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珊珊
(吉林省第二實驗高新學校 吉林長春 130000)
淺析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
吳珊珊
(吉林省第二實驗高新學校 吉林長春 130000)
語文是所有學科學習的基礎,小學語文的學習是培養出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基礎,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是關鍵核心的部分,所以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采用合適的方法至關重要。字詞句的閱讀是教學的基礎部分,從閱讀中鍛煉學生書面表達能力和表現手法的應用,從而更好提升學生寫作能力,更增進教師寫作方面的教學水平。本文主要闡述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意義和策略,以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和效率。
小學語文閱讀 讀寫結合 教學模式
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小學的語文是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教材中所有字詞句的應用。小學高年級的閱讀教學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心理年齡的特點,合理采用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式的教學。教師要積極帶領學生融入閱讀的環境中,為學生提供更多感興趣的讀物,激發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對于課本中表現手法突出的文章以及情感較豐富的語言文字要著重為學生講解,梳理情感脈絡,讓學生更深刻理解其中含義,這更利于學生將其運用到自己文章寫作中,提升閱讀增進寫作教學的實際意義。
許多教育家都曾說過,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的都是至關重要的部分,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是提高語文成績的必要行徑。在小學教學中,閱讀教學一直是教師們關注的重點,也是語文教學的核心所在。閱讀語文中的教材內容,能夠讓學生的寫作能力不斷提升,也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字詞句中的具體含義。寫作可以鍛煉學生的書面上的語言表達能力,良好的閱讀方式也可以使學生的語音字詞技巧和閱讀能力不斷提升。能夠將閱讀和寫作結合用以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成績的原因是因為閱讀和寫作緊密聯系,相輔相成。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只有看過很多書,潛移默化中也會汲取文中優美的詞句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其次,寫作也能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的水平。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將讀寫模式結合最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閱讀,唯有充分理解了文章的深意才能從中讀取情感,找到寫作的方式和技巧,用來展示自己文章的特點。例如在閱讀教材文章時,教師會將文章進行分段閱讀,并且讓學生概括出這段的內容的主要涵義。在寫作時,老師也可以讓學生分層列出文章的提綱,每段落的布置都有其結構上的想法,這樣即保證了文章之間的連貫性,也加強了詞字語句之間的邏輯性。
1.加強讀后感訓練
讀后感是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心里的感觸及讀完后內心深處產生的共鳴,學生要將內心的觸動給記錄下來,寫作的興趣在無形中就被挖掘出來了,在字里行間盡情抒發自己的感情和思緒。在閱讀有意義的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心境寫出讀后感。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適量的引導,然后再讓學生去獨立寫作。例如在長春版小學語文五年級《林海》、《三峽之秋》、《九寨溝》,這三篇課文內容上都反映了祖國山河的壯麗,表達出作者對于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和贊美之情,辭藻優美,情感跌宕起伏。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帶動朗誦,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分組進行討論,課后完成讀后感,讓他們表達出本文的主要情感,你讀完之后的內心感受等等。從這類文章中,也培養了幼年時期學生的愛國情懷,從作者的真摯華麗的文字中找尋自己的關注點,從而在讀寫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水平。
2.對課文進行仿寫
小學閱讀教學中要適應教學大綱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對教材中作者的表達方式進行感悟,這一教學目標的本質就是為了讓閱讀教學作為寫作的基礎。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教材課文作者的表達手法有目的地進行仿寫。例如在小學語文《月光啟蒙》中,這篇文章回憶了母親在寧靜的夏夜,為兒時的“我”唱童謠講故事的場景,描繪出一個唯美寂靜的夏日場景,表達出了作者對于母親那份深深的懷念。根據本文的深意,引導學生感知課文的整體內容,文章的脈絡結構,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們根據這樣的情感,再依照文中典型的表現手法去寫自己難忘的過往。這樣不僅使教學內容更深入學生的理解思維中,也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能力。
3.書寫日記,記錄生活
學生們積累鍛煉寫作能力和經驗最重要的途徑就是書寫日記,通過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感知,然后書寫記錄下建立在感情基礎之上的文字。從生活中來理解和閱讀,提高寫作的興趣,比如童話小說《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的第二章,將童話的全貌呈現給了學生,從人物對話中體會到人物的心理,從而引申到現實生活中。關注每段對話、每個情感表達,在日常生活中記錄下真實感受,在文章寫作中靈活地運用。
4.提升想象空間,續寫故事情節
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課文適量地進行向外延伸,讓學生獨立思考,發揮自己的想象空間,對原文情節的發展進行延伸。例如在講解《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時,讓學生對于母愛和兒子追悔后的舉動進行續寫。這類續寫可以讓學生們更好的把握作者的情感和心境,更加深印象,顯著提高寫作的興趣。
5.親近生活,找尋材料
教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可以尋找和生活貼近的材料。例如在講解《黃昏》的時候,采用了多樣的修辭手法,對看到的景色進行了各類想象,生動的表達了作者的情感。教師可以讓學生傍晚的時候,抬頭看看黃昏薄暮下的美景,根據文中作者的表現手法來進行對照想象。也可以讓學生對大自然充滿無限的熱愛和想象,更細膩的去觀察事物,去表達事物,從而提升讀寫的能力。
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至關重要,教師要整理合適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好的去理解接受教學內容。教師要善于發現和觀察,選取適合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課文著重給學生進行講解,旨在培養學生讀寫能力的提升,也更好地證明讀寫結合的模式是提升學生語文成績的重要方法。
[1]呂鑫.淺析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J].小作家選刊,2016(2):106.
[2]吳明珠.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研究[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4(1):125-125.
[3]況春.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研究[J].科學導報,2015(17):361.
[4]盧榮鮮.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讀寫算(教研版),2015,5(7):169.
[5]盧根波.淺談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讀寫教學[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32):31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