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梅
(溧水區廣播電視臺,江蘇 南京 211200)
新媒體沖擊下區縣廣播電視臺的融媒發展
夏春梅
(溧水區廣播電視臺,江蘇 南京211200)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為區縣廣播電視臺的生存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如受眾被分散、受眾品味和審美要求的提升等。區縣廣播電視臺在長期的發展中,本身就存在自我壟斷性,而其節目設計和表現形式在傳統思維的約束下,同樣存在創新性不足、本土文化缺失等問題。基于此,考慮到區縣廣播電視臺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筆者建議區縣廣播電視臺立足本地文化,尤其是立足草根文化的個性發展特色,嘗試進行融媒發展。
新媒體;區縣廣播電視臺;融媒發展
現代科技的快速進步促進了以數字化、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的發展,然而諸如:可穿戴設備、車載接收終端、便攜式接收終端、電腦、手機、互聯網等的出現,又導致受眾對區縣廣播電視臺內容的關注度被分散。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區縣級電視臺如何保持自身的競爭實力,如何面對受眾對廣播電視節目需求度和品味不斷提升的挑戰,豐富和創新節目內容,如何在新媒體、新技術的大潮前,打破停滯不前、故步自封的思想,成為現階段區縣廣播電視臺融媒發展之前需要考慮的問題。
(一)長期壟斷思維下的生存空間縮小
區縣廣播電視臺所在的地域位置和其長期發展中所存在的競爭對手缺乏,很容易使之出現忽視新媒體沖擊及故步自封的心態。在傳統采編思維和理念約束下,區縣廣播電視臺很難如受眾所期待的進行節目內容、技術、表現形式等的創新。不及時進行自我創新和完善,忽視新媒體的應用,容易造成受眾的逐漸老化和減少。區縣廣播電視臺的生存空間日漸縮小,甚至被邊緣化,又會導致區縣廣播電視臺成為時代落伍者。
(二)偏重利益理念,內容本土化不足
區縣廣播電視臺尤其是縣級廣播電視臺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雖然數字信號已經覆蓋到了幾萬名城區和農村的有線數字電視用戶,但是仍存在很多農村用戶收看或者收聽不到區縣廣播電視臺節目的情況。在拓展用戶方面有效度的匱乏,與區縣廣播電視臺當前的節目制作能力、側重廣告收益而相對忽視節目創新需要等密切相關。就區縣廣播電視臺電視節目內容特色和內容資源優勢本身而言,其應圍繞本地的社會生活、文化、經濟等方方面面設計,以及時為受眾提供其所需要的各類資訊,激發其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自豪感。但是從節目播放的實際情況來看,卻并非如此,大多數區縣廣播電視臺節目具有雷同性。
(一)打破思想桎梏,整合本地資源,創建網站平臺
解放思想、打破桎梏、創新思維,可作為區縣廣播電視臺面對新媒體沖擊時的首步反攻方式。整合新媒體的資源和優勢,結合區縣廣播電視臺自我完善需要,可進行區縣廣播電視臺組織架構和節目內容的優化,以此來輔助區縣廣播電視臺增加新活力和新血液。對新媒體資源的合理應用,首先需要建立區縣級臺的網站平臺。從傳統媒體和互聯網當前的加速融合趨勢來看,區縣廣播電視臺節目覆蓋人群的設定,可分為某區縣本地人、在某區縣的外地人、在外地的某區縣人以及想了解某區縣的外地人群。以此為背景,區縣廣播電視臺立足自身實際發展和內容創新設計需要,圍繞本地文化特色,設置出相應的版塊,如“熱播欄目”“民生快訊”“信息互動”“XX文化”“精品紀實”等。
筆者所在的溧水廣播電視臺,于2013年設立了官網——溧水人民網(www.lsrmw.cn),實現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有效融合,為廣播電視受眾和廣大網民朋友展示交流、學習提高、了解世界提供了又一全新平臺。筆者認為,官方網站平臺的設定可作為區縣廣播電視臺與新媒體融合的大本營。為推動其發展和增加網站應用的便捷性,可在外鏈中增加知名網站和本地官網的鏈接。當然,在解放思想、打破桎梏、創新思維的過程中,為保持新媒體信息更為權威準確、資訊傳播得更為及時,建議全臺的采編播人員按照互聯網時代全媒體型記者的趨向進行轉型。
(二)結合本地文化,豐富并創新節目內容
區縣廣播電視臺實力的提升,必然需要以豐富和完善節目為基礎。節目的創新需要遵從“接地氣和內容為王”的理念,如此便要求區縣廣播電視臺立足本地,重視節目的本土化創作,扎根百姓,使用線上和線下兩種調查方式來了解本地民眾的需要,進而制作出符合本地民眾審美品位和習慣的優秀廣播電視節目。節目創作時可挖掘本地的草根文化,使廣播電視節目內容既符合草根時代的原創性,又符合傳統媒體節目創作的專業性,并借助網站和新媒體平臺與大眾隨時互動溝通。
節目的剪輯也要考慮媒介消費的“碎片化”習慣及節目創作的“微內容”特質。廣播和電視節目在播出后,可按照新媒體平臺的特征稍微剪輯,二次創作,及時在新媒體平臺中發布。
(三)提升媒體形象,開設APP手機客戶端
隨著社會關系模型的重新界定和互聯網技術的穩步發展,社交媒體日漸得到受眾的關注和應用,諸如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已經被大眾所熟練應用。可以借助社交平臺的優勢,擴大區縣廣播電視臺的品牌價值力和競爭力,設置專人統籌和策劃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的使用方式,配合區縣廣播電視臺品牌塑造需要,將社交平臺視為優質資源及優質節目資源的宣傳式、預告式平臺,以起到區縣廣播電視臺品牌塑造的1+1>2的效果。
現階段,我國手機屏、電腦屏、電視屏的“三屏”合一已經成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的一種趨勢。“三屏”中,手機屏的使用率和數量穩居第一。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公園、公交車、碼頭和車站中,人手一部手機并關注手機內容的場景司空見慣。基于此,區縣廣播電視臺雖然受到人才和資金的雙向制約,但是還可聯合第三方,共同合作開發自己的手機APP、視頻網站等新媒體平臺。開通區縣廣播電視臺APP手機客戶端,為用戶提供瀏覽和搜索自己喜歡的本地廣播電視節目的機會,優化APP的互動功能來鼓勵用戶的積極互動參與,這樣不僅可輔助區縣廣播電視臺擴大本土受眾覆蓋率,還可以增加其對青年受眾的影響力和滲透力。
[1] 周建亮.廣東電視融媒體發展研究[D].武漢大學,2013.
[2] 呂錦國.湖南省縣級電視臺新聞報道研究[D].湖南大學,2013.
[3] 師強.大連廣播電視臺廣播業務競爭戰略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4.
G229.27
A
1674-8883(2016)17-0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