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芳
(甘肅省蘭州第三十一中學)
高中語文課堂如何構建多維互動教學模式
馬秀芳
(甘肅省蘭州第三十一中學)
語文在教育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是教育教學的基礎課程。隨著高中語文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創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也隨之不斷改變,對高中語文的教學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高中語文教學教師應該遵循時代發展的特點在新課改的基礎上創建出符合學生求知欲望的多維互動教學模式。針對高中語文課堂如何構建多維互動教學模式進行探究。
高中語文課堂;構建多維互動;教學模式
高中是我們基礎教育的最后一個階段,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階段。高中語文學習的好壞與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有關;高中語文學習的好壞與學生未來是否能找到一個好工作有關;高中語文學習的好壞與學生未來是否能在職業中游刃有余有關。因此,學好高中語文對我們的未來至關重要,要想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和吸收新的知識,高中語文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認清課堂主體,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在傳統的高中教學中,教師對語文知識的講解局限于課本的理論知識,然而繁瑣而枯燥的語文并不能起到讓學生好好學習的效果,提不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這樣的教學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還無法保證教學質量。而且傳統教學中學生都比較依賴教師,依賴課堂,教師講解什么知識,學生就接受什么知識,也沒有對教師所講解的知識進行思考,就算教師講解的是錯的學生也照常接受,并沒有對教師所講解的知識進行質疑,不懂的也不問老師,如此的教學模式不利于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成績。因此,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學到語文,用到語文。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和吸收新的知識為重點展開教學,要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主熱情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課堂發言,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去學習,讓學生喜歡上語文,熱愛學習。
我們都知道,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教學方式,不同的教學方法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認真學習知識對學習產生興趣,只有讓學生提前了解一些有關學習內容的知識,當學生發現自己對所了解的知識有所欠缺和疑惑的時候,就會對知識產生興趣。為了學生在課堂上能更好地提高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合理規劃學生課堂學習的時間。
1.課堂導讀帶動學生自主學習
課堂導讀是教師課堂教學的第一步,但光讀是起不到什么實際效果的,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朗讀,寓情于景。教師可以利用板書形式把要學生思考的問題都列出來,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在課文中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樣更容易集中學生上課的注意力。例如,在《竇娥冤》一課中,讓學生朗誦其中的一部分段落,并找出其中形容竇娥冤情的句子。這樣的朗讀帶著明確的目的性,不僅讓學生在找到答案之后產生了自信,還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2.寓情于景,情景表演
語文是一門枯燥乏味的課程,教師要合理把握文章講解內容的主次,講解簡單了學生容易忽略相關內容;講解復雜了又會脫離學生的生活實踐,學生沒興趣聽,上課就容易打瞌睡,因此,教師講課要把握適度原則,應盡量把枯燥的課文講得生動,積極調動課堂學習氛圍,不拘泥于理論講解,可以采用多種互動方式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高中語文第四冊必修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竇娥冤》中,新教材節選中除了第四則之外的所有內容不僅篇幅很長而且生字詞較多,文意還不容易理解。如果按以往的教學模式不僅花的課時較多還起不到讓學生很好理解和吸收的作用,這樣會導致整節課都很被動。但教師如果采用寓情于景、課文情節模擬的方式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演一部分內容,平均分配,不需要學生背課文,但需要提前將劇中的語言翻譯成現代漢語,并將較復雜的劇情加以概括,最后由其他學生選出演得最好的一組并給予獎勵。如此不僅調動了課堂學習氛圍,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學到了知識,還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和課堂效率。因此,寓情于景,情景模擬是很好的一個活躍課堂的多維互動教學方法,可以拉近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讓學習能夠更好地進行,讓知識能夠更好地吸收。
構建高中語文課堂多維互動教學模式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有些學生還會因此愛上語文,所以要讓學生明白語文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語文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的生活和學習都離不開語文的運用,明白學好語文就是學會生活的一部分。
[1]范艷梅.略議互動教學模式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J].教師,2011(4).
[2]張兆年.課改新形勢下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求知導刊,2015(15).
[3]劉芳.高中語文教學中“學案導學、合作互動”教學模式初探[J].學周刊,2015(15).
·編輯李琴芳