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杰 劉嘉輝 孫 紅 周紅紅
(北京交通大學 語言與傳播學院,北京 100044)
批評話語分析視角下的網絡紅人研究
——以網紅papi醬為例
陳欣杰劉嘉輝孫紅周紅紅
(北京交通大學 語言與傳播學院,北京100044)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以移動直播與視頻為主的“自媒體”時代悄然而至,而網絡紅人papi醬就是自媒體時代最典型的代表之一。本文以網絡紅人papi醬為研究對象,利用批評話語分析理論以其微博置頂的原創短視頻“你會聊天嗎”為例,從語篇特征、語用身份構建、網絡傳播三個方面對其進行研究,發現在papi醬的網絡傳播過程中,話語、語用身份構建與網絡傳播三者共同發揮作用,相互聯系、相互影響。
papi醬;網紅;批評話語分析;話語;語用身份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移動終端的逐漸普及,以移動直播和移動視頻為主要內容生產的“自媒體”顯現雛形。部分自媒體賬號以其貼合大眾日常生活行為的表達,對傳統形象和話語的解構甚至顛覆,吸引了數量眾多的粉絲,并以作品為依托,在傳者和受眾之間的互動交流中放大了個體行為的影響,最終成為社會的輿論熱點和獨特的網絡文化現象,具備了網絡經濟的潛在價值。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8次《中國互聯 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已達7.1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1.7%。而我國網民仍以10~39歲群體為主,其中20~29歲年齡段網民占據比重最高,達到30.4%,中等學歷群體占據主要比重。可見,我國網絡傳播的受眾普遍年紀較小,學歷程度一般,因此也形成了特有的網絡環境。《報告》還指出,2016年上半年網絡直播服務逐漸受到社會重視,截至2016年6月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3.25億,占網民總量的45.8%,其中真人聊天秀直播占到了19.2%的比重。2016年上半年,中國網絡發展勢頭良好,“網紅”“直播”等名詞成為新的網絡符號。
“網紅”即“網絡紅人”的簡稱。余霞指出,“網絡紅人”一詞的出現與“芙蓉姐姐”有關,而“網絡紅人”作為專有名詞2005年起才開始廣泛使用,正因為有網民的推波助瀾,網紅才得以產生。[1]而提到“網紅”,就不得不提到被譽為“2016中國第一網紅”的微博視頻原創博主——papi醬。憑借著獨特的內容生產和互聯網的有效傳播,2016年上半年papi醬的人氣急劇飆升,這一現象也得到了學界的關注。截至2016年8月6日,以中國知網(CNKI)為例,輸入“papi醬”選擇“期刊”進行關鍵詞檢索可得到8條結果,而輸入“papi醬”選擇“期刊”進行篇名檢索,可得到20條結果,其中包括2篇文獻發表在北大核心期刊上——周星(2016)的《網絡吐槽現象的正反觀——觀察papi醬的網紅現象》與張燦燦(2016)的《不如理性看待Papi醬》。但以話語分析為切入點對其進行研究的案例并不多見,目前僅有方賢潔(2016)對其話語權的建構進行了研究分析。本文從批評話語分析視角,對2016年中國第一網絡紅人papi醬原創短視頻中的話語進行分析,從語篇特征、語用身份構建對其網絡傳播進行研究,不失為一種新的嘗試。
papi醬,2015年在網上上傳原創短視頻,2016年2月憑借變音器制作的原創短視頻在網絡上迅速走紅。其原創短視頻同時在優酷視頻、愛奇藝視頻、騰訊視頻、微信公眾賬號、微博等平臺發布。截至2016年8月6日,papi醬微博粉絲數高達1800多萬人,根據百度指數,2016年1~7月papi醬搜索指數均高于4000,4月更突破240000,7月11日其在微博發布的直播播放量更是高達1億次。同時截至2016年8月10日,papi醬在優酷視頻粉絲數達到241.5萬,在騰訊視頻訂閱量達到41.9萬,播放量39128.6萬,而愛奇藝視頻網站其播放量更高達2.49億。
批評話語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是當代話語分析的典型代表,“它將語言的文本分析與社會實踐分析結合,考察社會變遷過程中語言扮演的角色,注重從社會制度和社會構成這一較高的層次來尋求解釋話語的原因,強調社會制度、社會變革與話語的互動關系。”[2]批評話語分析起始于Fairclough,辛斌(2013)指出,批評話語分析旨在分析語言、權力與意識形態的關系,揭示語篇如何源于社會結構與權力關系,又如何為之服務,同時,批評話語分析特別強調在分析中對語篇生成、傳播和接受的生活語境和社會歷史背景的考察。[3]劉立華(2008)指出,“‘話語’這一概念在不同的學科范式中具有不同的含義,語言學家把話語(discourse)與文本(text)視為對等的兩個術語,前者多指口語語篇,后者則多指書面語篇。”[4]
