的思想情操、行為規范起到耳濡目染的陶冶作用。
其次,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的內在道德因素,寓德育于英語教學中。現行的英語教材題材好、語言美、蘊意深,切合中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師可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靈活多樣地、適時地加以滲透。如在教學8B Unit5 Good manners時,通過課文中大量禮貌用語的學習,結合開展的活動,要求學生就建設美好和諧校園進行寫作訓練。最后我還引入警句“Do good deed no matter how small it could be and don’t do evil no matter how tiny it seems”,既延伸了教學內容,又達到了對學生進行公德和文明禮儀教育的目的。
正所謂“潤物細無聲”,我們只有堅持做到因材育德,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才能讓學生樹立起學好英語的遠大理想,才能真正地推進素質教育。
中學生活潑好動、愛幻想、興趣廣泛,對新事物特敏感,也易接受。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特點,精心編排每一個教學環節,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吸引學生,保證他們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昂揚、奮發、進取的心理狀態,這樣才能讓他們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進而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提高課堂實效。
教學中,教師應多采用實物、教具、圖片、簡筆畫、投影片、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創設情境,讓課文內容活起來,讓學生零距離地融入似曾相識的生活場景中,激發他們參與語言交際的熱情。如在教學上文提到的8B Unit5 Good manners時,我先播放歌曲《公民道德歌》作為warming-up,喚起學生的興趣,接著通過一組照片來教學新單詞,然后就照片內容讓學生Talking about the right and wrong things to do in public。因為呈現的照片是在學生社會實踐中拍攝的,所以學生們倍感親切,興趣激增。在學完Part B后,我引入圖片“中國式過馬路”“就餐之禮”進行模擬對話訓練,由于是熱點話題,學生踴躍交流。之后設計了一個砸金蛋活動Phrases Competition,將學習熱情推到了高潮。課尾的寫作訓練To build a beautiful and harmonious school,what should/shouldn’t we do at school?讓學生覺得有話可談,將他們的興趣一直保持到最后。
教師應堅持多表揚、少批評的激勵原則。課堂操練中、作業本上、練習卷上絕不要吝嗇Good,well done,excellent等贊美之語,當他們遇到困難或意志消沉時要用Don’t be afraid,Never give up,Try it again等來激勵他們。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養護他們的學習動力。記得有一位姚×同學,英語成績一直處于中游。得知她在市運動會上奪得跳遠第二名后,課上我用“Congratulations to Yao×,she came second in Changshu Middle School Games.We are proud of her.”表揚了她,課后我又找她促膝談心,告知她只要發揮賽場上的拼搏精神,就一定能奪取學習上的勝利。之后她以此為動力,學習上變得勤奮努力了,成績也提升很快。
教師要當好知識海洋中的導航員。啟發點撥學生,幫助他們盡快了解語言學習的規律,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少走彎路,增強學習效果。在日常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
1.養成朗讀、背誦的習慣
我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盡可能多地模仿語音材料,用正確的語音語調朗讀課文,朗讀時要做到“眼耳口心”并用。英語詞匯量大,許多學生抱怨記單詞是一種負擔。詞不離句,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結合語境來記憶單詞,亦可根據拼讀規則、構詞法、將單詞進行分類等方法來較為快捷地記憶單詞。此外,平時還應擴大閱讀量,提高單詞的復現率以增強對單詞的掌握程度。
2.養成預習、自習的習慣
在上新課之前,我經常布置一些預習練習,如讓學生在家聽錄音、預習單詞、查找課文中難以理解的句子等,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探尋知識,為新課做好準備。課堂上可來個預習報告,檢測他們的預習情況,對報告中出現的一些困難,讓同學一起思考、討論。通過預習和自習,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以思促聽,提高了學習效率。
3.養成勤于筆記的習慣
上課時要求學生全神貫注,認真聽講,抓住重點、難點,做好筆記。這既能使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狀態,又便于今后經常翻看,減少遺忘。
4.養成經常復習的習慣
指導學生根據遺忘曲線規律,對學過的東西勤復習,養成先復習再做練習的習慣。教學完每單元后,我要求學生們整理、歸納一單元的重要詞組、重點句、難點句。通過階段梳理,鍛煉了記憶力,鞏固了所學知識。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今后,我將一如既往地貫徹新課標理念,不斷提高和完善業務水平,努力探索一套更適合自己、更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方法體系。
邱艷霞.新課程背景下提升高中英語實效性的策略[J].校園英語,2015(4).
·編輯任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