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喜順
(福建省南安市華美中學 福建南安 362313)
培養學生心理優勢 提高英語教學效率
洪喜順
(福建省南安市華美中學 福建南安 362313)
英語教學過程不僅是開發學生智力,傳授語音,詞匯和語法等知識的過程,更是培養學生自信、意志堅強、求知欲旺盛望等良好學習心愿(即心理優勢)的過程。提高英語教學效率,實際上就是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它既涉及到智力因素,也涉及到非智力因素。其中,心理優勢就是非智力因素.
心理優勢 教學效率
心理優勢是人們在社會的人際主動中所具有的自信心和良好的認知心理,是人們對自己的一種肯定的自我評估。它包括自信心,思想獨立性和自主性,意志堅持性,自我意識等個性心理因素。內在、穩定的心理優勢是一種持久、良好的心理素質,它有助于學生改善自我認知、評價和行動方式,克服自卑、怯場、緊張的心理,有利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因此,英語教學過程不僅是開發學生智力,傳授語音,詞匯和語法等知識的過程,更是培養學生自信、意志堅強、求知欲旺盛望等良好學習心愿的過程。英語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認知、掌握和應用的過程。提高英語教學效率,實際上就是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它既涉及到智力因素,也涉及到非智力因素。其中,心理優勢就是非智力因素。怎樣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心理優勢?
學生學習的心理優勢首先來自于明確的學習目的,只有使他們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和意義,才能激發他們學習外語的強大動機,形成內在、穩定的心理優勢。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國內和國際形勢,向學生介紹當前我國對內搞活、對外開放的形勢,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活動的全球化,使英語越來越成為我國對外開放和與各國交往的重要工具,介紹中外合資和外商獨資企業中英語的廣泛應用和作用,以及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英語的用途,并在課堂中經常性,習慣性的設置英語情景,激發學生進行交際活動,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形成渴望學習英語的心理要求。
學生學習的心理優勢來自師生之間的情感。師生、同學之間坦誠、無拘束的交往即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有利于消除學生的心理戒備和心理緊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建立師生之間的良好關系,應先調整好自身的心理狀態,以親切的笑容,飽滿的熱情,走進課堂,把愛心帶進課堂。對學生應肯定和鼓勵,不指責和批評,以培養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自然地產生一種學習英語的積極情緒,而這種積極情緒的不斷升華和發展便會轉化內在穩定的心理優勢。
學習方法的掌握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心理優勢形成不可缺少的條件之一, 這是因為,學生一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那么他們在學習上就能由“有指導的學習”轉向“獨立的學習”,由“學會”向“會學”轉變,在心理上就會有一種“英語并不難學”的優勢。因此,教師既要指導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品格,又要在如何扎實英語基礎知識、預習、聽課、復習和掌握英語等方面下足功夫,指導學生探究獲得知識的過程和方法,提供學法模式,也要注意發現、挖掘學生學習英語的一些良好習慣和方法,經常和同事或兄弟學校的老師探討學習英語的方法或捷徑,通過加工整理,在學生中推廣,堅持“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
為學生多創造小組合作,團結互助的機會,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英語的心理優勢,提高英語教學效率,教師努力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展示才能的空間,激發每個學生全身心投入,釋放自身的潛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提高他們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在同一班級的學生具有共同年齡特征的知識水平和情感因素,易于傳遞和接受信息,易于激勵學生參與意識,這就為多種形式小組合作活動的順利開展,實現課堂交際化奠定了基礎。
對于學生來說,教師是他們在英語學習中可以信賴的權威,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十分重要的,教師的評價是一種強化源,對學生心理構成直接反饋,進而影響其心理結構和態勢(心理優勢和心理劣勢)。如果我們在教學生過程中一見學生出差錯就馬上指出和批評,而不論其場合和種類,那么這種批評,只能對學生構成消極反饋,使其心理狀態得到不斷負向強化,學生就可能處于心理劣勢,害怕出差錯,不敢在課堂大膽地和教師和同學配合,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過敏性的焦慮和緊張,影響英語學習效率。因此,我們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注意場合和種類,對于“小毛病”和“小錯誤”完全可以擱置一邊,讓學生隨著語言水平的提高慢慢地自己糾正,不必“有錯必糾”。
總之,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始終把學生學習能力的訓練和心理素質的訓練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用心指導并加以訓練,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使學生有良好的英語學習心理素質,讓學生覺得英語“好學”、“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