papi醬的原創短視頻屬于口語語篇,話語的一類,因此將papi醬的原創短視頻運用到批評話語分析當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本文選取papi醬微博首頁中置頂微博的原創短視頻為語料,截至2016年8月6日該視頻播放量為8424萬次,轉發量為11萬,將視頻轉錄成文字進行分析。
(一)語篇特征
與以往原創短視頻的一氣呵成相比,papi醬的系列原創視頻是通過剪輯拼接而成。此外,papi醬的“精分”演繹,即“精神分裂成不同角色”深受觀眾的喜愛。本文研究語料papi醬依然通過“精分”成多種人物與自己對話以及一系列心理活動,所使用的語言均為一般交際用語。語料開始是papi醬往期素材拼接而成的開場白,接著通過“你會聊天嗎”引發papi醬在日常生活中與朋友的一系列對話,既包括學歷是否是買回來的等社會熱點,也包括穿衣打扮等日常瑣事。語料的中后段,papi醬羅列了“不會聊天的經典開場”以及相對應的“不會聊天的經典收尾”。除了開頭帶有背景音樂,其余內容均無音樂襯托,而整個視頻papi醬都是通過后期加變聲,使視頻變得更有趣。最后通過經典語句“我是papi醬,一個集美貌與才華于一身的女子”和小花絮結束。
除此之外,papi醬視頻后期的字幕加上其夸張的演繹方式和面部表情,增加了視頻的有趣度。在“我給自己找不痛快?!我給自己找不痛快??!!我?!?!?!?!”這句話中,為了表示自己的憤怒與無奈,在后期字幕中使用了多個感嘆號以及表示無奈的顏文字,papi醬也做出了憤怒卻又無奈的表情。出現重復的字句時,重點強調的詞語直接出現在屏幕正中央引起觀眾的注意和共鳴。
(二)語用身份的構建
身份原本是社會學中的概念,指社會個體與群體的社會屬性。“批評話語分析從語言分析出發,對語言與社會的辯證關系進行更明晰地闡釋,突出人通過語言建構社會身份,推動社會變革的主體作用。”[5]而根據陳新仁的觀點,語用身份是語境化、語言使用者有意或無意選擇的自我或對方身份,以及說話人或作者在話語中提到的社會個體或群體的他者身份的統稱。[6]本文所選擇的papi醬原創短視頻“你會聊天嗎”中,papi醬的語用身份主要通過視頻中使用的話語構建起來。
網絡紅人是papi醬最為鮮明的語用身份,“papi醬在人物形象和語言處理上的特殊吻合性——錐子臉的瘦削和出語的犀利相互映襯,一致性的利落、刻薄、直入主題的干脆和不留情面的簡潔,讓她成為某種獨一無二的象征。網紅吐槽需要異于常人的語言和表現,同時又要親近常人的期望和刺激,還必須敢于道出隱藏在人們內心的欲望,這些papi醬都實現了”。[7]papi醬的原創短視頻內容多以吐槽為主,“你會聊天嗎”也不例外。在該原創短視頻中,papi醬圍繞生活中經常能遇到的一些聊天內容展開吐槽,話語間不乏“沒勁”“富二代”“愛豆”等當代中國青年較為熟悉的用語,并重復使用“啊”“喲”“吧”“嗎”等語氣詞,句式多以問句為主,如“我沒勁?我沒勁?怎么就變成我沒勁了?”“他懂個屁,他懂什么了?我都不懂他懂什么了?”“咱們?咱們?誰跟你咱們?”“你嚷嚷什么?她嚷嚷些什么?”等。上述原創短視頻中使用的話語聯合起來構建出吐槽的語境,契合網絡空間吐槽的兩種指向:一是對社會中不合理、不規范的社會現象或事件表達看法、意見和態度,實現對社會的關注和參與;二是對于社會現實的無奈,宣泄內心隱秘的情緒和表露復雜的社會心態。[8]papi醬通過吐槽話語的使用構建出吐槽語境,從而建構起網絡吐槽紅人的語用身份。
“我是papi醬,一個集美貌與才華于一身的女子”,是papi醬為自己標榜的第二個語用身份,作為一名中央戲劇學院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在其原創短視頻中為自己構建起第二個語用身份——才女。“才女”的有“才”之處不僅體現在學歷上,更體現在其獨到的原創短視頻設計中,而“才女”身份的構建也是通過話語實現的。papi醬原創短視頻的獨特之處,在于一個短視頻內多重角色身份的共同出演,即papi醬一人扮演多重角色,用還原對話場景的形式加之豐富的語言與肢體動作進行詮釋。在“你會聊天嗎”原創短視頻中,一共可分為19個對話場景,每個對話場景中存在2個人物角色,其中1位固定角色為papi醬本人,另1角色為虛擬設定角色。例如,第一個對話場景為陌生人與papi醬圍繞是否花錢進入中央戲劇學院進行對話,話輪如下:
陌生人:聽說你是中戲噠?挺厲害啊。
papi醬:哦,還好還好。
陌生人:塞了多少錢啊?
papi醬:…?…?額…沒塞錢啊。
陌生人:沒事兒~你告訴我能怎么地!這個數?
papi醬:?3?真沒塞錢啊
陌生人:嗨不愿意說算了,你這人沒勁!
papi醬:我沒勁?我沒勁??怎么就變成我沒勁了?
