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斌
對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對話與交流的反思
◎郝志斌
對語文教學來說,語文學習就是學生與文本的一種對話與交流活動,課堂教學就是為了促進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交流深入進行。既然如此,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應該放開學生,讓他們和文本充分地進行對話。過去,語文教學之所以低效或者是無效,根本的原因就是學生和文本之間沒有進行充分對話活動。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沒有給學生一定的對話時間,教師只是考慮將自己的感受認識,將自己或者是人家對話交流的結果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接受。至于學生與文本之間進行了哪些對話活動,學生在文本對話的過程中產生哪些認識,有怎樣的感受,教師置之不管。對于那些接受能力強的,思維敏捷的學生來說,這樣的方法還有一定的作用,但對于很大一部分學生來說,教師的這些說教對他們而言總是隔著一層紙,難以有深刻的體會,所以,他們所學到的語文知識只是一些皮毛。
我們既然承認閱讀是學生與文本之間展開的一種對話與交流活動,我們首先就是要讓這種活動有效進行。語文教學的根本就是促使學生與文本展開深入地對話與交流。這種對話與交流不是在教師限定的學案范圍內,也不是在學生有限的對話范圍內。雖然文本涉及的知識在某種程度能開拓學生的思路,增加學生的知識含量,但是這些都不是學生與文本展開對話與交流的前提條件。我們發現,在生本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有許多教師總是讓學生在課外搜集與文本相關的知識,然后拿來進行交流,豈不知道這些內容對文本的理解是有限的。有時候,對這些思維還不深刻的學生來說,可能還成為干擾他們思考文本的禁錮。還有一些教師在使用學案教學法的時候,首先設計好問題,然后打印出來,讓學生回到家里按照學案的問題進行閱讀,回答問題。這看起來提高了學生閱讀文本的有效性,增加了學生閱讀文本的目的性,但是,這樣的學習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學生的一種限制和束縛。大多數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還是邊講邊讓學生閱讀。特別是他們找出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段落,讓學生體驗感悟,進行細化學習。這種方法自然有其優點,但是缺點也是明顯的,學生常常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難以讓學生在整體上感悟文本。
那么如何讓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與交流充分進行呢?
孔子曰:“不憤不悱,不啟不發”。同樣,作為語文教學來說,讓學生處于憤與悱的狀態,就不應該是教師把問題拋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在自主研讀文本的過程中,產生憤與悱,然后課堂教學就是解決學生心中的“憤”與“悱”。“憤”與“悱”就是問題,課堂教學就是要解決學生的這些“憤”與“悱”,我們知道,“憤”與“悱”的產生是在與文本的對話交流過程中產生的。學生與文本對話與交流的前提是對話與交流要在學生與文本之間發生,而且這種對話與交流越充分,產生的效果就越明顯。因此,教學的根本還是要促使學生自主閱讀文本,自主思考文本,讓他們帶著問題,在尋找問題的過程中來與文本進行對話與交流。讓他們學會提問,知道如何提問,讓他們對自己的問題進行思考反思。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解決學生問題,讓學生深入思考自己提出的問題,反思自己的問題。教師既要教會學生提出問題,還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問題意識得到培養。學生的主體性不是體現在其他方面,而是學生思維在真正意義上被激活,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生思維被激活,情緒被感染的過程,是教師促使學生與文本展開深入的對話與交流的過程。
許多時候,我們的教師不相信學生,不敢依靠學生,什么內容都想自己攬過來,替學生做,似乎不這樣做,就沒有盡到做教師的責任和義務。盡管有時學生的問題沒有價值,盡管學生的問題千奇百怪,但是只要我們站在學生的角度替學生著想,替他們考慮,我們還是能發現蛛絲馬跡,循著他們的思路,我們還是能夠找到進入文本的關鍵點。很多時候是教師不能先入為主,拿自己的思維去評判學生的思維,我們要認識學生所認識的,體驗學生所體驗的,感悟他們所感悟的,我們只有觸摸到他們思想的脈搏,教學才能更有針對性,語文教學的效果才能真正出來。
許多時候,教師拋給學生的問題是假問題,是偽問題,有些問題是學生早已明白的,不需要花費寶貴的課堂時間來討論,而許多真問題卻沒有展開討論或者沒有展開充分地討論,這樣就導致了語文教學的低效或無效,好鋼用在刀刃上。教師根據自己對文本的解讀,根據專家學者的解讀,把文本提得很高,設置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是否符合學生真正的思想實際和思維實際,是否是學生真正感到困惑的,就不得而知。我們站在專家學者的角度,以專家學者的角度來解讀文本,要讓學生接受這些解讀的結論。卻不尊重學生的解讀,不知學生真正的困惑在哪兒,興奮點在哪兒,這樣很難激發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語文之所以提不起學生的興趣,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問題,沒有從學生的角度來展開教學。其結果就是教與學產生分離,師與生之間產生隔膜,教學的作用難以發揮。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大膽放手,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親密接觸文本,思考文本,在這個過程中產生思想的火花,然后拿來交流,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郝志斌 甘肅省山丹縣陳戶中心校 73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