在上述對話中,從合作原則的四要素看,papi醬對于陌生人的回答遵循了關系原則與數量原則,即她的回答與陌生人的問題相關,并且回答的內容沒有超過陌生人所問問題的范圍。但從陌生人的角度看papi醬,卻違反了關系原則與數量原則,即沒有正面回應其提出的問題,因而產生了papi醬沒勁的結論。通過對該虛擬場景與人物對話的設計,結合自身在學校中的經歷,同時配上夸張的面部表情與肢體語言,papi醬構建出第一個吐槽對白。以此類推在之后的18個對話場景中papi醬繼續采取相應的策略進行構建,從而在整個視頻中構建出其“才女”的語用身份。除此之外,“才女”的身份也從視頻內容中得到體現,“她除了讓人哈哈一笑外,還致力于傳遞一些價值觀,俗稱‘很正的三觀’。比如三八婦女節的‘生活中的性別歧視’與還原辦公室八卦現場,用戈培爾的名言警醒大家‘謊言重復一千遍就成了真理’。”[9]值得注意的是,在其原創短視頻中也不乏“神經病”“你有病”之類的低俗話語,這一類話語被使用到每一個原創短視頻當中,與其建構的“才女”形象似乎顯得格格不入,但正是由于這類話語的出現,使其人物形象更為鮮明。筆者認為,雖然不文明用語的存在讓原創短視頻“更接地氣”,但對于健康良好的網絡構建而言還是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這也是papi醬未來在制作原創短視頻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三)網絡傳播
papi醬通過利用有趣的話語、夸張的肢體動作與面部表情,以契合網友口味的社會現象為切入點構建出“才女”與“網紅”的雙重語用身份,從而制作出風格獨特的原創短視頻,但除了自身原因外,網友的推波助瀾作用在其走紅過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網紅的出名都需要遵循共同的網絡發展線路,他們通過制造具有強烈消費色彩的語言和行為博得點擊率,為了博取“注意力”,網絡族群必須大膽“出位”,盡快確立自己的行動綱領和文化特性,運用各種傳播手段輸出自己的核心價值觀。[10]以“你會聊天嗎”為例,papi醬收集在聊天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幾種情況,利用自己獨特的語言構建出短視頻,且符合網絡族群的胃口與心理,因此在各大網絡平臺中脫穎而出,廣受喜愛。
網紅papi醬在網絡上迅速走紅,不僅因為獨特的原創短視頻,眾多的中國網民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過以批評話語分析為視角,從語篇特征、語用身份構建兩方面對網絡傳播進行研究分析,發現papi醬在原創短視頻中利用話語建構出雙重語用身份,話語、語用身份的構建直接影響著其網絡傳播,而反過來網絡傳播對其語用身份構建與話語使用也存在極大的影響,它們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共同構建出如今我們耳熟能詳的papi醬的形象。
[1] 余霞.網絡紅人:后現代主義文化視野下的“草根偶像”[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4):106-107.
[2] 劉立華.傳播學研究的話語分析視野[J].國際新聞界,2011(2):35.
[3] 辛斌,高曉麗.批評話語分析:目標、方法與[4] 劉立華.批評話語分析概覽[J].外語學刊,2008(3):104.
動態[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3(4):1-2.
[5] 谷小娟,李藝.語言與身份構建:相關文獻回顧[J].外語學刊,2007(6):102.
[6] 陳新仁.語用身份:動態選擇與話語構建[J].外語研究,2013(4):27.
[7] 周星.網絡吐槽現象的正反觀——觀察papi醬的網紅現象[J].人民論壇,2016(13):90.
[8] 張艷斌.當代青年“吐槽”行為透視及其引導[J].當代青年研究,2016(1):41.
[9] 張燦燦.不如理性看待Papi醬[J].青年記者,2016(10):111.
[10] 蔣建國.網絡族群:自我認同、身份區隔與亞文化傳播[J].南京社會科學,2013(2):98.
G206
A
1674-8883(2016)17-0015-02
本論文為北京交通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人文社科學專項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13JBW00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陳欣杰(1992—),男,廣西南寧人,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劉嘉輝(1990—),男,廣東東莞人,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話語分析。孫紅(1990—),女,河南沈丘人,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譯學。周紅紅(1966—),女,浙江諸暨人,博士,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社會語言學,詞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